科普疾病——蕁麻疹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風團,是一種常見的特徵性皮膚反應性疾病, 典型表現為

短暫的發癢的水疤暴發,水疤為邊界清晰、中心蒼白、光滑、輕度高出皮面的紅斑,形狀及大小表現多樣。此反應是由局部組胺或高敏反應引起的其他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引起的。急性蕁麻疹發展迅速,通常有明確的原因,例如對某種藥物、食物、蚊蟲叮咬、吸塵器或接觸性過敏原的高敏反應、情感壓力或環境因素。儘管個別損傷可在12~24小時內消失,但新的損傷表現會持續出現。持續超過6周的蕁麻疹為慢性的。在數月或數年內可復發,潛在的病因通常不明。血管性水腫或巨大的蕁麻疹是急性暴發的典型表現,通常累及黏膜,有時可累及上肢、下肢及生殖器。

科普疾病——蕁麻疹

蕁麻疹分為以下幾類

1、急性蕁麻疹

起病常較急。患者常突然自覺皮膚瘙癢,很快於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孤立或散在,逐漸擴大並融合成片;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並逐漸消失,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h,但新風團可此起彼伏,不斷髮生。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症狀,胃腸道黏膜受累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累及喉頭、支氣管時,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感染引起者可出現寒戰、高熱、脈速等全身中毒症狀。

2、慢性蕁麻疹

皮損反覆發作超過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全身症狀一般較急性者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生,常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偶可急性發作,表現類似急性蕁麻疹,部分患者皮損發作時間有一定規律性。

3、皮膚劃痕症

科普疾病——蕁麻疹

亦稱人工蕁麻疹。表現為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後,沿劃痕出現條狀隆起,伴瘙癢,不久後可自行消退。本型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

4、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家族性,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較罕見,出生後不久或早年發病,皮損終身反覆出現。另一種為獲得性,較常見,表現為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暴露或接觸部位產生風團或斑塊狀水腫,病情嚴重者可出現手麻、唇麻、胸悶、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有時進食冷飲可引起口腔和喉頭水腫。寒冷性蕁麻疹患者被動轉移試驗可陽性,冰塊可在局部誘發風團。本病可為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癥、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症等。

5、膽鹼能性蕁麻疹

多見於青年。主要由於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乙醇飲料後,軀提深部溫度上升,促使乙酰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病。

6、日光性蕁麻疹

較少見,常由中波、長波紫外線或可見光引起。風團發生於暴露部位的皮膚,自覺瘙癢和刺痛;少數敏感性較高的患者接受透過玻璃的日光亦可誘發。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全身症狀(如畏寒、乏力、暈厥和痙攣性腹痛等)。

7、壓力性蕁麻疹

本病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皮膚劃痕症相似。常見於足底部和長期臥床患者的臀部。表現為皮膚受壓 4~6h後局部發生腫脹,可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一般持續 8~12h消退。

8、自身免疫性慢性蕁麻疹

科普疾病——蕁麻疹

症狀起因.

過敏反應:這種威脅生命的反應的典型表現為彌散性蕁麻疹的快速暴發,水皰的形態從點狀到葉狀不等。皮損處通常發癢、刺痛,後可出現感覺異常。其他的急性期表現包括有深切的焦慮、無力、多汗、打噴嚏、呼吸短促、大量鼻涕、鼻腔充血、吞嚥困難及皮膚潮熱。

萊姆病:這種由蜱蟲傳播的疾病的典型皮損(慢性遷延性紅斑)可表現為蕁麻疹。晚期表現有持續的乏力、疲勞、間斷頭痛、發熱、寒戰、淋巴結病、神經系統及心臟異常、關節炎。

科普疾病——蕁麻疹

預防小知識

1.注意飲食,避免誘因。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係,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

2.注意衛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中要少養貓、狗之類的寵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塵等。對風寒暑溼燥火及蟲毒之類,要避之有時。使生活規律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用力等都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橡皮手套、染髮劑、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滌劑、化纖和羊毛服裝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刺激,應予避免。患寒冷性蕁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場,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3.注意藥物因素引起的過敏。

5.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係。

6.採用中藥預防。

關注健康,歡迎轉發分享,傳遞健康,傳遞幸福!!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請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