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高俅,历史原型是谁?

陈建德88888888

高俅不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还和苏轼苏东坡有过交集。



高俅,本是苏轼门下的吏员,在大才子身边耳读目染,让其不仅毛笔字写的好,还善于诗词歌赋。

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把高俅推荐给了朋友王诜,此人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的姑父,也是一位“书画圣手”,所以从此,高俅有了接触皇帝和未来皇帝的机会,并且投其所好,很快成了赵佶的好朋友。

当然了,高俅能平步青云,不是因为踢球。

崇宁三年(1104年)约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反叛宋朝,刘仲武指挥得,当获得大胜,使赵怀德等归降。

高俅与刘仲武交好,也因此分润了军功,获得提拔。

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刘仲武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高俅再次得到提拔。

《挥麈后录》说高俅:

“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

当然,高俅与刘仲武的关系也是有来有往,

政和五年,刘仲武十万大军攻西夏,大败而归,损兵万余人,但高俅在皇帝面前求情,使得刘仲武竟未受一点惩罚。

靠着结交外臣,和讨好皇帝,高俅获得了管理禁军。



高俅管理训练禁军,可以用四个字形容:“花拳绣腿”。

《东京梦华录》记载:

“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

颇具文艺细胞的高俅给禁军编排了各种大场面,想来如果导演奥运会开幕式,或者春晚,应该也是一把好手,反正皇帝看完表演,阿不,训练之后特别满意。



但这是禁军啊,不是奥运志愿者群众演员。

不仅如此,高俅还贪墨军资,在军营的地皮上建立私宅。终于大臣们向皇帝检举了高俅的种种罪行。

《靖康要录》记载:

“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高俅的花架子训练方法,终于让大宋尝到了恶果,金军入侵,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瞬间瓦解。

高俅老贼,其罪难容!

但应了“好人不长命,恶人万万年”那句话,在宋徽宗把跟随他难逃的亲信童贯、梁师成以及蔡攸当替死鬼处死的时候,高俅这个铁杆粉丝却因为早早地离开了大队伍,而逃过了一死。

这位误国误军又误民的高俅,竟然得了善终,也算是上天的一个失误吧。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中国历史上的奸臣很多,比如"四大奸臣”中的赵高,秦桧,鳌拜,和珅都上正史,同时期的"宣和六贼"也没有高俅,但历史上确有其人。宋史虽没有为他立传,但是跑龙套式的提到他。


在《宋史·徽宗本纪》有两条简略的记载:“ 政和七年春正月,庚子, 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 以及“ 宣和四年,“五月,壬戌, 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

难道又是跟忠臣潘仁美一样,被世人黑惨了吗?那倒不是,因为史书中也没记他有何政迹,只说他恃宠营私,把军营地盘变成自家宅基地,管理禁军时,训练喜欢玩花架子,有钱免出操,将禁军当免费工匠使。宋朝官员俸禄丰厚,如此揩公家的油也太不该了,害得金兵来战时将不知兵,几十万禁军无一可用,这是挖徽宗的墙角啊。


谁叫还是端王的赵佶,当初只因为进门那一脚漂亮的斜射,就把姑父王诜派来送东西小子,高俅当了人才呢?遇上喜欢"奇淫技巧”的赵佶,高俅人生就开了挂。不过赵佶还是觉得,因为球踢得好就封赏,会显得自己不够英明,于是将他送到刘仲武兵营中作基层锻炼,偶尔叫来踢上一场。

刘营长是个聪明人,空降兵都是要回天子身边的,不如卖个高俅的人情。于是每有功劳,都免费算上高俅一份,颇得圣心。数年间从小头目作到了枢密使,开封府仪司三司等职。高俅也还他份人情,西夏战败本该治罪,都替之说情免了。


同样根据南宋学者,王明清的《挥塵录》记载,高俅对当初介绍入附马府的旧主苏东坡也不错,在北宋未年天祐党人危险的时候,本人不许为官,家属子弟禁入开封城。每逢苏家子弟入京,高俅都有问候体恤,甚为礼遇。

除了念苏轼举荐之恩,还有就是在大才子身边几年,也受益颇多,沾了几许墨水,诗文和字都写得不错,为日后为官攒下了基础。试想徽宗那样的文艺皇帝,断不会喜欢只会踢球的粗人的。


水浒传》开篇将高俅拎出来,一个十足的奸侫之人,不过是小说为了体现"奸臣当道,官逼民反”的引子,想想攻打梁山后招安,以及后来征大辽平方腊,也是为人臣之份内之事,维护的是朝廷的利益,让高俅背锅保全了昏君的体面。所以高俅不算大坏蛋,(相对而言)历史上童贯、蔡攸、梁师成都被处死,除了运气好没有参与徽钦二人内斗,也许是不够罪大恶极吧。靖康元年,高俅老死户牖之下,《宋史.李若水传》讲到宋钦宗还要为他挂服举哀,被李若水拦下了。


而今西班牙《马卡报》,把《水浒传》抄了一段,把高俅比作梅西,又有国人yy,如果有高俅这样的天才,国足恐怕早就发光了。

元元,一个现实主义的历史爱好者,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先讲我的答案:高俅历史上真有其人,确实官至太尉,是宋徽宗时代著名的六贼之一。

《水浒传》有一个特点:朝真野假。就是涉及朝廷里的大人物一般都有真人;其他的人物多属虚构。

下面我分两点答题:第一,高俅的真实历史记载;第二,高俅干过的好事。

第一,高俅的真实历史记载。

宋朝王明清的《挥尘后录》记载了高俅的传记。原文如下: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 东坡已属王晋卿。元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祐陵为端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 至晚,遣( 高)俅赍往( 送篦刀)。值( 端)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 汝亦解此技邪?”曰:“ 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隶辈云:“ 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贶,并所送人皆辍留矣。”由是日见亲信。踰月,王登宝位。上优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其侪类援以祈恩,上云:“ 汝曹争如彼好脚迹邪?”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父敦复复为节度使。兄伸自言业进士,直赴殿试,后登八坐子姪皆为郎潜延阁,恩倖无比,极其富贵…… 靖康初,祐陵南下,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死于牖下。

这是历史上关于高俅最详细的传记了,《水浒传》的故事也是由这段史料而来。由此可见,高俅不是二流子,而是大文豪苏东坡手下的小秘书,手底下有两把刷子,但是最厉害的可能还是脚底踢球的功夫和跟皇帝搞关系捣糨糊的本领。但是高俅的运气是不错的,第一次去端王府就跟端王成了球友,两个月之后端王就变成了皇帝宋徽宗,然后一路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最高军事指挥官。

所以说,功夫好,运气更重要。本领再好,也靠领导。

高俅,蔡京,童贯等六贼和皇帝一道,把江山弄得一塌糊涂,具体到高俅的主要罪名,抗金派领袖李纲讲得很清楚:国朝军政,最号严明。自高俅童贯掌兵以来,其制始坏!

败坏军政,贻误军事。这是高俅最大的罪。此外贪赃枉法都不用多说了,因此尽管高俅生前没有被惩治,死后三天就被新上台的钦宗皇帝剥夺所有封号,基本上跟鞭尸差不多了。

第二,高俅干过的好事。

高俅有没有干过好事呢?有两件。第一是善待苏东坡家人。历史记载,苏东坡得罪权臣蔡京之后,家人处境艰难,高俅知恩图报,对他的家人相当照顾。这是对老东家不忘旧情的表现,还算有点人味儿。第二是向朝廷举荐了后来的著名抗金将领刘锜。

总结和启示:入仕途,运气非常重要,被领导赏识尤其重要;入仕途,要多做好事,否则爬的再高,也没有善终。高俅死后三天被夺取一切封赏。豪宅被百姓拆掉当柴烧,就是明证是也。



铁锤历史

《水浒传》里的高俅,是北宋末真实存在的人物,并没有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坏,也是一个正人君子!


历史上,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善蹴鞠,既今日足球的前身,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用今天的话说,挺时兴、挺棒的、嘎嘎的“文艺青年”!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深得赏识。


徽宗即位后,有意提拔,奈其无科举正途,在宋朝,这是提拔任用官员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

不似今天人们想象,皇帝“金口玉牙,说啥是啥”,提拔一个亲信还不行吗?不行!也是有规章制度约束的,皇帝也不可以乱来的。

于是,宋徽宗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也算是“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派其到北宋名将五元帅之一刘锜父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宋末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取得信任,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

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水浒传》中高俅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刘锜家多有关照帮助。

高俅,在金人入侵,随徽宗南逃时,与“宋末六贼”之一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善终的了!


z山海

高俅历史上确有其人。说他坏,他是奸臣。但我认为一个从踢球踢到绝最终赢得皇帝的赏识成为宠臣,应该也算是个屌丝逆袭吧,是个很励志的年青人。后来之所以堕落成心胸狭窄,专横跋扈的奸臣,当然有自己的原因,但和当时的环境也有莫大的关系,当时的朝廷腐败堕落,皇帝昏庸无能,但这个皇帝的天赋是在书法,绘画等艺术方面,对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可惜的是他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皇帝无能,奸臣当道,高俅的名头最响,最坏之人这个锅只能有他一个人背了,即使奸臣不止他一个。


乐乐爱收藏

高俅,民间看法都认为他是个混混,大奸臣。这或多或少受到《水浒传》这本书以及评书艺人的影响。

历史上确实有高俅其人。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也就是说,高俅是苏东坡的随身小吏,书法不错,抄抄写写算是工整,属于秘书的身份。苏轼贬谪中山的时候,把高俅推荐给曾文肃,被推辞不要。后推荐给小王都太尉。


后机缘巧合,被还是王爷的宋徽宗看中,要去府中。高俅不是科举出身,没有夯实的学识基础。但他乖巧善倿,在为官弄权上很有心得。他知道宋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贪功,所以在军队的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竞赛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花样百出,很是热闹,可惜全是花架子。


缺点一大堆,但高俅也曾在一些优点,那就是知恩图报。对他有恩的,他一定会百般报答。高数能登上高位,是刘仲武的帮助。所以尽管后来刘仲武战败,也没有受到苛责。后来更是推荐他的儿子接替了他的位置,与刘仲武家保持了很紧密的联系。

除此之外,高俅对老东家苏轼一家也多有照拂。宋史上记载着:”高俅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

以前是我的观点,你是怎么看待高俅的?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