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船隊在非洲留下了後裔嗎?

洪良

這個問題的緣起,在1994年美國女作家李露曄出版的一本關於鄭和的書,《當中國稱霸海上》。在這本書裡,李露曄講到,她在非洲的帕泰島考察時,曾遇見一個當地人,像黑人,又不完全像黑人。細問之下,這個人告訴他,自己的祖上是中國人,是數百年前肯尼亞帕泰島中國船遇難倖存者的後裔。

肯尼亞“瓦法茂”人

吉斯德大膽推想:這些自稱有中國血統的人,很可能是鄭和部下的後裔。

肯尼亞“瓦法茂”人墓地

明初,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將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據記載,鄭和船隊先後訪問了亞非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相距中國一萬多公里的東非的麻林(今肯尼亞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亞蒙巴薩港)。

肯尼亞的拉穆群島由大小不同的 5個島嶼組成,帕泰島面積最大,約 75 平方公里,在島上的 5 個村莊裡,許多居民自稱是鄭和部屬的後裔。

據說,600 多年前,一艘鄭和船隊的船隻因迷失方向駛入帕泰島沿岸,在上加村附近不幸觸礁下沉,船上的數百人紛紛用船載的小船逃命,並從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絲綢等貴重物品。部分倖存的船員登陸帕泰島後,逐漸入鄉隨俗,與當地女子成家,生兒育女,融入當地社會。

這些自稱是中國人後裔的當地人叫作“瓦法茂”人。

“瓦法茂”一詞在葡萄牙語中為“死裡逃生”之意。現在的瓦法茂人,皮膚仍然比當地黑人要白許多,但與中國人的形象特徵已相差較大,而且瓦法茂人還有當地人所沒有的絕技,例如他們懂得中醫,據說他們能配製防蚊膏及清涼膏,其味道極似中國民間常用的清涼油,這種土製藥方為其他地方所沒有,只有瓦法茂人知道如何配製。

自稱鄭和水手後裔的肯尼亞女孩姆瓦瑪卡·沙里夫

但是,仍有些學者認為,瓦法茂人的祖先也許不是中國人,他們可能在某個時期,曾接受過中國的影響,學會了一些中國人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如生產絲綢、棉布,使用陶瓷、中藥等。

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考證。不知道,如果查驗一下DNA,是否能查出什麼蛛絲馬跡?願這方面的專家能夠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