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雞鴨魚肉都不能吃了?這些食療方及飲食禁忌教給你!大有用處

由於小兒“脾常不足”,故很多媽媽在小兒餵養道路上,稍不留神就導致小兒消化不良,比如小兒積食、便秘、腹瀉、厭食、嘔吐等病狀,為何孩子那麼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了,如何餵養,怎麼做?

寶寶雞鴨魚肉都不能吃了?這些食療方及飲食禁忌教給你!大有用處

小孩為何容易消化不良?

中醫說“脾常不足”,我們營養學上說小兒脾胃弱(胃容量小,胃發育不完善),所以過飢過飽都可以傷害脾和胃的功能,而使小兒致病。故一定要注意合理餵養,注意飲食調攝。牢牢記住:飲食有節制,根據四季氣候,生活習性,及小兒疾病的特徵辯證食療。

小孩出現腹瀉、便秘、嘔吐、厭食等情況時,如何食療?下面我就直接具體的介紹幾款有助於改善症狀的食療方法。

寶寶雞鴨魚肉都不能吃了?這些食療方及飲食禁忌教給你!大有用處

第一方面:針對消化不良——腹瀉的飲食療法

其症狀:腹瀉、嘔吐、脫水、發熱,大便多呈白色。

1.薑茶飲

原料:綠茶、乾薑絲各3克。做法:取綠茶、乾薑絲放在瓷杯上,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服完可再衝沸水一次,繼續飲用。功能:驅寒止瀉。

2.栗子糊

原料:栗子3-5枚,白糖適量。做法:栗子去殼搗爛,加水適量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喂服,2-3次/日。功能:溫中止瀉。

3.馬齒覓飲

原料:馬齒覓或地丁草30克。做法:水煎服。主治:小兒腹瀉。

4.三仙萊菔雞金飲

原料:焦三仙15克、萊菔子、雞內金各10克,白糖適量。做法:3味同煎,去渣留汁,加入白糖調味,1劑/日,早晚各1次。主治:積食引起的腹瀉。

5.黨參白朮飲

原料:黨參、白朮、訶子、烏梅各10克,麥芽糖適量。做法:四味入鍋加水1大碗,煎成一小碗,取汁調入麥芽糖服。主治:小兒脾虛久腹瀉。

6.蘋果湯——小兒腹瀉的輔助飲料

做法:蘋果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當茶飲,適合1歲以內的嬰兒,1歲以上可以吃蘋果泥。

原因:它不會窩藏引起腹瀉的細菌。服用紅黴素的患者通常會有胃部不適、腹瀉等症狀,而每日飲用半杯酸奶可減輕這些副作用。酸奶中含有乳酸菌有調整腸胃的作用。

注意:此酸奶是傳統老酸奶,不是酸奶飲料哦。

8.還有山藥糊、山藥栗子粥、山藥雞內金粥、蓮子米糊、楊梅酒、紅茶綠茶(鞣酸:消除腸道痙攣,使大便變綠);酸奶(乳酸桿菌:調整腸道狀態);蘿蔔、山藥、芫菁(澱粉酶:腸道腸道健康)等等。

寶寶雞鴨魚肉都不能吃了?這些食療方及飲食禁忌教給你!大有用處

腹瀉的飲食原則

忌:油膩食物。忌菠菜:因菠菜性寒滑,通大便;忌辣,辣椒對腸道有較大的刺激性,能增強腸道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排洩;忌食秋天的西瓜和茄子,因秋瓜和秋茄性寒有大量粗纖維,能刺激腸道,加快蠕動。慎食香蕉、梨、棗、桑葚、無花果,因這些食物性寒通便。

急性期間:應禁食6-10小時,可少量喝些糖鹽水,大便次數減少後,喂米湯、淡茶水,隨著病情的好轉,可漸加稀粥、細掛麵、菜湯等。

嬰幼兒不宜用含糖的蘇打水和加糖的果汁來補充體液,最好食物是含有澱粉的湯。一碗濃湯或大米、玉米、小麥、土豆等富含澱粉的食物製成的飲料都是很好的止瀉飲食。比較鍾愛的有:扁豆湯、燕麥粥、胡蘿蔔湯、雞汁麵條湯等。

好處:含澱粉的流質食物可避免嘔吐,減少體液的流失,有利於止瀉。

寶寶雞鴨魚肉都不能吃了?這些食療方及飲食禁忌教給你!大有用處

針對消化不良——“傷食”“積食”“厭食”的飲食療法

症狀:胃脹、上吐下瀉,並常伴有大便不消化等特徵。特別推薦以下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食療方:

白朮豬肚湯。原料:白朮30克,檳榔10克,豬肚1具,粳米60克,生薑適量。

做法:將豬肚洗淨後切片,再與白朮、檳榔、生薑一同入水中煎煮取汁,然後用汁熬粥食之。

功能:補中益氣,健胃和脾,適用於消化不良。

2.橘皮粥

原料:陳橘皮10克,粳米50克。。

做法:用水如常發煮米熬粥,水沸後將橘皮研成細末入粥中,繼續熬至融入粥裡。功能:健脾、消食。

3.其他原料:雞內金、山楂、山藥、白蘿蔔、栗子、扁豆等都是很不錯的食材。

那麼多食療方,有收穫嗎?

最後我想說,其實很多小兒消化不良的問題,是出在大人身上,一方面是421模式(4-爺爺奶奶外公外婆;2-爸爸媽媽;1:孩子),家人的驕縱養成孩子飲食不節制,零食與三餐主次顛倒,再是一味的希望孩子快快長高,忽視了小兒本身脾胃弱的原則,所以,老話說: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還是很有道理的,值得我們家長深思!

你家孩子會選擇餓一餓嗎?歡迎家長朋友們與我進一步交流!知我所能,我所能者,盡善盡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