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後為何頭痛多發

入夏后为何头痛多发

頭痛病因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性頭痛,一種是繼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通常是找不到病因的,只能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來進行診斷,這類頭痛佔90% 左右;繼發性頭痛通常是明確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高血壓、腦血管疾病、顱內感染、顱腦外傷、發熱等。夏季頭痛與氣候條件有關,高溫、溼熱的環境會造成流向皮膚的血液增多,流向心腦的血液減少,從而誘發頭痛。其次,夏季人體

的脾胃功能弱,對於一些低血壓、貧血、胃腸病以及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因為營養不良、血糖濃度降低,腦細胞和腦神經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能量,也會出現頭痛。有的人則會因為過分貪涼,比如吹空調、吃冷飲、吃冰鎮西瓜等,反射性地造成腦血管痙攣。此外,夏季容易感冒、頸椎受涼、情緒異常,甚至腦血管病

變等均會誘發頭痛。

如果反覆出現頭痛,在就醫之前應瞭解自己的頭痛特點。

(1)頭痛的部位在哪裡?頭痛發作前有沒有先兆?

(2)頭痛是怎樣痛的?繃緊?跳動性的?麻木感?

(3)大約多長時間發作一次?每次發作持續多長時間?

(4)發作時是否有噁心、嘔吐?怕光、怕吵?

(5)一般在什麼情況下出現或者加重 ?

(6)有沒經常服用止痛藥物?這些有助於醫生快速、準確地做出判斷。另外,針對病因做好預防,能最大程度減少夏季頭痛的發生。

科學降溫 入夏後應當遲睡早起。外出時最好穿棉、麻類的淺色長袖衣服,少穿化纖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高溫時段避免外出,並做好防曬。多吃蔬菜瓜果,適量飲用鹽開水、綠豆湯、酸梅湯等清涼飲料,補充體內所失的水分,一些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最好少食冰冷的食物,如冷飲、冰鎮西瓜等,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或飲料不要馬上食用,而喝溫水卻可刺激毛細血管舒張,更有利於機體的降溫。另外,出汗後應用熱毛巾擦身,或用熱水洗澡、熱水泡腳,不宜過分貪涼。

保暖頸椎 頸源性頭痛在夏季常見,主要是因為頸椎吹空調受涼,或枕頭高度不合適所致,頭痛的特點主要反覆在枕部、頭頂、太陽穴、前額或眼眶周圍出現鈍痛或痠痛,同時伴有脖子上部疼痛。因此,頸肩部儘量不要對著空調或風扇

吹,如果需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工作,不妨戴條小紗巾,以保護頸部不受涼。中午休息或長時間伏案工作後,可以站立做做擴胸和後仰動作,這樣可以對頸部的肌肉、韌帶起到放鬆的作用,促進椎動脈血液循環。氣溫高會導致晚上睡覺

不安穩,頻繁的翻身和枕頭選擇不適,容易損傷頸椎,對於普通人來講,枕頭要選擇松、軟的。習慣仰臥的人,枕頭的高度應在5釐米~10釐米,習慣側臥的人, 枕頭的高度應在10釐米~15釐米。

護好脾胃 夏季頭痛多發生於一些低血壓、貧血、胃腸病以及脾胃功能較弱的人群。夏季是脾胃功能最薄弱的時候,若能在此低谷期調養得當,可增強體質,有效預防頭痛的發生,也有利於其他慢性疾病的康復。夏季調理脾胃應從多個方面入手,恰當的飲食調節必不可少。夏季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切忌過於肥膩,同時要保持用餐規律。夏季多喝粥,薏仁、山藥、扁豆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吃剩的西瓜皮,刨去青皮後,還可炒菜,做到藥食兩用。此外,還應避免吸菸酗酒,或在醫生指導下采用穴位貼敷等。適當鍛鍊,有助於氣血運行,可促進脾胃功能,不少人有熬夜、吃夜宵等行為易損傷脾胃,且不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應儘量避免。

調理情緒 夏季炎熱的環境會讓人情緒低落,心煩意亂,很多人對突升的氣溫難以適應,其植物神經功能就開始紊亂,出現心煩、頭痛、失眠、食慾差等現象,此類頭痛被稱為情緒性頭痛。入夏後要調理情緒,首先要保持心靜,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意思是在炎熱夏季不要思慮太多,儘量讓自己思緒放緩放慢,不要過多地激動與焦慮,心態平和有助於血壓的降低,這也適用於常出現頭痛的高血壓患者。對於生活工作壓力大的人要注意減壓,工作上應適當地休整和調節,如果有假期安排在這個時段是適合的。平時注意勞逸結合,可以適當參加鍛鍊,但運動量不宜過大,夏季機體代謝旺盛,內耗加大,比平時容易累、容易疲勞。一般來說,夏季運動量要減少 30%~50% 為宜。多喝喝茶、多看看電影、多聊聊天、多逛逛街,能夠起到放鬆心情的作用,是提高夏季身心狀態必不可少的環節。沙詠梅 /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