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讓她死去活來


“頭痛”讓她死去活來

活潑可愛的婉君在一次感冒後持續的頭痛、噁心達一個月之久,每天早晨起來尤為突出,到學校後明顯加重,嘈雜的環境中感覺頭要炸開似的疼痛。父母曾帶她到幾家三甲醫院檢查,都沒有發現相應的器質性改變,期間做了頭顱CT、頭顱核磁共振等檢查,均沒有發現相應的改變。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父母帶他去找了心理醫生,這位心理醫生直接告訴她,這症狀不過就是心理問題的軀體化表現,爸爸媽媽覺得很有道理,就把這個解釋告訴給婉君,說她心理壓力太大,故而轉換成軀體表現了,建議她以後別把什麼事情都放在心上。如此一解釋,貌似聽懂了的婉君果然頭痛症狀有所減輕。但沒過一個月,婉君又開始頭痛了,而且每到上學的時間就痛的幾乎暈倒,有時出現噁心嘔吐現象。急得婉君的爸爸媽媽跟火上房一樣,帶其四處就醫,到一個醫院檢查一遍,但仍未檢查出任何器質性改變的症候。最後婉君被轉診到心理醫院。

婉君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進入了診室,剛剛落座媽媽就泣不成聲,述說孩子從小到大身體一直很糟糕,小的時候就患過哮喘,後來不知不覺就好了。後來經常患溼疹,癢得半夜睡不著覺,聽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父母的心都要碎了。現年11歲的婉君,2年前在一次感冒後開始頭痛、噁心,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媽媽聲淚俱下地述說著婉君的病史,爸爸也捶胸頓足,而婉君卻跟沒事人似的,自己述說這兩天頭部沒有痛,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要她不上學,疼痛就會好很多。若是連上兩天學,頭痛、噁心就會很明顯。爸爸媽媽也發現了這個規律,開始懷疑是不是婉君以此來逃避學習。可是婉君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就是得病也從不耽擱學習,況且只要婉君身體稍有好轉她就很努力的學習,所以,可以排除是其厭學所引起。

婉君第二次來診是媽媽與姥姥帶她來的,爸爸沒有來。姥姥也很著急,覺得她除了心思比較重,並沒有什麼大礙。但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不是頭痛就是噁心嘔吐,而反覆檢查又沒什麼事,若不是眼看著外孫女是個誠實的孩子,她都懷疑這孩子是在裝病。

“頭痛”讓她死去活來

看到婉君也很痛苦的樣子,而且經常話到嘴邊留半句,就讓她做了沙盤遊戲治療。在擺沙盤的過程中,她先擺了一個家庭的華麗客廳,客廳裡有兩個人相依著在看電視,還有一個人做在牆角在玩電腦。在屋外她又擺了個小戰場,一個小戰士站在山頭端著機槍在橫掃,而對過是被這小戰士打得橫七豎八的躺在下面的屍體。擺完後她得意的欣賞著自己的作品。筆者讓婉君解讀一下自己的作品。她說看電視的是自己和媽媽,而在一邊玩電腦的是爸爸。站在山上的小戰士是自己,被打倒的是欺負她的人……

筆者問婉君:今天爸爸沒來,沙盤中也顯示爸爸總是在家庭生活之外,是不是爸爸對婉君的照顧很少啊?聽到我這樣問,11歲的婉君怒目圓睜,說爸爸總是不回家,回來就跟媽媽吵架,有時還動手打媽媽,甚至吵到要離婚。他們一吵架自己就很害怕,怕他們扔下她沒人管,尤其怕媽媽扔下自己不管,因為小時候一次聽到爸爸媽媽吵架,媽媽說:“你自己帶著婉君過吧!”那次爸爸再次對媽媽大打出手,甚至把媽媽的頭撞到牆上。媽媽那次回孃家一個多月才回來,當時就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非常害怕,天天晚上做噩夢。後來因為自己感冒、發熱,爸爸才打電話把媽媽叫回來。可是等婉君的病好了,媽媽再次回了孃家,直到婉君身上起了溼疹,他癢得半夜直哭,媽媽才再次回到家裡。

聽到這裡,我提示婉君:是不是隻有自己得病爸爸媽媽才會共同來照顧你啊?婉君說自己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但確實也有類似的感覺。後來婉君說,真的害怕爸爸媽媽分開,那樣自己就沒人管了!而且婉君也逐漸意識到,只要父母打架或者處於冷戰狀態,她就開始恐懼。用不了多長時間她就會得病,比方說頭痛、噁心等,雖然自己很難受,但爸爸媽媽都來關心自己,內心的恐懼就沒有了。

綜上,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婉君的軀體不適感受能換來父母的關心,並能降低她的焦慮、恐懼。所以,有理由推斷,婉君的軀體症狀只是緩解他內心恐懼的有效處理方式,這是他原發的獲益。而在現實中得到父母的共同關心,是其繼發的獲益。這樣就導致他無意識地應用壓抑、轉換等機制,把內心的創傷、矛盾、衝突轉為軀體化的症狀,所以做各種檢查無相應的器質性改變。

“頭痛”讓她死去活來

童年創傷一般來自四個方面,首先是重要撫養人的喪失;其次是重要撫養人愛的喪失;三是向同性父母認同的過程中,同性父母過於強大,讓其有可望不可及的感受;四是理想、要求過於苛刻、過於完美,造成自我傷害。再看看婉君成長過程中,面對了重要撫養人爸爸喪失的恐懼,怕爸爸、媽媽離婚沒有人陪伴自己。同時害怕父母親沒有人關愛自己。這就是說他自幼面對了童年創傷中的兩項,使得其行為退行到靠疾病來獲取關愛的幼稚心態中,而這種退行一旦獲益就會被固定下來。

當婉君瞭解了這些後,其症狀逐漸好轉。後來父母共同陪婉君諮詢的過程中瞭解了疾病的發病機制後,也明確表示,無論婚姻如何,每個人都會全心全意的陪伴婉君的成長時,她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其症狀也出現戲劇化的轉歸。

附:軀體症狀障礙診斷標準

A. 一個或多個的軀體症狀,使個體感到痛苦或導致其日常生活受到顯著破壞。

B. 與軀體症狀相關的過度的想法、感覺或行為,或與健康相關的過度擔心,表現為下列至少一項:

1. 與個體症狀嚴重性不相稱的和持續的想法。

2. 有關健康或症狀的持續高水平的焦慮。

3. 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到這些症狀或健康的擔心上。

C. 雖然任何一個軀體症狀可能不會持續存在,但有症狀的狀態是持續存在的(通常超過6個月)。

該病的特徵包括把注意力聚焦於軀體症狀,常常是將正常的軀體感覺歸因於軀體疾病(可能伴隨著災難性解釋),擔憂疾病,害怕任何的軀體活動可能損害肢體。導致患者重複檢查身體,查看是否異常,反覆尋求醫療幫助和確認,以及迴避軀體活動。在嚴重的、持續性軀體症狀障礙中,這些行為特徵最為明顯。這些特徵通常與為了不同的軀體症狀而頻繁求助於醫療服務有關。這些患者多在綜合醫院的各個科室就診,卻很少尋求精神衛生機構。所以當內科醫生將他們轉診到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時多感到驚訝。軀體症狀障礙的患病率可能在5%—7%,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