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没有啤酒鸭的烩面

想吃一碗没有啤酒鸭的烩面,于是我就去了一趟河南,能(音)上了一碗。

吃了一身汗。

一碗没有啤酒鸭的烩面

很多年前,啤酒鸭开始风靡冠县,是被冠名河南啤酒鸭的。于是,冠县人都以为河南的大街上满是啤酒鸭,纷纷表示要去河南吃正宗啤酒鸭。

但,很失望,河南的大街上只有烩面,没有啤酒鸭。不光河南大街上没有啤酒鸭,就连烩面里都没有啤酒鸭。

满大街都是烩面馆,有大馆子,也有苍蝇小馆,都能吃上一碗烩面,每家的味道都略有不同,咱一外乡人,顺着街逛一段,看哪家人多,就钻进去,一准没错。

“来碗儿烩面。”模仿河南人说话拐着弯儿,把“烩”字着重的豫剧口音。店里人太多,看见个空座,一样模仿河南话,问一句:“有人某(音)?”确认没人,拉开椅子,坐下。

不多会,比脸大的一碗烩面连同一小碟甜蒜和芫荽,一起撂在桌上,几片羊肉垒在汤上,汤是羊汤,乳白厚实,并不清亮透明,几条宽面条堆出汤面儿,隐约神秘,不然还以为只是一碗羊汤,清香勾引着味觉,抽出筷子,杵到面里抄起来,一大柱子面条连带汤里的豆腐丝儿冲出“汤”面,这才知道里面别有洞天,再抄几次,汤里的木耳、粉条、枸杞纠缠着宽如拇指的面条,被筷子吊在半空中,淋漓着汁水。

不知正宗河南人怎么吃正宗烩面,我每次都把甜蒜和芫荽一块扔进面里,再多抄几次面,给面条降降温。

每次都告诉自己,一定要多抄几次,不然容易烫到舌头,但忍不住的还是舌头自己,它急迫的指挥大脑让嘴巴张开往碗边凑,让拿着筷子的手把面条送到嘴边,刚放进嘴里,还没开咬,就把舌头烫一下,每次都得被烫一下,每次都告诉自己要忍,每次都忍不了。

这不是饿的感觉,这是美食的魅力。

再多抄几次,一会就试一下。就在这反复的试探中,一筷子一筷子的烩面送进了嘴里,温水煮青蛙般,浑然不知温度何时消逝而去,口腔里只留下带着羊汤鲜美味道的面条,咀嚼、分泌唾液、吞咽……

烩面被筷子带着,浮出汤的平面,嘴凑上去,完全靠来自胃部深处的强大吸力,被成为扁O型的嘴唇吸进嘴里,汁水在嘴唇那里遭遇极大的阻拦,弹射回面汤里,也喷溅到脸上,但全然不觉,只顾享受嘴巴里柔韧紧实的面条口感,有时候是干脆的,因为连带着木耳,有时是牵扯的,连带着粉条,有时是酸甜的,连带着甜蒜,有时更是极大的奢侈,因为有一片羊肉吞进了嘴。

丰富且富饶。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一碗面条,还不知道咋回事儿,就被我张牙舞爪的吞咽完毕,立刻失望起来。

但碗里还有汤,汤中有精华,端起那比脸大的碗,一饮而尽,鲜、香、清、悠,咽进嘴里,逼出一身大汗,汗珠子从额头出发,滚下来,到眼眉,到鼻头,到嘴唇,一手上去擦掉,再来一层汗珠,浑身通透,肆意畅快,直呼过瘾。

爽,不枉我这300多公里的奔走。

爽,这一碗没有啤酒鸭的河南烩面,有羊肉、有羊汤、有甜蒜、木耳、粉条、豆腐丝儿,清香且丰富,常常让我惦念的必须要亲自去河南吃上一口。

爽,冠县哪有卖烩面的啊?

文 许临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