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民族英雄鄭成功其實是日本人?

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民族英雄鄭成功其實是日本人?

相信讀過書的人都聽說過鄭成功這個名字,都知道鄭成功打敗了荷蘭人收復過臺灣,是一個民族英雄,這些都是課本告訴我們的,但是很少人知道鄭成功有日本血統並且與日本也有深厚淵源吧?這些都是歷史課本沒有告訴我們的,沒錯,從某種意義上說鄭成功是一個日本人。

要說鄭成功的身世,要先從他的父親說起。都說虎父無犬子,其實反過來也可以說虎子無犬父,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一個很牛逼的傳奇人物。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鄭芝龍出生在福建南安,小名叫做一官。清人江日升的《臺灣外記》說他“性情逸蕩,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從小就不愛讀書,喜歡舞刀弄槍,風流浪蕩,不追求功名,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個不求上進的問題少年。《明季北略》說他“固姣好色媚”,長得很漂亮,甚至有點像女人,十八歲時因調戲小媽被老爹追殺,原以為躲幾天就能對付過去,沒想到老爹不依不饒,他只好遠走異地。此事真假不可考,反正鄭一官十七八歲時,去了澳門投靠舅父黃程。

黃程是個海商,在澳門從事海外貿易。他留下鄭一官在身邊做幫手。鄭一官腦子聰明人又機靈會來事,很快學會跨國經商貿易,東南亞的哪一個國家他都去過,熟練掌握八國語言,與各國華萊士談笑風生。不僅如此,思想還很潮,為了方便與葡萄牙人做生意,乾脆接受洗禮,成了一名天主教徒,取教名賈斯帕,另名尼古拉,也被西洋人稱作Nicholas Iquan(尼古拉·一官),他是那個時代中國人西化的先鋒人物,比現在各大寫字樓裡坐的Tony、Mary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1623年五月,鄭芝龍幫黃程販貨到日本平戶,為等待順風返航,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那時候的平戶是一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這裡的老百姓靠平時打打魚、偶爾兼職一下海盜打打劫過生活。鄭芝龍剛到平戶的時候,依靠當地的閩南鄉親,當過裁縫、賣過鞋子,生活十分困頓。在華僑鐵匠翁翊皇的家裡借住期間認識了翁翊皇的繼女田川氏,她是平戶藩田川七左衛門的獨生女,後來母親改嫁給了翁翊皇,所以田川氏又作翁氏。因為鄭芝龍人長得帥又聰明會撩妹,一來二去兩人就互生情愫,翁翊皇也看他是個可造之材,就順水推舟把田川氏嫁給了他。次年七月份的一天,田川氏大著肚子正在海邊撿貝殼,突然開始胎動,遂在侍女的協助下在一塊大岩石上生下了鄭成功。也就是說,鄭成功其實是有一半日本血統的,他的親媽是一個日本人。現在日本九州長崎縣平戶市海邊還有一塊大石頭,日本人民在旁邊立了塊碑寫著“鄭成功兒誕石”幾個漢字,每年舉辦紀念活動,招攬中國遊客,感覺跟我國人民喜歡爭搶名人故居、出生地的愛好有點類似。

鄭芝龍在日本期間,加入了以福建人顏思齊為首的海盜集團。後來他們又到臺灣開設了分基地,安營紮寨,招攬了幾千個亡命徒,從事海上劫掠和貿易活動,打得過就搶,搶來再去賣,無本生意越來越大,連明朝廷都拿他沒辦法,只好招撫他。崇禎元年(1628)九月,鄭芝龍任海防遊擊,一邊剿滅小海盜集團和荷蘭侵略者,一邊擴充自己的勢力,擴大自己的貿易。就這麼黑白道通吃,稱霸東南沿海,名震一時,成了名副其實的海賊王。因為忙事業無暇顧及家中,暫時將鄭成功寄養在日本,讓妻子撫養。鄭成功就這樣在日本像一般日本小孩一樣生活了七年,日本話比老家話閩南語說得還利索。

1630年,鄭芝龍已經官至都督同知,不光有錢還有了社會地位,不用像原來一樣過到處跑路的亡命生活了,於是就決定把日本的老婆孩子接過來團聚,畢竟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齊齊整整嘛。可是那一年正好進入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德川幕府實行保守的對外政策,田川氏被以“日女不入中原”為由阻留,而且此時她還懷著身孕,只好作罷。堂叔父鄭芝鶚只帶著鄭成功一個人回到了福建老家。鄭成功回國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富二代,家庭條件優渥,也像他老爹一樣喜歡學劍弄槍,不過和他爹不同的是,鄭成功從小飽讀儒家經典,研讀兵書,滿腦子忠君報國思想,胸懷天下,關心國家大事,別看人家有一半日本血統和一個思想“開放”、有奶就是娘、沒什麼家國觀念的老爸,鄭成功可比很多純正中國人還愛國呢,這大概就是中華文化的力量吧。可見當時華夏文明的正統思想在東亞地區還是很強勢的。

1644年,明朝滅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45年鄭芝龍派人把老婆田川氏接到中國,安置在福建老家。隨後清軍攻入江南,滿腦子生意大於主義又沒什麼民族氣節的鄭芝龍不久就投降並被挾持上京,鄭成功勸阻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士兵出走。1946年,清軍徵閩主帥博洛背約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逃走不及,於戰亂中自縊身亡,聽說生前還受到清軍侮辱。看到從小一手帶大自己的親媽受到這種屈辱慘死,鄭成功自然是心痛已極,據野史記載,他把母親的內臟挖出來洗乾淨,再把她下葬,還她一個清白的身體。後來鄭成功還曾用黃金為母親鑄了一尊像,並用沉香做床,五色珠寶做簾,珍重供奉。這尊金像後被清軍搶去融掉,鄭成功因此更加痛恨清朝。他一生矢志抗清,不僅源於自己小時候讀的聖賢書,也和母親遭清兵強姦自殺有很大的關係,可見這位日本媽媽和他感情之深厚。

可惜,鄭成功壯志未酬,反清大業未成,1662年,年僅39歲就英年早逝了。鄭成功與日本的淵源就到此為止了嗎?不,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鄭氏在日本還有一支遺脈,那就是鄭成功同父同母的親弟弟——田川七左衛門,又稱田川次郎左衛門,為什麼他叫一個日本名字呢?因為他是被鄭芝龍過繼給妻子田川氏孃家的。前面說的鄭成功被接回中國時田川氏已懷有身孕,生下的就是七左衛門。田川氏在日本一個人將七左衛門養育到十五歲,1645年秋鄭芝龍再次來信要把母子倆接回中國,想到許久未見的丈夫和大兒子,田川氏恨不得馬上飛回去,但實行“鎖國令”的德川幕府說什麼也不答應,如果一定要走,你得把兒子留下來,雖然你是中國人的老婆,但是你兒子已經過繼了,他現在是日本人,不能走。田川氏權衡利弊,想起丈夫及兒子的事業尚在開闢之際,需她伏侍晨昏,在不能求全的情況下,只得以大局為重,忍痛割愛。臨行時,她珠淚滿腮,再三叮囑小兒子七左衛門:“嗚呼,吾終舍兒矣!吾憐兒父及兒兄,亦憐兒,當歲以金若干託商船寄兒。嗚呼,吾終舍兒矣!雖然,兒勿忘兒父及兒兄,又勿忘今兒母所去之中國”。現在讀之仍然能感受到一位母親與孩子骨肉分離那種絕望又無奈的心情。

七左衛門後來曾擔任鄭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從事中日貿易。當田川氏殉節與鄭成功起兵抗清消息傳到日本時,他多次致書兄長成功,要求回國參加抗清,可惜終不能如願。七左衛門的兒子孫左衛門時恢復鄭姓,取名道周,繼續從事對外貿易。1696年七左衛門逝世。此後幾代都擔任長崎市與外國貿易有關事務的通事。七左衛門的七世孫鄭江輔奉詔調入江戶(現東京)擔任德川幕府權人通事官職,從事外交與貿易工作。日本明治維新後,第八世孫鄭永寧曾擔任日本外務省書記官,代理公使等職。第九世孫鄭永昌曾任日本駐天津總領事,鄭永昌的二弟鄭永慶在日本第一個從歐美引進咖啡,並開辦日本第一家“咖啡茶館”,經營咖啡和中國茶葉飲料,生意十分興隆,鄭永慶後移居美國,現子孫仍在美國舊金山。鄭永呂的三弟鄭永邦曾任日本外務省書記官,鄭永邦之子鄭審一(第十世孫)一生未涉足政界,專心致志追求學術,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帝國大學,法政入學教授,與日本前首相岸信介是東京帝國大學的同學。鄭審一與其長子鄭喜一十分崇敬先祖鄭成功的愛國精神和不朽功勳,曾於1961年2月到臺灣參加民族英雄鄭成功驅荷復臺的紀念活動,並會見臺灣鄭氏宗親。鄭喜一在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從事研究工作。其弟鄭邦夫(又名福住邦夫)在橫濱一帶從事建築房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甲午戰爭中,七左衛門第九世孫鄭永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曾被日本派遣到中國留學,甲午時是日本駐朝鮮公使書記,主要負責和袁世凱溝通。袁世凱當時篤信 “血濃於水”這一古老的信念,他認為身上流著漢族血液、名門之後的鄭永邦,不會做出損害祖國的事情,他甚至還以為,鄭永邦肯定會瞞著上司採取一些有利於中國的措施,因此多次希望從鄭永邦處套得日本情報。結果,鄭永邦在多次會晤中給袁世凱傳遞假情報,把大清坑得不輕,甲午慘敗與此不無相關。當然,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而言,鄭氏在日本已繁衍數代,不受中華教育,早已是日本人,心向東瀛無可苛責。倒是袁世凱犯了幼稚病了。

對於鄭成功這位帶著本民族血統的異國英雄,日本人也保持了特殊的尊重和親近感,稱他為“亞洲英雄”。日本文人學士在江戶末期就留下了不少詠歎鄭成功叱吒風雲悲壯一生的詩文。如梁川星巖的“不辭獨力任顛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的“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等等。日本作家近松門左衛門曾寫了一部名為《國性爺合戰》的淨琉璃劇風靡一時(原作者改“姓”為“性”)。日本連續出版很多取材於鄭成功的文學作品,形成一個系列。直到二戰以後,日本出版界仍對鄭成功情有獨鍾。不僅上田微古館的《鄭成功的盔甲》一書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樂道的通俗演義,中山光義的《國姓爺合戰》(1952年)一文還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庫。此外,飯澤匡的《國姓爺》(1956年)也被收入日本國民文學全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日本文學作品中,鄭成功這位一生秉持儒家忠君報國思想的中華民族英雄被歪曲成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徵。如在《國性爺合戰》中,編造鄭成功是在日本長大,還給他起了一個日文名字“和藤內”,最後帶領日本武士打敗清軍,統治中國。這些都是為了日本的政治軍事目的服務的。這出YY大戲連續3年在日本上演不衰,觀眾多達20多萬人次。可見各國人民都喜歡手淫強身意淫強國。

鄭成功與日本淵源頗深,他的一生乃至後世子孫都與日本有扯不斷的聯繫。從血統上來說,說他是日本人似乎也沒有什麼錯。但是不要忘了,古人曾雲“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只要接受了中原文化,接受了華夏文明就是中國人,而不管你種族和血統。鄭成功從小受中華儒家思想教育長大,一生為了反清復明恢復漢人河山而奮鬥,還立下了收復臺灣的千古偉業,可以說是我中華堂堂的民族英雄。擁有日本血統並沒有什麼不光彩,反而顯得他的人格和英雄形象愈發地光榮和偉大,他與日本母親的深厚感情也感人至深。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鄭成功於1662年打敗了侵佔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寫下了這首《復臺》詩。願這位出色的人傑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