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时候,那么它真的会致癌吗?

春天是吃野菜的季节,蕨菜是野菜的一种,有“长寿菜”之称,很受大家喜爱。然而最近网上有传言说,多吃蕨菜会增加食道癌、胃癌的发生率,是真的吗?究竟蕨菜致癌吗?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说。

吃蕨菜致癌证据不充分

其实,有关蕨菜致癌的消息由来已久。多年前,科学松鼠会科普作家、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就曾在网上发表一篇文章,认为“吃蕨菜会致癌”。他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在蕨菜中发现一种名为“原蕨苷”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导致食道癌、胃癌的发生率变高。他还举例说明,在日本中部山区调查过吃蕨菜和食道癌的关系。结果发现,吃蕨菜使男性的食道癌发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则增加了3.7倍。

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时候,那么它真的会致癌吗?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所持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日本的人群调查可能存在设计缺陷,否则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不会不采信这一结果。另外,日本是个爱吃咸鱼的民族,公认日本人得胃癌与过多食用咸鱼有关。既吃咸鱼,又吃蕨菜,究竟是咸鱼致癌还是蕨菜致癌?如果不把混杂的因素去除,很难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何计国说,2012年国外对蕨菜有综述性文章,其结论是,蕨菜中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评级为2B类致癌物。

从维基百科中查到,所谓2B类致癌物,是指对人体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有限。咖啡、泡菜、柴油燃料及汽油等都属于2B类致癌物。

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时候,那么它真的会致癌吗?

也有有关专家说,要证明一种野菜是否有毒,需要经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而她并未查到相关实验依据能证明蕨菜是否有毒。

专家指出,虽然目前为止还未曾出现因为食用蕨菜而引发癌症的病例,但长期、大量食用蕨菜确实会提高致癌率,这是因为“虽然新鲜的蕨菜在食用前经过晒干、水煮等加工后,能减少其中原蕨苷的含量,但并不会完全消除”。

少量食用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不大

目前临床医学上没有吃蕨菜会导致肿瘤高发的记载。根据掌握的资料,对蕨菜的预处理和烹饪等加工方式只能降低“原蕨苷”的含量,不能彻底清除,但少量食用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不大

为此,爱吃蕨菜的消费者也不要恐慌,专家介绍,爱吃蕨菜的人,比如每周吃个一两次蕨菜,或一个月吃五六次,问题不会太大。

3月,又到了吃蕨菜的时候,那么它真的会致癌吗?

蕨菜在《神农本草经》称为绵马贯众,在春季发芽的时候长嫩芽,“可以吃,有清热解毒、预防流感等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吃野菜,因为野菜多性寒味苦,可清热去火。长期脾胃虚弱、虚寒以及患有肠炎胃炎的人不宜吃野菜。特别是老人、小孩不适宜食用。健康人如果出现口苦、咽干、目赤、小便黄、大便干燥时,可以吃一点,但也不宜长期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