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信物传国玉玺的由来

公元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命人将和氏璧刻成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 之信物。据传,公元前219,秦地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在华阴平舒道这个地方有人又将此传国玉玺奉上。

皇帝的信物传国玉玺的由来

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成阳道左,秦亡。传国玉玺归刘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皇帝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皇帝的信物传国玉玺的由来

至东汉未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得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扶献帝以令诸侯,至此、传

国玺得重归汉室。

公元220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

公元265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秦始,传国玺归晋。

公元311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皇帝的信物传国玉玺的由来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藏传国遁入漠北突厥。

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隋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