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近兩年增長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從巨頭的夾縫中生長出來的|百億房企的突圍故事

2017年馬上就過去了,回頭一盤點,主要時間都用來研究融創、碧桂園和龍湖這些千億房企了。

接下來,我打算花點兒時間寫寫百億房企的故事。

正如旭輝董事長林中所言,千億房企的戰略正趨於同質化——一二線城市都是必爭之地,全業態的產品都要做,未來比拼的是“戰略執行力”。

戰略執行力的提升,靠的是組織機制和企業文化的變革,這是需要耐心和智慧的精細活兒,只能慢工文火。所以,在我看來,未來一兩年時間,千億房企會漸漸歸於平靜,不再有那麼多激動人心的大新聞。

接下來的舞臺屬於百億房企。2017年下半年以來,我走訪了諸如陽光100、融信、中梁地產、新力地產和祥生地產等一批百億房企,發現這一批奔向千億的房企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正在彎道超車的,如祥生地產、融信、新力地產和中梁地產;另一類則是別開生面,已打出一片新天地的,如陽光100。

不像千億房企高山仰止,百億房企要離我們近許多。所以,對廣大的房地產從業者而言,百億房企的故事,或許更具啟發和參考意義。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要寫“百億房企的突圍故事”這一系列稿件的主要原因。

第一篇是,祥生地產。

這不是一家像萬科、碧桂園和融創那樣眾所周知的公司。祥生地產的名字在媒體上很少出現。即使在房地產圈,知道這家房企的人也不算多。

然而這的確是一家“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的房企,一家不走尋常路的房企。

祥生地產的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109億元,躥升至2017年的近600億元。兩年的時間裡,增長了五、六倍。

另據克而瑞的數據,祥生地產2017年1-11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6.4%,與同比增長161.0%的新力地產,兩者要在最後一個月爭奪一下增長率的冠亞軍。

这家近两年增长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从巨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百亿房企的突围故事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600億元的銷售收入,不是在一二線城市,而是在三四五六線城市,甚至是眾多的縣級市取得的。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這麼說:

這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不就是趁著2017年三四線樓市的意外繁榮割了一把韭菜嗎?

說實話,這也是我參加12月20日祥生地產“祥說生長之道”品牌發佈會之前的看法。

但兩個小時聽下來,我發現自己錯了,這是一家有著獨特認知和邏輯的房企。它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令我眼前一亮。

好,下面容我一一道來。

更懂中國的另一半兒

當我們談論房價時,我們談論的真的是整個中國的房價嗎?

顯然不是。我們談論的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它們僅佔中國城市總數量的20%。(如下圖)

这家近两年增长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从巨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百亿房企的突围故事

在我們這些畢業於985、211的“精英”地產人的眼中,一二線城市才是主流市場,剩餘的80%的城市就是房地產界的撒哈拉大沙漠,庫存高,利潤薄,一不小心就套牢,簡直不值得花一秒鐘來思考。

基於此,我們判斷一個城市是否可以進入,看的主要指標是“人口淨流入”,比如杭州、鄭州和武漢這樣的,即便擠破了頭也要進去再說。

這種精英化、且過於一致性的預期,反而為祥生地產這類出身有點兒草根的房企留出了機會——祥生地產創辦於1995年,總部一直位於浙江諸暨。直至2014年,祥生地產才將總部遷至杭州。

諸暨是一個縣級市,祥生地產在這裡的市佔率達到45%。在另一個縣級市——江蘇泰州下面的泰興,祥生地產的市佔率為35%。

这家近两年增长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从巨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百亿房企的突围故事

正是因為長期深耕諸暨、泰興這類長三角民營經濟發達的小城市,祥生地產更懂三四線城市的購房需求,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祥生地產佈局的50多個城市裡,房價在兩萬元以上的只有上海和杭州,房價在1萬元以下的佔了一半多。

这家近两年增长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从巨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百亿房企的突围故事

從這一點來看,祥生地產的成功與碧桂園有一定的相似。碧桂園也正是從廣東順德起家,然後一步步走向全國。只不過,碧桂園的總部至今仍在順德。

祥生地產判斷一個城市是否可以佈局的標準是:人口聚集,經濟上升。比如包頭,就是祥生地產計劃進入的城市。

這是因為祥生地產董事長陳國祥先生有兩個樸素的看法:一是中國人買房有個顯著的特徵:“進階”,也就是農村到縣城買房,縣城到地級市買房,地級市到省會買房,省會到北上廣深買房,逐步向上攀升;二是人們都想買好房子,無論身處幾線城市,內心都有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房地產週期變化無常,但只要抓住了確定性的需求,就有了做大的機會。

房地產界的ZARA

ZARA的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Amancio Ortega)一度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憑的是什麼呢?

ZARA有兩個獨特優勢:一是它有個巨型的設計師中心。ZARA 數百位設計師穿梭於各種時裝發佈會上,去巴黎、米蘭和倫敦的時裝秀尋找靈感。設計師們還會出入各種時尚場所,把獲得的最新的服裝時尚信息迅速反饋回總部,馬上會有專業的時裝設計師團隊分類別、款式及風格進行改版設計,重新組合成ZARA自己全新的產品主題系列。

二是極速的供應鏈生產能力。ZARA從確定設計到生產出這件衣服,再到店裡上架銷售,只需要兩週,比H&M快一倍,而絕大部分服裝品牌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等到競品上架銷售時,ZARA早已大賺了一筆。

祥生地產可以說是房地產界的ZARA:一是祥生地產以最快的速度學習、整合一線城市最好的產品設計、技術和材料,融入到自己的產品體系中,接著以最快的速度複製到下面的城市。

當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時,祥生地產則會使用一項策略:同樣面積比功能,同樣功能比配置,同樣配置比細節。也就是說,讓客戶花同樣的錢,有更多的“獲得感”

對於庫存較高的三四線城市,一般的房企都很忌憚。但祥生地產不這麼想問題。市場競爭的激烈,並不就意味著參與競爭的企業競爭力都太強。實際的情況可能剛好相反:正是由於所有競爭者的競爭力都太低,導致的競爭質量太低——競爭限於相互爭奪甚至相互傾軋,導致市場生態的惡化,才會導致高庫存。

用流行語來講,祥生地產實施的是一個典型的“藍海戰略”。佛門不度無緣之人,祥生地產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前面談到的——祥生地產更瞭解三四五六線客戶的需求和心理。

二是祥生地產把快週轉做到了極致:對於新進入的城市,祥生地產有“36710”的要求——3個月開工,6個月開盤,開盤去化70%,10個月現金流回正;對於已進入的城市要求則是“2579”——兩個月開工,5個月開盤,開盤去化70%,9個月現金流回正。

祥生地產的目標是“1478”——1個月開工,4個月開盤,開盤去化70%,8個月現金流回正。(截至2016年底,碧桂園平均開盤時間為6.2個月,現金流回正時間為8.4個月。)

这家近两年增长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从巨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百亿房企的突围故事

祥生地產這麼“快”,靠的是“四輪前驅”:融資、招採、人員和設計。祥生地產最快的速度是,拿地第二天就報批。

这家近两年增长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从巨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百亿房企的突围故事

“快”的好處有很多:一是等對手把產品複製過來時,祥生已經在這個城市賺到了第一桶金,建立了精品形象,站穩了腳跟;二是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提升所在城市的市場規模,降低整體成本,建立進入壁壘。

而且,“快”還有一個別人不容易察覺的好處:規避房價下跌風險。

如今我們普遍持這樣一種看法:經歷了2017年的意外繁榮,2018年三四線城市房價肯定不容樂觀,如果太激進,就有套牢的風險。

祥生地產不這麼看。祥生地產評估經營狀況好壞,不是在項目層面,而是上升到城市公司層面。因為拿地有先有後,如果房價下跌了,只是最近拿地的項目微盈、打平,或者虧損,但前面的項目是盈利的,項目數量多了,城市公司總體算下來盈利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了。而且,房價跌了,地價自然也會跌,那麼,還可以趁機低價拿地。

香港地產商常說的“貨如輪轉”,祥生地產玩得很溜。所以,對祥生地產來說,三四線的風險是可衡量、可管理的,也是可迴避的,不存在割一把韭菜就走的投機心理。

祥生地產給我的最大啟發是要打破偏見——貧瘠和富饒總是相對的。面對一片大沙漠,一個農夫看到的是貧瘠,一個石油大亨看到的卻是富饒。要想從看似貧瘠的市場中發現富饒,既需要一種對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力,更需要一整套滿足這種隱秘而巨大需求的獨特能力。

馬雲說,在競爭中我們最容易犯四個錯誤:第一,看不見,覺得自己沒有對手;第二,看不起,這什麼破公司啊;第三,看不懂,喲,沒想到還真做起來了;第四,跟不上,等明白了也來不及了。

祥生地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家近两年增长最凶猛的房企 它是如何从巨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百亿房企的突围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