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圈融資老法師吳建斌:房企「均好」發展之道

地产圈融资老法师吴建斌:房企“均好”发展之道

最近以來,市場關於房企未來走向又有很多建議、很多評論及很多見解,自然悲傷的情緒比較濃厚。房企話題一直熾熱,除了房企自己更名所謂去房地產化的話題之外,而最為熱鬧的話題便是在當前環境下如何“均好”發展。

何為“均好”?

有人為此列出了三個觀察維度,分別是“利潤”、“銷售規模”、“負債率”。而“均好”,是要求這三個維度該升的升,該降的降,該控的控。換句話來說,是負債率控制在合理水平的情況下,其他兩個指標均要表現為正向提升,甚至卓越。如哪個房企有這樣的業績,才是一家好房企。

籠統來說,這個要求是對的,也是房企應該不懈努力的目標。

今年國內大環境是去槓桿,全國融資變得既艱難又飄忽,導致眾多民企度日如年,如果還有哪一家房企若能呈現出這樣的業績狀態,必定被捧為最牛房企。今年中期業績過後,我拜會過多家機構,從他們口中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讓我明白,機構對這樣的房企真是蠻期待的,可這樣的房企少之又少。

其實作為房企何嘗不想如此呢,也是蠻期待的。期待歸期待,當回到殘酷現實中,一切期待都要服從於現實。

應媒體朋友要求,想從三個方面談我的看法。

01

“均好”發展,要順應市場敬畏市場

記得2003年,我和我的老東家為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作用,決定派給資本市場一個大大的定心丸,大膽提出了一個“均好”的量化指標管理目標,那就是每年利潤和銷售規模保持不低於20%增長,同時把淨借貸率控制在40%之內。回顧之後的15年,儘管飽經市場波動的衝擊,可這家房企做到了,已經連續十多年站在品牌價值第一的位置上。

提出這一“均好”量化框架的背景是這家房企經受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重創,差一點倒閉了,在這期間債權融資難,債務融資難,出售物業變現也難,到五年後這一年還在泥濘中艱難爬行著。

血的教訓讓我們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及“人算不如天算”的道理,而房企保證不敗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要效仿香港華資房企,把負債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此為鐵律,然後在這個範圍內把業務拓展做到最大化。

負債率是一個變動因子。

這猶如2000年前的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發現的槓桿定律一樣: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

何為合理負債率?

面對這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往往眾說紛紜。我以為最核心的是參照物和外圍環境的比對。如果參照物是香港華資房企,由於他們很國際化,很市場化,又經歷過多個經濟週期的折騰,就會把淨借貸率的上限控制在50%之內;如果參照物是內地房企,內地房企正好處在中國經濟一日千里的發展階段,有的淨借貸比長期高達400%左右,同時行業平均都在150%以上,因此,在這個區間內選擇你要控制的淨借貸率水平應是正確的做法。

30多年來,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奇蹟。

在這個長達數十年蓬勃發展及難得一見的上升通道中,如果有房企把負債水平控制在香港華資房企長期控制的較低水平,那發展速度上不去,便會失去許多機會。如果土儲上不去,銷售規模則上不去,結算利潤總額也上不去;當銷售規模、利潤總額增長受到制約,那麼社會地位必會下降,然而排名必會下降,進而導致融資及再發展遇到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時間久了,低速成長的房企便會從行業中逐漸地黯然失色了。

事實上,當我們觀察當前中國前20強房企,只有個別房企停留在中低負債水平上砥礪前行,可99%房企一路走來,都伴隨著高負債率或超高負債率狂飆。他們在高負債——高槓杆的強力撬動下,再加上非常給力的融資環境支持,讓眾多房企形成了“低投入、高週轉、高回報、高增長”的商業模式,贏得了市場,贏得了空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佼佼者。

中國房企30多年,真可謂激盪30多年。有些房企順應了這個時段的發展大勢,正所謂野蠻,正所謂激進,無疑都是正確的選擇。

02

“均好”發展,要各項有效管理並行

過去30多年來,房企在高負債支撐下,構造的“低投入、高週轉、高回報、高增長”的商業模式,從道理上說是可行的,可實際上,只有少數企業做到了,而絕大部分房企還做不到。究其原因,我以為還要從房企內部管理上找原因,找差距。

講起管理,我們大部分房企還是比較粗糙的。

好的房企,從企業文化、公司治理、戰略管理、財務管理、投資管理、人才管理、激勵機制、營銷管理、工程管理、成本管理、品質管理、法務管理、信息化管理、物業管理等方面,逐漸形成了自成一體的有機結合的運營管理模式。

全面好,才是“均好”。

這類房企,在遇到良好外圍環境時,藉助於高負債的撬動,站在風口,如虎添翼;遇到欠佳外圍環境後,便會自我調節,提早佈局,將負債率降在合理範疇之內,又能求得比同行快速發展的機會。正如有老闆說,有得做就狠狠地做,沒得做就耐心地等待。

今年以來,所有企業感到一股寒流正面襲來。寒風吹了半年,似乎越來越烈。但事實上,好房企只有發展快慢、增速高低的問題,而不會為生存而擔憂。不好的房企已經開始違約,開始裁人,開始四面楚歌,已經面臨與日俱增的生存壓力。

我以為“均好”發展,首先建立在有機的良好的內部管理之上。沒有有效的管理,若想“均好”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當前隨著環境惡化,負債越高,死得越快。只有建立了又被證明擁有良好管理機能之上,才能自然形成一套有效的調節機制,可做到遇水架橋,逢山開路,化險為夷。

所以我們一定要清醒,當前房企遇到的困境不是負債率高低的問題,而是管理根本不到位的問題,應從管理上找原因找解決辦法才有正路。

03

“均好”發展,要量化控制財務指標

30多年來,中國房企之所以能快速發展,真要感謝中國金融市場給予的寬容和大力支持。中國金融市場對房企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估計後無來者。這方面,只要和外國的做法稍作比較,便知一二。

過去幾年,房企可進行幾十種融資,譬如前融、中融、後融,可開發貸融資,可預售並短期獲得全額回款,可發債,可引進基金,可證券化,可上市及定增等,應有盡有。這種情況下,房企一個項目只需動用少許自有資金——也許一成、也許兩成,就可推動一個又一個大項目的順利實施。由於得到高週轉商業模式的保證,自有資金就可實現一年週轉一到兩次,使得股東自有資金年化回報率可達幾倍,平均也可達到50%以上。如此一來,房企做生意如滾雪球一樣迅速滾大,而且實力越來越強。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有房企做不好,那才是奇怪的事態了。

總而言之,“高槓杆+高週轉”才是房企長期以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終極秘笈。

當然,在這種選擇之下,我以為財務應該發揮應有作用。

譬如1,財務可建立一套動態監管運行模型。

在建立動態監管模型的時候,財務可通過全面預算管理這個重要工具找到最為關鍵的指標體系,譬如10大指標,每年檢討一次,然後在過程中動態監管,動態調整,並動態指揮全面運營。

一般而言,資本市場最關注房企經營現金流的表現,而不是含融資的現金流表現。這個關注是正確的。那麼房企財務就要在這個關鍵點上做足功夫。經營現金流一方面是現金收入,另一方面是現金支出。現金支出最大的兩個因素一是買地支出,二是建安支出。而撬動高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便是買地,影響經營現金流最大因素也是買地,只要把買地和現金流入很好掛鉤(譬如佔比30%,或40%,或50%,或60%等,而掛鉤比率取決於房企可承受財務風險能力和偏好),所有問題便迎刃而解。

譬如2,財務可建立一套底線思維的動態管理模型。

一般會在五個方面給出財務量化思維的控制底線:

一是淨借貸比率:長期不應超過100%。如外圍環境好,此比例偏高是可以的,但要隨時做好迴歸的安排;

二是一年以內的短期負債佔比:不應超過30%。如果因為中長期融資成本過高,在某個限定期間內稍高一些也可接受,但要不失時機地調整回來;

三是年度經營現金流:儘可能做到年年為正。如果外圍環境非常好,負現金流預算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做長期安排;

四是在手可動用現金與資產總額佔比:一般不能低於10%(有房企控制在5%左右,這取決於風險偏好),確保外圍環境惡劣突然降臨時,財務具有較強的彈性;

五是一定要安排好未來3~6個月到期剛性兌付的需要。這一點絕不能馬虎。

這五個方面要變成財務紀律,讓運營部門、領導都清楚,都明白,甚至一起共舞。當然,還可設置其他財務量化指標的底線管理思維。

管理財務本身是一門藝術,承擔著巨大責任。也就是說,如果管理得當,可為發展助力,使企業又快又好地運行;如果管理不當,要麼管死了企業,失去活力。要麼造成巨大風險,死在半路上。

結束語

前一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百強房企三十年:一切過往,皆為序曲》。文章說,1988年的11月18日,王石以2 000萬元的價格拍下深圳一塊地,成立4年的萬科正式進軍房地產。以此計算,中國房地產市場到了今年,整好走了30年;其實早在1983年,中海地產就在深圳做了第一個地產項目——位於羅湖國貿斜對面,叫海豐苑。若以1983年計算,那麼,中國房地產市場走了35年;而中國房地產企業大面積誕生,應是在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應運而生的,也就25年。

縱觀30多年,房企發展波瀾壯闊,好比一場沒有終點但競爭十分激烈的競賽一樣。我們會發現,有些房企曇花一現,很快出局了;有些房企時高時低,讓人驚心動魄;有些房企開始幾年發展很快,逐漸慢了下來;有些房企最近幾年快了起來,愈戰愈勇;而有那麼幾家房企不僅存活著,而且20多年來始終站在潮頭上。

發展房企,其實每家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當我們撇開那些不可比的因素,當還原到房企的核心要素:“人”、“土地”和“錢”,或還原到重要財務指標:“負債率”、“銷售規模”、“利潤”時,也許會得出如下結論:

房企“均好”發展之道,

首先是要順應市場,把握市場,與市場保持同步姿態;

其次是要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具有特色的管理文化,並形成“高週轉”的管理模型;

其三是以穩健財務為基點,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保持一種有效彈性,保持一種強勢掛鉤。

也許在這樣一種邏輯下推進,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均好”發展。

如果某一天因為各種因素的倒逼,將房地產“預售”政策做出重大調整,這將是顛覆性事件,那麼房企的“均好”發展有必要做出重大變革,否則災難臨頭,許多非“均好”的房企將很快倒下了。

房企一刻不能沒有現金,而“均好”發展就要保證企業池子裡永遠有活水,並儘可能把活水用到極致,既不浪費,又不枯竭。

地产圈融资老法师吴建斌:房企“均好”发展之道

● ● ● ● ● ●

吳建斌,在地產圈被稱作是融資一哥,是被業內公認為的最強房企CFO。在本職工作之外,吳建斌還是擁有擁有廣泛的個人愛好,比如出版了多部小說作品,比如還是一位攝影圈知名的發燒友,出版有《香港記事》《香港》《千年牧道》等攝影專輯及獲獎無數。近期《黃土高原的鄉村記憶——吳建斌攝影展》也正在深圳舉辦,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前去觀摩。

| 展覽時間 |

2018年9月21日—10月25日

| 展覽地點 |

5A1 art space

(深圳市福田區天安數碼城天吉大廈5樓5A1)

| 開放時間 |

星期一至星期六,10:00 - 18:00

週日閉館

(注:法定節假日不對外開放)

| 入場門票 |

免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