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的诗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向、性情,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唐朝诗人刘禹锡?

酸甜苦辣70826

所谓“文如其人”,一个人的诗作里,当然暗藏着他的心性和灵魂。刘禹锡得名“

诗豪”,绝非浪得虚名,一个“豪”字,性情已有三分跃然纸上。



大家最熟悉的刘禹锡的代表作,往往是《陋室铭》,垂髫小儿,也能背得出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严格说来,《陋室铭》其实不是诗作,而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仕途历来畅顺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到安徽和州县担任通判。通判本是个小官,但按照唐朝的吏制,也该住在县衙里,有座三间三厢、还算敞亮的房子。但和州知县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从城南临江的破宅子到县城中部转身困难的斗居,强迫他搬了三次家——你越超然淡定,我越浑身不爽。小房子住着舒服是吧,给你往小里换。

刘禹锡再惟吾德馨,也忍不下这口没来由的窝囊气。他的反击方式,是着人在斗室前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的,正是传唱千古的《陋室铭》。这位知县大概没有想到,此一举,成就的既是刘禹锡的千古美名,也是自己的历朝骂名。



比起毕竟还透露着几分文人清高和愤懑的《陋室铭》,答主其实更喜欢他在被贬路上写下的那首《秋词》。

看看古人都是怎么写秋天的,宋玉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李煜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白居易说“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到了刘禹锡这里,提笔几句,一扫消沉颓唐,气象顿起,私以为,只此一首,足见他心中有朗朗乾坤——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的一生其实算不上大道通达,虽少时成名,一度位极人臣,但三起三落后,最终辞官隐退。好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那些格调激越、爽利达观的诗篇,留下了他的气度和诗名,万古不朽。


饮水君

刘禹锡的诗自然流畅、简练爽利,想要了解他的性情,当然要从他的生平经历入手。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出生在一个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世家,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诗文辞赋。在青年时代,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贞元二十一年,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谷底,之后他一被贬就长达23年。在此期间,他写下名作《秋词》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诗中,他表达的是一种不屈不挠、奋发自立的情怀,给他人以启迪,给自己以激励。

不久,刘禹锡被召回京城,已经是物是人非,他对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很不以为然,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一首诗: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一出来,刘禹锡再次被光荣贬斥。明知如此,他依然乐呵呵地上路了。这次贬斥也造就了另一经典: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被贬13年,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于是旧地重游,又写下了一首诗,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比较前一首诗,这首讽刺更为辛辣,态度更为倔强。这首诗一出,他自然又被贬斥。836年,65岁的刘禹锡朝廷上书辞官,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总而言之,刘禹锡在忧患的谪居岁月里,确实感到沉重的心理苦闷,但他始终没有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不愧是“诗豪”!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唐诗宋词古诗词

刘禹锡是唐代大诗人,名齐白居易,世称诗豪、“刘白”。刘诗豪就是位敢讲话的主,进士出身,成分好又有才,登科次年授太子校书,13年后辅佐王叔文政治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连连遭贬,先贬连州、朗州司马。十年后召还朝,又因讽政加贬连州、夔州、和州刺史等。

他的人生经历与白居易有些相似,二人同龄,同朝为官,都遭过贬降,都当过司马的官,诗齐名,人相敬,刘禹锡诗豪的名号就拜白居易所赐。刘禹锡在罢官和州(即现在的马鞍山市和县),新职未任期间,出去建康(现南京市)闲玩写了首诗,录于下面,诗字面浅显含意很深,友们玩味会比我解的好。

《罢和州游建康》

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

官闲不计程,遍上南朝寺。



手机用户山丁子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好一个“吹尽狂沙始到金”! 仅此一句,就可以断定刘禹锡“诗豪”之称并非浪得虚名。

不过古人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 如同三国时期刘备逢人变道自己的“中山靖王”之后,刘禹锡也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曾经在北魏做官,后来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才开始改为汉姓。

后来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753-806)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和历史上几乎所有主张改革的人士一样,刘禹锡当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一贬再贬,所以诗人才发出“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怒吼声。

有意思的是,刘禹锡曾经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