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先举个例子,领导安排了一个任务:

好学生心态一般会这么想:上司给了我一个任务,我认真执行,可能需要加班也没问题,完成后会给上司看。如果最后没有完成,是能力问题,需要提升自己。

好员工心态则会这样想:上司给了我一个任务,我先了解清楚目的和执行思路,然后会制定执行计划,并在执行中不断修正计划。任务如果出现偏差,需要尽全力以达成目标来修正方案,直至尽全力也发现没办法达成时,求助回上司,表达现状,看是否重新制定计划。

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那么,学生状态的心态,与工作状态的心态,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1、盲目妒忌身边人的成功,却不屑于借鉴对方成功的经验

上学的时候,我属于那种特别争强好胜的人,总是想着能让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厉害,所以会经常闷头努力,然后做一些不错的作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每当这个时候,都会让我觉得特别有面子。

但在公司,厉害的同事比比皆是。一旦有人比我做的好,心里便会充满挫败感

也正是因为这样,即使BOSS让对方分享经验,我也不会仔细听。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思考如何能尽快做出一份更了不起的方案,挣回自己的面子。

但是,那段日子里,了不起的方案真没出几个,反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后来为了提升自己,参加了一些线上设计课程,意外发现课程中讲到的工作思路和我同事分享的经验,几乎完全一样。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其实个人的进步都是在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这个“别人”可以是大咖,也可以是自己离自己最近人。只是之前,个人内心太过封闭,一直把同事当作竞争对手。

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2、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第一时间觉得自己不行

对于学生来讲,最大的挑战无非是各种考试,但是考试一般会在固定的日子进行,所以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做好准备之后,上考场才会觉得有信心。

但在职场,公司往往会有一些紧急任务需要完成,且经常会超出你的能力范围。

刚开始,我会觉得这些特别紧急的突发挑战,自己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没信心干好,于是就习惯性的选择了推脱。但心里想的则是:这次就算了,回去我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等下次再有这种事情,就是我展现技术的时候了。可下次,有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你还是没有信心去应对。

但后来我发现这个事儿其实特别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你能在哪一次当场逼自己一把,或者被别人逼一把,你会惊喜的发现,其实那些你认为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也是可以完成的,而那时的你则会对自己的能力范围有一个新的认知。

人就是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厉害。

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3、自己擅长的领域,不好意思当众主动

学生时代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问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是会把身体挺得笔直,希望得到老师注意。其心理活动基本是这样的:老师,这道题我会,快叫我回答,手我就不举了!

对于这种情况,经验丰富的老师可能会知道是什么情况;但在工作中,没有人会懂。你没主动说你有能力解决问题,老板是不会知晓的,他只希望有人站出来解决问题。

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4、过度炫技,而忽略思考

我大学学的是视觉传达与艺术设计专业。那时侯看到一些大师的设计作品都会特别的感动,但由于自己一开始不会软件,不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就会觉得阻碍自己创作的最大根源是技术。

于是,就会私下里苦练软件技术和视觉效果。每次做设计也是盲目的想追求画面的高大上。

但工作以后,我才发现,不同的客户会喜欢不同的风格。但所有客户的共同点则是,他们更愿意在你的工作中,找到他心中的那个共鸣点。而这个共鸣点,是你需要思考,并呈现给客户的。至于其他什么极简主义、包豪斯风格...,在他眼里最多算是个附加分,只有表达出共鸣点,才能决定你的工作是否能够获得及格的基础分。

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5、理论一大堆,实践难落地

在学校掌握的专业知识都是片面的,而这些专业知识往往会被人们称为理论,如果无法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使用,则会成为纸上谈兵。当你把学校考试的成绩和个人工作能力划等号时,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你会很崩溃。

在职场,公司并不会靠理论来盈利,所以BOSS并不会在意你从学校学了多少理论知识,又或者你成绩多优秀。他唯一关心的问题是:说了这么多,你打算怎么完成这个任务?

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6、因为怕说错话,而不敢表达

在学校里,身边的都是同学,接受的教育也差不多,大家水平差不了多少,所以交流起来随心所欲,也不怕自己说错什么。

但进入职场以后,我发现身边的同事各司其职,工作经验还多。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很多想法都会藏在心里,怯于表达自己,主要是怕自己说错了,会成为笑话或者被批评。

但是,时间久了,我开始发现一些公司的前辈,也有思路不清晰,会犯错的时候;我的一些想法,也可能正是公司所需要的。而这个时候,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清晰的描述出来,并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和大家一起讨论。事实证明,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会提升个人能力,还能尽快融入团队当中,为项目作出更大的贡献。

职场上,这七种“学生思维”必须转变,避免失去职场竞争力

7、总想别人来告诉自己对与错

在学校,学生做作业遇到了困难,第一反应就是咨询老师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好,这个时候老师出于责任,会告诉你目前的内容是对还是错,以及建议你应该怎么继续做下去。

但在公司,老板聘请职员是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没事找人来给自己出一连串判断题玩的。如果你一遇到难点就跑去你BOSS办公室,问他这件事你这么做对不对,我敢保证这是一种自杀行为,因为我见过不少不长眼的新人抱着持之以恒的决心让BOSS选择了爆发。

在老板眼里,你只需提交两种方案: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对方案的评价只有三个级别:可行的,不可行的和需要调整一下细节的。因此,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无论遇到什么困惑,先把工作做完整,再让老板从整体来评价你的工作。


那么,目前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你也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些比较典型「学生思维」,或者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你能够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来谈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