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作為世界上最具含金量的運動,F1與奧林匹克運動會和世界盃足球賽並稱“世界三大運動”,是無數車手夢寐以求進入的地方。由於賽車文化貧瘠,中國還沒有出過一個真正的F1賽車手。

程叢夫,他是中國第一個走出去的職業賽車手,也是最接近F1的中國人。下面跟著同硯四驅一起走進程叢夫的賽車世界。

少年展露非一般的賽車天賦

程叢夫六歲時,父親帶他去遊樂場,他嚷著要玩過山車,但由於年紀太小,按遊樂園規定不能玩,為此,程父還特地和遊樂園簽了保證書。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出人意料,車體倒懸的時候,程叢夫在一片捂眼尖叫的人群中竟然是表現得最為冷靜的一個,沒有絲毫畏懼。

1995年,北京順義區開了第一家卡丁車俱樂部,程父帶著程叢夫去玩,他跨上車,就像一個經驗老道的卡丁車手一樣,一圈接著一圈,又快又穩。那一年程叢夫不過11歲。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看到兒子的賽車天賦後,他決定每個週末都陪著兒子去俱樂部練習賽車。

一年後,程叢夫在俱樂部舉辦的卡丁車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他的賽車生涯由此展開。

遭遇挫折 出國求學

當時國內沒有任何關於賽車手培訓的體系,甚至在北京都找不到一個專業的教練。程叢夫憑著毅力和父親的支持,一路過關斬將,還拿下了國內青少年卡丁車錦標賽冠軍。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而後,程父送他到日本參賽。那場比賽他輸了,而且一敗塗地,淪為墊底。他深深地意識到國內外賽車水平的差距

於是,在程父的資助下,16歲的程叢夫走出國門,進入歐洲專業車隊學習方程式賽車。在那裡,幾乎沒有華人。

與程叢夫一同加入車隊的,還有另外三人。他是四個人中跑得最慢,對賽車理解也最差的一個。他甚至沒有意識到比別人慢的那0.1秒可能是車的問題,卻只在自身操作上找問題。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初到歐洲的程叢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

“你只要發現問題在哪,就可以解決,一定的”,程叢夫開始向團隊的工程師請教,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也令他重拾信心。兩年後,程叢夫從四個人中的墊底躍升至第一。

佳績迭出 簽約邁凱倫車隊

國外高標準的賽事給了程叢夫磨礪,也給了他成長。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那些年,他先後獲得了“中國第一賽車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國第一人”、“中國第一位加盟歐洲方程式車隊的人”、“中國賽車歷史上第一位參加德國房車賽的車手”等稱號。

他幾乎是賽車界中唯一的中國面孔。

早些年的比賽,賽場的觀眾席上沒有一箇中國人,得獎以後經常有人跑過來問程叢夫,“你是日本人嗎?”不是國外看不起中國人,而是因為能站在國際賽車舞臺上且賽出好成績的中國車手太少。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19歲那年,程叢夫在3公里賽道上以每圈平均1分09秒的成績完成測試,被F1老牌車隊邁凱輪簽約,加入車手培養計劃,成為中國第一個簽約F1車隊的賽車手,被媒體評為離F1最近的中國人。

錯過邁凱倫 無緣F1

可惜,程叢夫最終還是錯過了邁凱倫,業界人士說,那是因為程叢夫所處的時代不行。

全世界就24個F1車手,只有15%的頂尖車手可以獲得車隊的全額資助,剩下的85%都屬於付費車手——要麼家裡有錢,要麼有品牌商贊助。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程父曾調侃,每次程叢夫拿獎盃,他總是心情複雜,“獎盃背後,我幾十萬、幾百萬又沒了”。程父已經算不清他為了兒子的賽車投入多少錢了,程叢夫也在多年後的採訪說到,“我的贊助商只有我爸”。

那是程叢夫最迷茫的一年,錯過邁凱倫就意味著他再無緣F1,面對高昂的費用也讓他理解了父親的苦衷。

簽約奧迪 雄風不減

幾個月後,程叢夫突然想明白了,他覺得這個事其實挺小的,自己的興趣是開車,開不了F1,還可以開其他的,“真的愛這個,那換一個方向,還是這條路”。

2001年以後,程叢夫的賽車生涯開始逐漸走上正軌,有了穩定的汽車品牌贊助,父親終於不再是他唯一的贊助商了。他開始自己獨立,自己賺錢。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2013年,程叢夫簽約了奧迪,每年代表奧迪參加十幾場的國際重大賽事。

他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成為最接近F1的中國車手

早年,奧迪考慮到汽車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需要,已然放棄了追逐速度的F1比賽。對於程叢夫來講,他也早已放棄了對F1的執念,還能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他已經很知足了。

拿得起放得下,這是作為頂級車手的程叢夫所具備的過人素養。正是有著這般心境,使程叢夫馳騁國際賽事遊刃有餘,不僅創造並刷新了中國的賽車歷史,也為中國職業車手樹立了令世界為之側目的形象與標杆。

F1的舞臺上少了一個身影,世界的舞臺上多了一個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