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雲華:建設性衝突|團隊成員之間的衝突一定要避免嗎?

在我們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會經常遇到各種類型的衝突,如團隊與團隊之間的衝突,領導和下級之間的衝突以及員工之間的衝突。

對於這些衝突,作為一名管理者,應該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我們就和大家聊聊衝突管理。

倪雲華:建設性衝突|團隊成員之間的衝突一定要避免嗎?

公司內部的衝突產生,通常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爭搶資源

在團隊中,為了獲得好的成績,團隊之間會爭奪好的團隊成員,爭取更多更有利的資源,或者是資金預算,這樣會產生衝突。

第二,目標不同

比如在公司內部,銷售部門的目標是吸引客戶,提高客戶忠誠度,這就要求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商品,而如果生產部門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減少開支,那這樣兩個部門就會產生衝突。

第三,相互依存的團隊之間產生的衝突

比如開發部門的目標是在第三季度完成新產品開發上線的任務,但開發人員缺口很大,這要求HR部門,在第二季度把人員補足,但人力資源部的重心不在招聘上,而是文化建設上,這就會影響開發部門的進度,帶來衝突。

第四,責任模糊

組織或者個人因為工作職責不清晰而導致衝突。領導希望小張去做A事情,但小張理解的卻是B事情。職責不清就會導致衝突產生。

第五,溝通不暢

上下級之間,部門或者成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途徑從而導致衝突。

對於如何解決衝突,我們不要一上來就緊張慌亂,想立刻解決和平息衝突。我們要做的是:

第一步,判斷這樣的衝突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衝突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是惡性的衝突,領導者則需要慎重考慮後,快速做出決策並進行處理。

但如果是健康的衝突,建設性衝突,可以觀察一下事態發生,因為這樣建設性的衝突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的結果。

倪雲華:建設性衝突|團隊成員之間的衝突一定要避免嗎?

因為,在團隊中建設性的衝突對於管理者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團和氣的團隊,可能意味著大家對於這項事業的漠不關心,真正在意和在乎的人,一定會有鮮明的立場和觀點,這就使得不同人群之間會產生差異和衝突。

特別是那些在鼓勵創新和鼓勵專業精神的團隊,建設性的衝突對於產品的精益求精,對於用戶的極致服務的追求都是有益的。

和諧,如果是在音樂中會令人讚歎,然而在創新實踐中卻是致命的。我們鼓勵從公司大局和事情本身出發考慮所帶來的衝突,而不鼓勵從個人利益和小我角度考慮所帶來的衝突。

那對於衝突的發生,我們的解決方法有五種選擇,迴避、競爭、退讓、妥協和協作。

比如現在有一個橘子,你想要,我也想要。

如果我們都不想爭,大家都不要這個橘子,這是“迴避”;

如果我不管不顧,率先把橘子搶到,這是“競爭”方式;

如果我考慮到你更需要這個橘子,因此把橘子讓給你,這是“退讓”;

如果我們把橘子掰開,一人一半,這是“妥協”;

如果我們能坐下來共同探討為什麼想要這個橘子,原來我要吃橘子肉,你要的是橘子皮做糕點,這樣我們兩個人的需求都得到滿足,這是“協作”。

第一種迴避衝突,先放一放

選擇這種策略的根源,就是因為大家希望的東西不一樣,“零和博奕”,一方所得,另一方要輸的。這個策略是在領導者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有效的方法時立即採用的策略。

第二種策略叫做競爭

在有比較大的把握情況下,領導者可以用一種“我贏你輸”的必勝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在原則性分歧時或者是要作出決策刻不容緩情況下,必須採用。屬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個策略要非常清晰表出示自己想法目標和底線。只一個贏家,我的原則不動搖。

第三種策略叫做退讓,這是最委屈,最考驗領導的忍功

說到底也是你贏我輸的策略。因為你是領導,當你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為了維繫團隊的平衡和基本合作,領導者就得多付出。

一定記得,退讓不是毫無原則,要學會在退讓中開出自己的底線。積累自己的力量,靜候時機。退讓中開價,不要讓對手看出你的底牌,要在均衡中維繫著力量的平衡。

第四種策略叫做妥協

折中策略,因為它是權宜之計,使用這個之前,一定要反覆權衡衝突方是否願意接受這樣一個策略,對方的底線在哪,如果對方不願意忍讓,策略不會取得成功。這個策略不宜多次使用。

第五種策略叫做協作,這是一種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

達到這個局面,重在讓大家看到成功解決衝突的意願。這種策略,不僅可以化危機為機遇,而且可能為後續不斷創造合作,以及協助效應鋪開一個道路。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客戶,公司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事業部提出了一項新的產品開發需求,但開發部門認為這個產品佔用太多人力,而且效果無法達到預期,並且開發部資源有限,就沒有接這個需求。這時候,如果以上這五種策略那應該分別是以下表現:

第一,採用迴避策略。公司高層不去正式討論解決這件事情,讓這件事情在部門之間發酵,不正視問題,互相推諉,這樣的處理方式幾方皆輸。

第二,採用競爭策略。讓兩個部門負責人各想一個辦法,領導者選擇合理的辦法,再增加自己想法在那個辦法之上。

第三,採用退讓策略。要求開發部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產品開發並要滿足事業部的要求。這個做法,領導和開發部皆輸。

第四,採用妥協策略。和事業部說砍掉一些功能,和開發部門說這個產品重要,讓員工加班,再爭取一些人員名額,所以這種情境下,這個策略是個三輸策略。

第五,採用協作策略。多徵求一些意見,照顧到多數人的想法。和競爭比,前者的好處是效率高,後者有利於後續的團隊合作,但可能會扯皮,降低效率。

所以綜合以上五種策略分析,協作是最優策略。

對於衝突的解決,一定也要考慮到不同的情境。對於不健康的衝突,要有效解決;對於積極的衝突,要善加利用。不簡單扼殺衝突,重新看待衝突,它有時會給你帶來新的價值的。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