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雲華:如何給員工調整薪酬,給你幾個建議

以下是對喜馬拉雅團隊管理課學員問題的解答。

1、倪老師,最近考慮給員工加工資,可想來想去不知道如何加才能最大化激勵員工。我們公司屬於剛起步第二年,員工的工資屬於行業中等,某些崗位的偏低一點點,於是我考慮給重要崗位的員工加工資,可這樣一來,其他員工肯定有意見,因為沒有標準。於是我又考慮大家都加工資,這樣好像也不對,變成了吃大鍋飯不是嗎。所以又想是不是考慮提高績效考核的比例或者跟業績目標掛鉤,可現在公司新品出不來的客觀環境影響,急需提高大家士氣,我該如何做呢?

倪雲華:如何給員工調整薪酬,給你幾個建議

在管理中,有一個原則。即,你即使針對一個員工的行為,也是針對所有員工的行為。我們給一個員工的薪酬的調整,也意味著對其他員工的薪酬沒有調整。但同樣要記住,如果你不加區分地對一群人都好,從個體的角度來說,其實你並沒有對某個個體更好。

從你的問題中,我能看出對這件事情的思考,我享受你在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維度是正確的。在目前你的狀況下,考慮給員工調整薪酬的時候,我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這次薪酬調整的目的是希望對員工產生激勵,那就要發揮出薪酬應有的激勵效用。

激勵效用想要發揮作用,一定要做到賞優罰劣,拉開差距。我們給予優秀成員予以重獎或調整,才能激發起整個團隊每個個體內心的衝動,讓其他成員看到優異表現帶來的結果。

如果針對全員發放,這樣的薪酬調整其實並不是激勵因素,這就將薪酬變成了保健因素。比如我們許多公司每年薪酬的普調,這是每個人都有的薪酬調整。這樣不會帶來行為和績效的大幅提升,只是確保我們薪酬在市場的競爭力。

倪雲華:如何給員工調整薪酬,給你幾個建議

其次,你目前在調整薪酬的過程中,比較為難的一個情況是在於,你擔心調整了某些員工的薪酬後,會對其他員工造成影響。員工心理會想,為什麼老闆給他調整,而不給我調整。這個問題,我們在之前也提到過一個原則,叫做Rule by Rules,(用規則來管理)。

正是因為我們調整薪酬的對象、比例缺乏一個客觀的標準,才會導致在調整薪酬的時候,大家用主觀的標準來判斷應該還是不應該。這時候,你應當在事前有個清晰的標準,因為什麼樣的行為表現,獲得什麼績效,所以應該得到調薪的獎勵。這個就是我在在試聽課中和大家提到的三關聯原則。這個需要建立起來。

第三,有些時候在管理過程中,我們可能不能因為某些個體的差異,去調整我整個薪酬制度。但是你又希望能夠激勵這些員工。這時候,對於中小型公司,可以適當考慮靈活性。

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給予這些員工一些額外的彌補。以達到激發個人,但不影響整體的目的。但這種方式更多都是短期、例外行為。當公司發展正規了,就要杜絕這種行為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有些方面,你已經考慮到,但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周全的方案來推進,並在過程中不斷優化,找到最合適的那個點。在大原則正確的基礎上去推進,所有的制度或政策,一定是有人滿意,有人不爽的。你作為CEO的責任是從公司的整體利益和角度出發,這就對了。

2、想問一下,我們是一家剛起步不久的網絡公司,在制定獎金制度的時候,我們是應該只給銷售獎勵,還是應該把獎金髮給整個團隊,包括運營、文案、設計這些人員。

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在現實中會遇到的問題。

倪雲華:如何給員工調整薪酬,給你幾個建議

激勵的原則是:根據員工的具體行為來決定獎勵,但有些員工的行為達成的結果容易衡量,有些員工工作行為達成的最終結果不易衡量。比如銷售人員,他的行為對於銷售結果的達成很直接,我們能將銷售業績直接和他的行為掛鉤,那就應該對其個體獎勵,達成的銷售業績對應他的獎金。

那對於中後臺的人員,他們對於整體業績的實現有價值,但是卻非直接貢獻。那這樣的獎勵應當是來自於公司整體業績實現後,再拿出一部分獎勵,根據每個員工的績效結果,進行相應的發放。

激勵本身的設計在於激發員工行為。

3、對於團隊管理和企業績效想深入學習,能否推薦比較實用的書籍或者課程嗎?因為太多書不知道如何選擇。

確實如你所說,這方面的書是在是非常多。首先,我想作為各位同學,我們學習這些知識可以看一些經典的管理書籍,有一些基礎認知,比如彼得德魯克的書,但是更需要看一些實用的。

我推薦兩本實用一點的。一本書是前intel的首席執行官,格魯夫寫的《給經理人的第一課》,還有一本書是前阿里巴巴重要角色關明生寫的《關乎天下》。

為什麼推薦這兩本書呢?是因為,這二位都是實戰派,寫的內容更貼近企業,更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一讀。

另外,我今年我也有一本關於團隊管理的書籍將在4-5月份出版,這本書我集合我這些年的思考、實踐和總結的內容。這本書是由吳曉波老師的藍獅子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屆時上市後,我會贈送一些給我們聽課的同學的。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