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尼姑庵借住,逃出后已骨瘦如柴,皇帝:将尼姑论斤卖给鳏夫

自古以来,佛家人以慈悲为怀,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汉朝,民间也普遍信奉佛教,很多皇帝也尊崇佛教,但是,往往有一些歪门邪道的人也充当了佛教众人,他们或是和尚或尼姑,看上去正经严肃,但是有不为人知的目的,这些人或是假和尚,或是非正统的佛家中人,自立门派。在明朝,就有这么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古时候指封建社会,读书人非常受人们尊敬,尤其是对于进京赶考的秀才啊、举人啊,皇帝那是十分重视,期间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明英宗时期,有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眼看就要光宗耀祖了,却被一群尼姑给坑害惨了,大好的仕途就那样失之交臂。

秀才尼姑庵借住,逃出后已骨瘦如柴,皇帝:将尼姑论斤卖给鳏夫

在明英宗时期,有一个书生中了举人,正要继续进京赶考,这天他赶路,在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正好天色已晚,他走了很久也疲乏了,打算找个住处歇歇脚,住一宿。正好前方有一个寺庙,他心里窃喜,寺庙肯定可以歇歇脚了,开门的是一位尼姑,原来这是个尼姑庵,书生就向尼姑请求在此地落个脚,尼姑欣然答应了。然而这一夜是他噩梦的开始,这些尼姑露出了真面目,开始困住这个书生,虐待他,几个月里,书生过着非人的生活,后来他终于找了个机会逃了出来,但已经骨瘦如柴。这件事被政府知道了,限制了尼姑的年龄,结果民间不同意。明朝的皇帝就颁布了法令,说是把尼姑的肉论斤卖,可以卖给当地的老鳏夫。

秀才尼姑庵借住,逃出后已骨瘦如柴,皇帝:将尼姑论斤卖给鳏夫

秀才尼姑庵借住,逃出后已骨瘦如柴,皇帝:将尼姑论斤卖给鳏夫

那么明朝为什么要如此严格的管理尼姑呢?其中有一点是为了保证佛门的纯洁,史书记载,明代妇女出家,大多不是出于“初心”,而是一种被迫或无奈之举,因此她们缺乏虔诚的宗教信仰。更多的尼姑因为害“相思病”而受不了空门寂寞,她们或游方惑众,与世俗人私通,“衣服绮罗,且盛饰香缨麝带之属”、或犯奸宣淫,腥人耳目,甚至为隐瞒奸情而致出人命。也因此,明代学者将尼姑并入“三姑六婆”,成为了一种反面人格。而且《大明律》还明确规定“违者杖一百还俗,尼僧女冠入官为奴”。嘉靖六年也有规定:违法的“尼僧道姑,发还原籍出嫁,其庵寺房屋土地,尽数入官”。看到了吧,尼姑一旦违法,不但会被打屁股,还会被当成奴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