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原因可致糖尿病患者瘫痪

三个原因可致糖尿病患者瘫痪

患者突然出现肢体活动不灵活或丧失,或为一侧性肢体瘫痪,或分别为双上肢、双下肢瘫痪。人们一看到瘫痪,就会想到颅脑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病等。殊不知,糖尿病也会引起瘫痪。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

原因一:低血糖

年逾七旬的张先生有10多年糖尿病史,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和消渴丸。前不久,他用血糖仪连续查了几天,血糖都是偏高,于是自行加大药量,将消渴丸由过去的每日两次、每次10粒,增加为每日两次、每次20粒。

低血糖为什么会引起偏瘫,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糖尿病人大多有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很容易造成降糖药蓄积,加之糖尿病人多有动脉硬化及狭窄,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狭窄动脉的供血区域尚能得到维持其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量(血糖)。葡萄糖为脑细胞活动的主要能源,重度持续低血糖可抑制大脑皮层,造成大脑各部位供血不均衡,那些缺血相对较重的部位便会发生功能障碍,引起偏瘫,甚至昏迷。

原因二:脑梗死

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正在深化:目前认为主要与糖尿病合并脂肪代谢异常,易促进动脉硬化形成有密切关系。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黏聚性增高,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高,纤溶作用降低,血液易成为高凝状态,在高血糖和脱水时更加显著,容易在小动脉或神经干的滋养血管内形成血栓。有人发现,糖尿病性脑卒中病人中,88%为脑血栓形成,或是腔隙性脑梗死、阻塞性脑血管病变。临床表现常有头晕、肢体麻木,严重时可出现偏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原因三:脊髓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