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罗丹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 形体表达内在精神。”站桩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既可休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坚持不懈地锻炼可使原来体质较弱的人逐渐强壮,使强者更强,祛病延年。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黄帝内经》中载,“余闻上古有真人者,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站桩的源义就是“独立守神”。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曾总结了站桩不同于一般功法的几个特点:

1. 练功时自然呼吸,不守窍, 不讲周天循环,因此,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2. 初学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3. 不拘时间、地点、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很容易被接受与掌握。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胥荣东

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著有《揉筋百病消》一书。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特邀专家。

壹 ●

站桩有啥用? 身上的筋松开了,人也就快乐了。

站桩功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形(姿势)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 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偏废。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 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贰 ●

“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只要练功时形和意得到了灵活适宜的配合,则力不练自生,气不运自行。

通过站桩训练所产生的强大穿透力无非是肌肉协调的结果,把伸肌屈肌的对抗运动变成协调一致的运动,也就是肌肉运动一体化。简言之,就是“肌肉若一”的过程。

站桩最重要的就是能抻筋拔骨。武术名家郭云深先生说过,“筋长力大,骨重筋灵”。过去有句老话“老筋太短,寿命难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真正的武术大家, 手如同小孩,很柔的。手柔其实就是筋柔,因为所有的筋都是从四肢末端开始的。筋柔则力大,筋柔则骨正。“骨正筋柔”一定程度上也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我们的表情也是,每天微笑和每天愁眉苦脸的人身体状态绝对不会一样。咱们很多年轻人,表情很僵硬,天天不高兴,为什么?许多时候是因为身上的筋太紧,包括面部的筋在内都很紧,所以情绪不好, 身体也不好,因此锻炼筋骨是很重要的。好好站桩,身上的筋松开了, 人也就快乐了。

叁 ●

通过站桩练习,身体会越来越柔软,心境和脾气会越来越好,人会变得越来越快乐,睡眠和食欲也会越来越好,自然就不容易得病。

站桩可以使骨密度增加,我的弟子张军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现在是临床医生,平时站桩时间并不太多,前年骨密度检测和奥运会选手一样高。我70岁的师兄能和练散打的小伙子实战交手,说明骨密度不会低,否则早就骨折了。

各种年龄段均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但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为多见,股骨颈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或死亡的主要威胁之一。所以“抻筋拔骨”对于中老年人尤其重要。

马步桩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太极桩

作为养生来说,只要腹部通畅, 身体的毛病就会少。尤其站桩以后, 整个腰背的筋一锻炼,大便很容易通畅,食欲也会变好,呼吸必然觉得很顺畅。把筋松开以后,恢复它应有的弹性,对内脏有很好的锻炼和调整作用,内脏的功能趋向正常, 身体就会日益健康无病。站桩消耗很大,所以能够减肥,但同时食欲会变得很好,如果太瘦的话,不控制饮食会使人增加体重。

肆 ●

站桩如何练?

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形曲意直,周身关节皆成钝角,不可过于曲直。

这里先介绍一下最基本的浑元桩练习方法:

首先神态自然,平心静气,双足分开,脚尖向前, 平行站立或外八字,身体左右重心放于两足之间,前后重心置于脚掌与脚跟之间。

双膝微屈,小腹松圆,尾闾中正,头顶项竖。臀部似坐非坐,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

而后双手抬起,置于腹前,约与脐平,双肘左右微向外撑,同时又有向下松垂之意。双手十指微屈,自然分开,若能容球。意想双手各抱一纸球,用力则球破, 不抱则球脱。

同时,双目似闭非闭,呈垂帘之状,双耳似听非听, 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所谓不动心是也。视自身与草木万物齐同,对外界干扰漠然处之,又如大树之生根,虽有风吹雨打,我自静默而立,外形虽然不动,内部却生机盎然,生生不已。

如是,则神光内敛,意不外驰,杂念不生。双眼亦可平视前方,但不可执于具体目标,应默然之,尤不可野视,野视则神疲,且易生杂念。当由杂念不生而心能入静,静到极处,心与虚空大气合为一体,超然物外, 物我不分,万物齐同,从而进入天人合一之境。

关于大成拳站桩过程中如何把握神与意等问题,王芗斋先生有诗云:“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神动得自有象外”是说在练功时不要着象。“意存妙在无念中”,并不是说在站桩时要做到完全没有杂念。此处的“无念”源于“无念为宗”,本是禅宗词语,禅宗把无念作为传承立宗之本。无念不能简单理解为没有念头。

《坛经》云:“何名无念? 无念法者,见一切法, 不著一切法; 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 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从六门走出,于六尘( 指色、声、香、味、触、法) 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此种境界,我的师父打比喻,好比白天在空旷的高速路上开车,如果胡思乱想,很可能发生事故或错过路口,太昏沉的话更容易出现意外, 最好的状态就是头脑清明,注意路面和自身,而不能专著某处。所以叫“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站桩看似容易,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人刚开始练,站不了几分钟,因为抻筋时肩关节等处会疼痛难忍。年龄大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降低标准去练习,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养生效果。但注意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量力而行, 以舒适得力为标准,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得劲儿”。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要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超过身体负担能力为适当。”

站桩,乃取大树外形不动,而内部却生生不已,生长壮大之意而设。又如儿童所玩之陀螺, 当其快速旋转之时,外形反静似不动,若外形已动, 则是运动将停止的表现。故王芗斋先生有云:“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桩功初求身体放松,渐渐则要求做到神圆力方,形曲意直,松静挺拔,安闲舒适。犹如“松生空谷对危岩”及“塔立云端向河汉”般自然悠闲。周身大小关节,皆成钝角,不可过于曲直,且要做到“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一般站上几次就会发现,站一会儿肚子就会咕噜咕噜地叫,很舒服。当然有的时候会打哈欠, 打饱嗝,甚至排气。这些都是正常的好现象,说明我们的胃肠开始运动,不必担心。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功法可以治疗肠胃疾病

站 桩 功 注 意 事 项

1

凡是练过“注意呼吸,意守丹田”等守窍功法者,必须完全放弃原来所练功法, 否则容易产生胸闷、头晕、气串及周身不适等症状。

2

站桩应在空气清新、安静优美之处。王芗斋先生主张“有水有木更相宜”,此乃经验之谈,《黄帝内经》讲“呼吸精气”即是此意。

3

练功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总以“留有余兴, 留有余力”为度。但同时又应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

4

对练功过程中所产生的感觉,在主观上不应追求, 亦不必恐惧。当有不适感出现之时,应找到原因,是否由于姿势不良,或者放松不好,或是疾病的反应,应及时和老师沟通,寻求指导。

5

练功前,不宜穿紧身衣裤,以宽松舒适服装为好, 同时取下手表眼镜等物,并排空大小便。过饥过饱不宜练功,一般饭前饭后一小时之内不主张练功,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或影响胃肠消化,避免产生不适感。

6

练功的时间安排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总之,行住坐卧,不离拳意, 动静处中,皆可用功,不必拘泥固定场所及时间。如初步练习站桩时,可先从5分钟开始,视体力而定,不必过于勉强,以后可逐渐加量, 至10分钟、20分钟等,每天可练功1次~2次。体质好者第一次即可站30分钟, 但不要超过本人的身体负担能力,以心跳及呼吸不失常态为度。

7

妇女经期如有不适,则可停止练功,亦可选些坐式等轻松的功法练习,得力省力以减轻身体的负担,待身体正常后再恢复平时的功法练习。

8

练功最好静功与动功交替练习,如站桩之后做些试力及步法练习,功深者还可加上推手练习,不仅可提高健身效果,更可增加练功乐趣。

在《童蒙止观》一书中有八触之说,所谓觉身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当触法时,身心安定, 虚微悦豫,快乐清净,不可为喻。站桩的过程中,会出现上述感觉,主观上不应追求,亦不可执着留恋,应以勿忘勿助,任其自然为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跟随有师传及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千万不要自己盲目练习,否则容易出现流弊。年龄太大及身体虚弱有内脏疾患者,应先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适合练习站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