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茉楠:中美貿易之爭背後的邏輯與新一輪全球化的核心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研究員

阿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张茉楠:中美贸易之争背后的逻辑与新一轮全球化的核心

張茉楠受邀在阿里研究院第三屆學委會上發言

當前,全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對於阿里來講,還是對於中國產業界和知識界來講,我們可以印證一句話:思想即權利,思想力在未來競爭、全球秩序的重塑和再造中非常關鍵。

中美貿易摩擦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從中美貿易摩擦角度來講,從最開始的傾銷上補貼到後來所謂的貿易不平衡,再到知識產權問題,再到現在的美國阻止中國企業投資,再到下一步有可能針對互聯網廢除網絡中立的秩序。我們認為在中美問題上出現了很大的戰略誤判,一開始我們認為是貿易戰,後來我們認為是產業戰,再到後來我們認為是國家實力的競爭,我們現在越來越發現,中美的競爭可能是制度的競爭,甚至是未來國家模式的競爭。

現在特朗普團隊,以及美國共和黨和美國業界形成一種共識,他們認為中國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代表的發展的模式,或者發展的道路,對西方原來所謂的二戰之後構建起來的全球化的秩序和全球化規則造成了嚴重的挑戰。

很多西方學者也在直指中國,所謂國家層面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包括一些國家補貼和一系列的非市場導向的規則。這個層面上,不能把中美貿易衝突作為一個外部的干擾因素。

如何定義新的全球化?

我認為其實從未來大的格局來講,全球進入一個後全球化時代,就是我們怎麼來定義一個新的全球化?是我們在二戰之後以國家為主導或者西方為主導的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還是說基於現在大的技術變革,或者是技術新的範式所形成的代表人類更加公平、平等、普惠的一種新的全球化發展觀、新的全球化利益觀、新的全球化治理觀和新的全球化的權力觀?

這樣來講,我覺得對互聯網公司,一方面可能是跟我們商業界確立商業模式、商業規則。另一方面在互聯網世界、信息世界、數字世界通樣應該形成一種新的全球化規則。

學術機構應該擔當怎樣的責任和使命?

我認為阿里研究院或者阿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所擔當或者所形成的平臺,不僅僅是形成知識平臺,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責任的共同體。就是我們人類面對新的群體、新的全球化挑戰、規則挑戰、秩序挑戰以及新的技術革命所帶來的一系列的挑戰,事實上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怎麼來解決。

這些恰恰是包括阿里在內的很多中國公司或者中國NGO應該發揮的作用,我們不應該再以國家主導,去推動資源配置,發揮規則影響力和秩序的影響力,而真正形成這樣一個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互聯網世界帶來的是一種時空壓縮,是一種邊界的模糊,是一種超越國家主權範圍內的全球治理,不僅僅是商業主體、政府主體和學者,其實更多的可以形成一種新的基於責任或者是基於規則的知識的聯盟,或者是以知識和信息相關、與數字相關的一個平臺。它是作為一個數字經濟體的底座,形成一種新的有序和新的價值文明,它更多地是基於數字文明而不同於工業時代的文明所構築起來的文明體系。

未來,全球化再造的核心,是數字經濟全球化發展規則如何制定?近期,美國一系列“退群”舉動,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想再打造新的全球化,是要再造現代全球化的體系,這種完全是美國利益獨大或者美國優先的全球化,是不符合未來全球化的發展。

包括我們關注的數字貿易,和數字治理規則或者是一些安全的規則,法律規則等等,這些規則怎麼更多的處理新型全球化的含義,而不是由原來更多的是由政府或者是傳統制訂的規則?這是基於規則的新型全球化的研究。

技術革命或者新的全球化範式肯定是技術推動的。但是,政府部門真正的在國際談判的專家是不多的。所以在機制設計方面,未來中國,中美談判也好,包括對歐洲和其他國家這種談判肯定會越來越多,我們能不能更多地主動地或者是可以多方參與地建立起這樣一種談判機制,或者是參與機制?

我們知道美國有三駕馬車,但是中國現在走在前沿的主要就是商務部,更不用說這些專家了。打貿易戰一定是短兵相接,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多規則制定過程中是出於被動狀態。未來機制設計上,學術委員會能不能更多地支持到政府在前沿領域的談判,包括法律專家、技術專家和一些業務專家?希望我們真正能形成一個應對美國或者未來新的挑戰的架構。

(注:本文根據張茉楠在阿里研究院第三屆學術委員會上的講話整理)

张茉楠:中美贸易之争背后的逻辑与新一轮全球化的核心

DT時代 共創新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阿里研究院

在這裡讀懂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