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網貸平台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根據去年發佈的57號規定,6月30日是P2P平臺備案驗收的最後截止日期,不管是本月中旬銀保監會釋放的信息,還是多地金融監管機構的表態,如期實現這個目標似乎不太可能。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目前許多平臺並沒有達到監管要求的備案條件,貿然備案,出臺相關的規則,給予相應的牌照,對於整個行業是存在風險的,從防風險的角度是不利的。

儘管備案工作已經事實上延期。今年上半年壓力重重的網貸平臺已經出現劇烈調整,根據相關機構統計,從6月19日到6月27日,一週時間全國有42家平臺出現問題,接連倒閉,其中國資系平臺有六家,分別為五星財富、錢媽媽、小金貸、鹹魚理財,金大聖、卓金金服。初金大聖出現疑似跑路,無法提現,以及關群禁言等情況外,其他五家平臺都選擇清盤退出,其中五星財富、鹹魚理財提供12期兌付方案,而小金貸則表示需要1年時間兌付。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行業風險上升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四十多家機構出問題恐怕還是意料之外的。這說明

整個網貸平臺它自身的發展還遠未到成熟階段,自身相關風險的管控和業務的規範程度也存在很多問題。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除了以上5家國資平臺的倒閉,唐小僧和聯壁金融兩家高返利平臺的倒閉也備受關注。資料顯示,唐小僧目前運營已達三年,截止2017年8月,註冊會員超過1000萬人,交易額超750億元,而聯壁金融2014年上線,未公開投資者交易額相關數據,截止目前兩家平臺的倒閉,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監管政策沒有確定確實給現在很多平臺帶來很多壓力,可能很多機構出問題除了借款主體信用風險上升以外,也和監管層面遲遲沒有明確有關係,這給平臺業務發展上形成了很大的阻礙。

倒閉的國資系網貸平臺卓金金服在6月23號發出的退出的公告中稱,由於監管趨勢不明,備案一再延期,導致經營情況堪憂等,選擇清盤。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5月底,P2P網貸平臺正常運營數量從最高的30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1872家。

主持人白巖松:我們來看一下過去一週倒閉的42家平臺的構成,有6家國資系平臺,32家民營系平臺,投資最需要了解現狀,如果清盤提供兌付方案,並保障方案執行,投資人還可接受,如果不能,可能就會報案。

主持人白巖松:其實備案工作延期涉及到三方面影響,第一方面是網貸平臺,究竟哪些是正規的,哪些是不正規的,這些是處在不確定的狀態,這種不確定就接著涉及到第二方面,投資人,他們處在霧裡看花的狀態;接著是監管部門,備案延期究竟是給平臺時間,還是也給了監管部門時間了?接下來我們連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主持人白巖松:楊主任,您好!所有人都認為備案已經延期,你的判斷是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備案延期已在今年上半年確定,這是國務院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辦公室和央行金融市場司和銀監會商議的,也是請示相關部門的。主要考慮備案不能完成,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平臺的跑路或倒閉,所以先延期,避免6月30日不能備案的平臺出現更多的倒閉,所以說出發點、本意是好的。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主持人白巖松:楊主任,您好!所有人都認為備案已經延期,你的判斷是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備案延期已在今年上半年確定,這是國務院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辦公室和央行金融市場司和銀監會商議的,也是請示相關部門的。主要考慮備案不能完成,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平臺的跑路或倒閉,所以先延期,避免6月30日不能備案的平臺出現更多的倒閉,所以說出發點、本意是好的。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26號有媒體報道,唐小僧實控人已經跑路,有唐小僧員工爆料他的跑路與合規有關。

唐小僧員工:金融市場的一個整改過程,在6月底必須把不合規的產品清盤,唐小僧不合規的產品很難變成合規的產品。

事實上去年當備案合規要求落地,網貸行業就已經迎來震盪,進入2018年,網貸平臺監管政策接連出臺,給平臺帶來很大壓力。

主持人白巖松:我們以上海出問題的四家平臺為例看看,善林財富,年化收益率5.4%-15%,涉及金額600億元,唐小僧,剛才提到了,收益率5%—9.5%,最高時可達40%-60%,涉及資金750億元,意隆財富還有聯壁金融,這時候我們聽一下郭樹清的話: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主持白巖松:接下來我們連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楊主任你認為倒閉的平臺潛在的或已經存在的風險是什麼,問題出在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問題在於它們好多在歷史形成中違規做了信用中介,類似銀行的業務,因此風險就比較大。網貸平臺的定位是信息中介,就要像媒婆一樣只是撮合,如果投資失敗了和平臺無關。實際上網貸平臺做了信用中介的工作,比如擔保,或者代償等。此外,他在審核資產端的時候不夠謹慎,不夠專業,導致資產端項目跑路或還不起錢,平臺的不良資產也會越來越多。平臺規模做大後,內部管理成本增加,運營費用稱越來越高,加上廣告費等,導致運營運轉遇到困難。

主持人白巖松:扯了東牆補西牆,最後導致問題出現,接下來還有個問題,備案延期一拖再拖,預期是模糊的,在打該打的平臺,會不會誤傷一些好的平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經過我們行業的整治,特別是經過國務院互金整治辦公室的整治,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量的劣幣不好的平臺被清出,剩下的還有許多的良幣,按照監管要求在做信息中介的平臺還是很多,個人認為這些好的平臺該備案應該通過,不好的平臺讓他符合條件後在通過備案。

主持人白巖松:意思是符合條件的就穩定,符合條件的就備案,這樣更容易導致大家慢慢心態穩定下來。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對的,一個不備案,現在一刀切的操作可能違背了當初銀監會的辦法思路要求,而且現在備案工作成了一種類似審批機制。

主持人白巖松:好的,一會有問題我們繼續溝通。接下來我們繼續關注,備案延期是否也在為監管部門贏得時間,贏得時間需要成長什麼?

從2013年開始作為新生事物出現的網絡借貸曾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也讓一些普通百姓找到了投資理財的新渠道。網絡借貸在我國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從2013年的800家增長到2015年3000多家,風險也集中暴露。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P2P網貸行業原來一直存在的是三無狀態,無標準,無門檻,無監管。

有數據統計,截止2016年6月底,全國累計問題平臺共計1700多家,佔全國機構總數43.1%,提現困難、詐騙、跑路頻頻爆出,而在最初國家對網貸行業無針對性監管,因此風險不受有效控制。

中國銀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從目前來看,幾千萬上億元的借款餘額,沒有現場的實地的調查和風險控制,單靠網上的信息收集做大數據處理是解決不了大額資金需求風險控制問題的。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在此背景下,從2015年開始,各種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密集出臺,網貸行業也迎來了被媒體稱為的強監管時代。2016年4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領導辦公室小組成立,2017年銀監會等多個部門開始對校園貸、現金貸進行專項,併發布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加強對網貸資金交易流轉環節的監管,防範網貸資金挪用。

57號文推出半年來,有媒體報道部分地區的平臺遇到了部分整改意見不明確,利率計算尚不統一的問題。而截止目前我們沒有渠道查詢哪些平臺已經備案成功。因此上海和廣州等地區明確表示無法在6月底完成網貸備案。

上海金融辦主任鄭楊:稍微晚一點是為了更好的備案,能夠更加快捷便利的,標準統一的進行備案。標準要統一,不能說上海的標準高,其他地區的都低。

央視新聞1+1:網貸平臺倒閉 監管如何更明朗?

主持人白巖松:繼續連線楊主任,楊主任,延期是否也是給監管贏得時間,贏得時間應該進步什麼,應該清晰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的確給監管部門贏得時間,我國的地方政府監管水平和監管能力差距比較大。所以有利於統一的標準的出臺。個人認為像北上廣條件成熟的地區完全可以先進行備案,其他條件不成熟的地區慢慢進行備案。另外要建立全國性的大數據監控體系,在原來的監管體系,監管方法的基礎上,要有新的監管思維、監管手段、監管模式,我特別提倡監管科技,要通過科技手段加強監管。大數據風控體系,大數據信用體系建設才是監管的根本和方向趨勢,因為僅靠傳統方法,理論、模式,有的並沒有想明白。需要通過科技手段,大數據、區塊鏈等方式推動監管的進步和發展,這是我們國家中央和地方監管部門需要大力推動技術驅動監管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