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今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大事莫過於近期美團和小米的上市。而美團離不開其業務的多元化,從團購到外賣,再到酒店、打車,在似乎毫不相干的行業都在不停地拓展。每次業務線的拓展,都是美團用錢“燒”出來的。

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從無到有,從模仿到與對手抗衡,一度讓滴滴緊張的美團打車如今卻顯得越來越乏力。

從招股書上顯示,美團打車第一城南京於去年開通,僅2017年成本就高達2.93億,卻因套牌、外地車牌現象嚴重被約談要求合規經營;於今年3月開通的上海則依靠鉅額補貼,開通7天累計服務乘客超220萬,按照每單補貼30元計算,僅一週就花掉了6600萬元,但是隨後就被監管部門勒令停止價格戰。

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從試點到正式上線,美團打車花了一年的時間。在今年在上海,憑藉鉅額補貼,三天突破30萬訂單。如今,司機招募數量足夠了,網約車運營的資格也拿到了,美團打車卻突然慢了下來,遲遲未開闢新城。計劃中的北京、杭州、成都、廈門、福州等城市也因為合規性流程等諸多問題被擱淺。

不難看出網約車這項業務並沒有美團想象得那麼容易,行業壁壘像一座冰山,在滴滴等領頭羊的帶領下,大家看到了浮在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更是深不可測,美團打車在成功進入上海之後的新城遲遲沒有開闢,最大的原因莫過於未取得部分城市的網約車許可證,這也就成為美團打車進入這些城市的絆腳石。另外即使拿到當地的許可證,但是還得按照市場規則,一步一步進入網約車市場,並不能像進入上海那樣,採用鉅額補貼破壞市場。這對於剛踏入網約車市場的美團依舊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在進入上海和南京後,美團打車的體驗較差,不少用戶吐槽等車時間過長,美團APP定位不準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一部分用戶轉回之前的網約車平臺。同時隨著補貼被叫停,一小部分的司機收入也難以保證,導致司機流失。

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美團在大數據服務上也存在明顯的不足,美團是做外賣起家的,一般的外賣需求匹配僅在3公里內,而網約車更多的是全城甚至是跨城的規劃和調配,考慮具體的路況、朝向,需要在時間和空間維度精細化的調度,這個數據運算量方面是做外賣市場所不能比擬的。因此美團打車使用體驗較差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相比起滴滴進入外賣市場則順利很多,在本來原有的技術基礎上,提升了一個層次,目前滴滴外賣已進入無錫、南京、泰州、成都四個城市,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目前美團正在為上市做著籌備,在其招募書上可以看到,美團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佣金(外賣、酒店、旅遊、到店等),但是這些業務並沒有為它帶來利潤,近三年也一直在虧損。但是面對一直虧損的局面,美團還是毅然以27億美元收購摩拜,共享單車市場同樣是需要鉅額燒錢的行業,而美團此時收購摩拜,無非是為了上市,向投資者交出一份較好的增長成績以獲得較高的估值。

美團要上市了,卻不打車了?

(來源美團招股書)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漸漸消失,每個細分領域又都有了成熟的領跑者,市場其實是越縮越小的,對於新入局者,利潤率也會越來越低,尤其是經過了幾年補貼大戰的網約車行業,格局已成定局。

而目前美團卻開始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進一步,繼續燒錢網約車領域,但是外部環境,政策、規模優勢都沒有;退一步,則會讓之前一直規劃的上市估值越來越低美團打車的業務也就成為美團上市估值的羈絆。

未來美團上市的關鍵在於,這樣的商業模式能否被投資者認可?小米的估值一降再降,目前還沒有超過500億美元,美團的故事,又能講的如何?核心業務外賣,根據招股書來看,已經佔據59%的市場,面對投入阿里旗下的餓了麼,美團外賣守住現有市場已經不易,增長更加困難。其他領域如商旅,也無法和攜程系抗衡,打車業務可謂“毫無機會”,如此局面,什麼業務都有但什麼業務都沒有絕對優勢的美團,能守住自己600億美元的估值嗎?

關於美團上市的詳細分析,未來我們也會在菁英版中帶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