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不斷上調銀行還喊虧錢,是銀行太貪婪還是有其他隱情?

最近一段時間,商業銀行可謂是在各個新聞的風口浪尖,前段時間各大商業銀行的財報集中出爐,銀行的賺錢可以說讓大家印象深刻,而最近,各大商業銀行又在各個城市不斷上調首套房貸利率,即使是這樣的情況,各大銀行還在哭著喊著說不賺錢,面對著如此奇怪的現象,到底是銀行真的不賺錢?還是有什麼其他的隱情?

利率不斷上調銀行還喊虧錢,是銀行太貪婪還是有其他隱情?

一、利率上調銀行為啥還是不賺錢?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去年年初以來(迄今接近17個月),京城樓市的首套房房貸利率已經歷了五次重要的上調:從之前的基準利率八五折優惠一路走高至基準利率上浮10%。

第一次調整是去年元旦後,北京絕大多數銀行將首套房貸款利率折扣從八五折上調至九折;第二次調整是在去年3月21日,北京地區16家銀行率先將首套房貸款折扣從九折上調至九五折;第三次調整的標誌性事件是去年“五一”假期後,北京地區8家銀行領頭將首套房貸款利率折扣從九五折上調至基準利率,此後(當年端午節後),北京地區絕大多數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首套房貸款利率回到基準利率;第四次調整發生於去年6月5日至今年五一之前,北京地區大多數銀行陸續將首套房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5%-10%;第五次調整是今年“五一”以來,國有大行聯手宣佈實行首套房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上浮10%,此後多家銀行跟進,個別銀行甚至上浮更高。

利率不斷上調銀行還喊虧錢,是銀行太貪婪還是有其他隱情?

根據融360對於全國房貸的數據統計,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4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6%,相當於基準利率1.135倍,環比3月上升0.91%,同比去年4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4.52%,上升23.01%。值得關注的是,從2017年1月份至今,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已連續16個月上漲。

這樣的上漲幅度在任何人看來銀行都應該是在賺錢的了,然而,非也非也,還是《證券日報》的報道,面對著連續上漲的房貸利率水平,銀行卻認為:銀行房貸利率多次上浮後的絕對值也不算高,畢竟負債端成本高企有目共睹。相對於消費貸款等其他個人貸款業務,房貸業務的並不算賺錢。

銀行還是不賺錢的說法,讓人有些汗顏,難不成是因為銀行無商不奸實在是太貪婪了嗎?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銀行為啥還是喊虧錢?

利率不斷上調銀行還喊虧錢,是銀行太貪婪還是有其他隱情?

二、商業銀行不賺錢的根源在哪?

商業銀行作為一種非常特殊的商業企業,其經營的主要產品是資金,如何通過資金來以錢生錢,這是各家商業銀行所關注的焦點,在商業銀行“存貸匯”三大業務類型中,存款業務無疑是商業銀行所有業務的基礎,因為商業銀行一旦沒有了存款,基本上就難以實現用錢賺錢的目的,而所謂的存款利率也就是商業銀行為了吸收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根據上市商業銀行的公開數據顯示,各家商業銀行的2017年存款付息率在1.33%-1.91%之間,只有南京銀行的存款付息率超過了2%,其他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存款付息率都是很低。而最低的無疑就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了,根據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公佈的財報顯示,四大行的成本率最高僅為1.55%,最低為1.33%,且4家銀行2017年的成本率均較2016年有所下降。

從這個角度來看,商業銀行似乎成本不高呀,商業銀行的存款成本過高這個原因我們可以排除了。

利率不斷上調銀行還喊虧錢,是銀行太貪婪還是有其他隱情?

那麼,除了存款成本之外,還有風險成本,那麼商業銀行的風險成本高嗎?所謂風險成本,就是商業銀行所放出的貸款一旦出現了違約現象,即貸款人還不起房貸的時候就會出現商業銀行的壞賬,出現了壞賬商業銀行的業務就會存在很大的隱患,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商業銀行的風險成本,即壞賬率高不高?

各家商業銀行的財報中對於壞賬的披露其實並不多,我們就找已經披露數據的商業銀行來看,招商銀行2017年零售貸款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為0.89%,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72.5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83%。四大行中的建設銀行,作為中國最主要的房貸銀行,它是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按揭貸款規模超過4萬億的銀行,而其個人住房信貸業務的不良貸款比例僅為0.24%,整體的個貸不良率也僅僅為0.42%。

這麼來看,商業銀行的風險成本似乎也不高呀,那麼風險成本的因素也可以排除,既然商業銀行的成本都不高,那麼能不能就用中國人的老話,無商不奸來形容商業銀行了呢?

利率不斷上調銀行還喊虧錢,是銀行太貪婪還是有其他隱情?

還是別急,還有一個東西,這就是商業銀行還有一類並不被披露的業務,這些業務被稱為表外業務,說到這麼專業的名詞,似乎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那麼我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產品餘額寶、理財通來打比方,大家可能就懂了,原來我們平時購買的那些商業銀行的理財原來都不出現在我們剛剛說的存款成本和風險成本里面,問題其實就出現在理財裡面了。

我們仔細想想商業銀行用來放貸的錢到底出自哪裡?從2013年以餘額寶、理財通為代表的各大貨幣基金開始出現,中國人的理財意識終於被覺醒了,大家突然發現原來把錢存到銀行裡面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情,貨幣基金可以實現T+0活期的同時,卻能給出遠超過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利率水平,幾乎所有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既然有這麼好的產品,為什麼我們還要把錢存銀行呢?

於是大多數人都開始養成了一個習慣,這就是每到發工資的時候,我們不再把錢傻乎乎地存進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而是直接轉入了貨幣基金,商業銀行也很快發現了問題,很多銀行也都跟進開始推出了自己的貨幣基金,比如說招商銀行的朝朝盈、建設銀行的速盈等等,大家基本上現在已經由貨幣基金養成了一個理財的習慣,這就是把錢存進貨幣基金,當然用存進這個說法顯得太俗氣,按照基金行業的說法,這叫貨幣基金的申購,無論怎麼說,大家都是把資金轉移到了貨幣基金當中。

利率不斷上調銀行還喊虧錢,是銀行太貪婪還是有其他隱情?

甚至於大多數人在購買銀行理財或者其他理財產品的時候,都不自覺地把貨幣基金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來判斷自己到底這個投資是賺錢還是虧錢,這樣大家也就能夠理解了,即使是利率不斷上調,但是這個利率水平絕對數還是並不太高的,據融360統計,在其監測的35個城市中,今年4月份首套房貸款利率最低的是上海,為5.13%;最高的是鄭州,為5.96%。

所以,拿平均4%的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作為一個衡量基準,那麼銀行5%-6%的房貸利率的確是賺錢有限的,再結合宏觀數據,近年來,我國銀行的存款增速放緩,目前各項存款餘額的同比增速已經降至197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2017年的11月和2018年的2月,我國人民幣新增存款為負數,在過去的4月份,當月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多增797億元。當月的人民幣存款增加5352億元,同比多增2721億元,4月的新增貸款便超過了新增存款。

所以說,銀行總是喊虧錢的根源在於他們的資金成本的確很高,但是這個資金成本並不來自於存款,也不來自於風險,而是大家所熟悉的貨幣基金。

作者:上游財經專家顧問,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首發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