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這種玉米的人已經掙錢了!有銷路、有退路,4點經驗值得看!

 現在是市場經濟,但很多農民對市場很陌生。

長期以來,產銷兩端,“銷”那邊是渠道商、經銷商在忙活,具體怎麼樣,“產”這邊的農民不用管。不過這也有弊端,渠道暗中坑了你,你也沒辦法,甚至根本不知道……

現在,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生產方也要了解市場、對接市場了。可所謂的市場眼光或者市場感覺不能速成,只能是開動腦筋想辦法、多瞭解多操作、逐步培養。

從別人的案例裡獲取經驗,是一種事半功倍的辦法。

賣這種玉米的人已經掙錢了!有銷路、有退路,4點經驗值得看!

今年上半年還沒過完,鮮食玉米已經成了“網紅”爆款

目前品質好的鮮食玉米,產地不同,地頭收購價從1.2元至2.3元一斤不等。如果是包裝好的,價格會更高。

最近據湖北媒體報道,武漢漢南地區的種植戶,刨去成本,每畝地收入2000元左右。

而終端零售價更貴,7-9元1根。電商平臺的數據比較公開,可以看到銷量靠前的網店,基本都是一個月賣出上萬根。

鮮食玉米不算新鮮事物,它的全國市場消費量據統計已經達到570億穗,並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為什麼今年卻享受了“網紅”待遇?考慮後得出以下原因。

賣這種玉米的人已經掙錢了!有銷路、有退路,4點經驗值得看!

  1、性價比高

我們這樣想:

相較於傳統的老玉米,1根單價7元左右的鮮食玉米確實不便宜,但相較於其他高價生鮮食品,比如幾百元一個的西瓜,這個玉米價格算得上親民。

鮮食玉米種類很多,今年成為爆款的屬於甜度極高的雜交品種,糖度高達18度以上,青棒階段就能上市,可以直接生吃。

生吃時口感猶如鮮脆多汁的荸薺,清甜無渣,入口即化,煮熟則更甜。

經銷商給這類鮮食玉米起了好聽的商品名,比如水果玉米、冰糖玉米、爆漿牛奶玉米等等,形容它的美味。從市場反饋看,消費者基本都認可。

即使是不差錢的人,見到性價比高的食品,也會心生歡喜,不是嗎?

  2、消費者和消費觀,都變了

前不久,有媒體採訪各地的水果批發商,調查現在什麼樣的水果受歡迎。

結果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分量少、包裝好、品質高的水果,銷售得非常好。

如今的消費主力是年輕一代。

他們不再看重“價格便宜量又足”,而是更加看重品質和口感,貴一些沒有關係。

市面上的鮮食玉米,基本都是單獨包裝的,本身口感又好,而且可以很快吃完,正好契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選擇。

這時,只要一些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就不難火爆。

  3、社交傳播帶動購買

如何宣傳一款農產品?

消費者的要求其實不高。

只要有人能講出該款農產品吸引人的地方,能與消費者張弛有度地良性互動,留住客流,生意一般差不了。

而近期鮮食玉米在網絡上的火熱,更是來自比較精準的、一些平時就喜好美食的網紅人物的推薦(就不提是哪幾位了),所以宣傳起來可信度更高。

像很多網紅產品一樣,進一步擴大購買的是網絡社交。

很多人是看到網絡好友們分享了品嚐感想,又發現單品價格在網紅食品中不算貴,也就樂意下單,通過味蕾參加“集體活動”。

當然,實話實說,雖然社交傳播能帶動購買,但一款產品能不能從網紅爆款變成經典款,則要看產品接下來能不能保持新鮮感和話題度,還得考慮大眾喜新厭舊的速度。

  4、選品有退路

鮮食玉米這個品類,還有一個說不上優點的優點:

春天種,夏天收,就算哪天消費者喜新厭舊、不買賬了,也可以很快換別的。

退路寬一點,這在如今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些操盤手看來,這幾年鮮食玉米、西甜瓜、葡萄等品類頗受青睞,其實和它們可以快速迭代也有關係。

而且,鮮食玉米也是玉米,基本上全國都能種,基本上農民都知道怎麼種,有這兩點,就更容易做到標準化,市場供應期也能拉長,可操作的空間自然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