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普|降脂对治疗慢性肾病(CKD)的作用!

脂质代谢紊乱在CKD患者中普遍存在,它不仅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对CKD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更有实验研究提示脂质有直接的肾毒性作用。故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对CKD患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抽血化验中,有项目众多的一项¾¾生化全项,其中脂类物质的检测包括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磷脂(PL)、载脂蛋白A1(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对机体的危害,大家都有耳闻,但是各种脂蛋白胆固醇又有什么意义呢?

肾病科普|降脂对治疗慢性肾病(CKD)的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好的”脂类物质,有高度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血栓形成及抗凋亡的作用。它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酯、甘油三酯等构成,其中蛋白质由包括载脂蛋白在内的四类蛋白组成,其中载脂蛋白AI(Apo-AI)是其主要蛋白质,约占70 %。HDL之所以具有" 好的" 作用,Apo-AI功不可没,因为Apo-AI与具有高亲和力的HDL受体(主要是清道夫受体B1(SR-B1))的结合[1]。磷脂(PL)在HDL 中也占据着较大的作用,它可以分解过高的血脂及胆固醇,使血管循环顺畅,为公认的" 血管清道夫"。但是,在机体状态改变的情况下,HDL的功能及成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使SR-B1结合HDL的能力受损,另一方面,使Apo-AI被其他蛋白所取代。而尿毒症患者磷脂酶的增加也会导致HDL中磷脂的减少,从而从各个方面使胆固醇的清除受到影响。

肾病科普|降脂对治疗慢性肾病(CKD)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不好的”脂蛋白胆固醇,原因在于它在机体高氧化应激状态下,可以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这是LDL一种重要形式。而ox-LDL可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刺激多条信号途径最终使肾小球系膜基质的胶原蛋白IV生成增加[2]。ApoB可存在于LDL 且是LDL 最主要的载脂蛋白,它可使脂蛋白颗粒残留于动脉管壁,具有潜在的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并能反映LDL的代谢情况[3]。LDL中的Apo-B则决定了ox-LDL的去向[4]。

脂蛋白a主要是在肝脏合成,主要的功能是阻止血管内血块溶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肾病科普|降脂对治疗慢性肾病(CKD)的作用!

降脂类药物种类较多,比如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及Omega-3脂肪酸等,但因为各种限制性因素,他汀类药物应用更广泛。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备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等多重功效,能明显降低普通人群心血管事件(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不需要透析的CKD患者,他汀类物质可以有效降低血总胆固醇和降低LDL-C水平,减少CVD的死亡率,在肾脏保护方面,也能起到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但对GFR无保护作用。对此,三项大规模研究(WOSCOPS、CARE、LIPID)也给出具体结论,对于GFR≥60ml /( min·1. 73m2 ) 和30~60 ml /( min·1. 73m2 ) ]的人群,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其主要CVD发生风险(分别是22%和23%)。对于透析患者,他汀类药物对降低其CVD发生风险及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对于CKD1-2期的患者,其安全性已得到肯定,但是对于CKD3-4期患者,由于涉及肾脏排泄功能对药物浓度影响,则需要调整药物剂量(K/DOQI)。具体如下表:

肾病科普|降脂对治疗慢性肾病(CKD)的作用!

参考K/DOQI指南和ATP指南,CKD患者应该把LDL-C<100mg/dl(约为2.58mmol/L)作为降脂治疗的主要靶目标,降脂药物很重要,但是更不要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既减少摄入含脂类丰富的物质,也提高体内多余脂类物质的降解,减少其在身体内的蓄积而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