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总集|由生命真相展开的关于两个根本的讨论

今天是母亲节,愿天下母亲健康快乐吉祥!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汇集及总结。

《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总集|由生命真相展开的关于两个根本的讨论

《楞严经》第二卷是由生命真相而展开的关于真心本性与攀缘妄心两个根本的讨论。

1、

佛陀说,人的身体虽然会随着岁月密移,而不断迁流,但人的见精之性,不生不灭。当波斯匿王明白生命不过是一个舍生趣生的游戏时,心里不知道有多么激动。

阿难不禁疑惑道,既然见精之性不生不灭,此真性为众生本具,为何佛陀又说众生遗失真性呢?

2、

佛陀告诉阿难,真性一直都在,只是众生不明白真性,一直以攀缘心为自性,故而说遗失真性。

接着,佛陀用非常简明的语言,把攀缘意识心从产生到行为造作的全部过程演绎了出来。

3、

《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总集|由生命真相展开的关于两个根本的讨论

阿难明白了攀缘心法义之后,心中又起了疑惑:如果不攀缘音声、分别法义,如何能听懂佛之说法呢?

4、

佛陀开示说,如果以攀缘心听法,则法也变成了攀缘。听法要听到究竟处,分别音声并不究竟,是各有所还的。

阿难追问,攀缘心性各有所还,是如何还法?怎么样又是真性无还呢?

5、

佛陀以大千世界的几种现象为例子,说明了所见之相皆可还于能见之精,而能见之精无可再还,故为真性。

能见之精谁都有,且于众生而言,皆是无二无别。故而阿难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如果见性我的真性,你我之间岂不是无有任何的分别?为何我所见的,和你所见的不一样呢?

6、

佛陀开示说,虽然能见之性无二无别,但众生境界是不一样,故而所见就有不同。虽然你的所见不是我的所见,但此能见之性,却是周遍你、我以及所有众生的。

听到佛陀说见性周遍,阿难又开始攀缘相见了。大概他以为见性就是类似水一样的物性吧。否则,为什么在四天王宫时,能够遍览娑婆世界,而回到祗恒精舍,就只能看到小小一室了呢?

7、

佛陀开示说,见性之所以周遍,是因为它无形无相,它随着所见,现方现圆、现大现小、现长现短,并不是它本身有方圆、大小、长短。也就是说,见性本身不变,随缘而现不同的相。

《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总集|由生命真相展开的关于两个根本的讨论

阿难就问了,见精如果为真性,那我眼前所见的应该都是真性。又见精之性不变、无分别,它如何能分辨出这就是我的身心呢?

8、

佛陀首先否定了阿难见性在眼前的说法,见精不可能离开物像而单独存在,自然也不可能离开身心而存在。但见精非物性,你也无法从物像中剖析出见精元素,由此推出结论:无一物像不是见精。

此结论令未得无学果位的大众惊怖。文殊菩萨怜悯大众,和佛陀问答中,继续开始开示此理。

9、

能见之色本空,只因分别是非,故而有了攀缘相见,比如说,二文殊,第二月。

《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总集|由生命真相展开的关于两个根本的讨论

既然无一物像不是见精,觉缘遍十方界,且性无生灭,那么,与外道的冥谛和真我遍十方,有什么区别呢?此觉性自然而有,与外道说的自然,有什么区别呢?

10、

佛陀首先说明,外道的自然,是一种自然相。而觉性的自然,超越相见,是一种自然体。接着,佛陀也否定了见觉合乎因缘性的法义,指出任何相见的因缘性,都是不圆满的,非是真性。

阿难明明曾经听佛说过见性具有四种缘,佛陀这里说觉性非因非缘,故而阿难少不得要追根究底,问个明白。

11、

佛陀升华了见性具四种缘的义理,最后总结说,圆满真性,当远离一切相见。

《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总集|由生命真相展开的关于两个根本的讨论

阿难尚没有通透“见见非见”的义理,为此,佛陀就“所见之相见,并非是见性”之义理,又进行了多方面的开示。

佛陀首先从同分妄见、别业妄见的角度开示此法义。

12、

13、

其次,佛陀和合相、非和合相的角度,阐述“见见非见”的法义。

14、

15、

第三,佛陀五阴的角度,阐述“见见非见”的法义。

16、

17、

18、

《楞严经》第二卷文章总集|由生命真相展开的关于两个根本的讨论

在接下来的在第三卷中,佛陀还将从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继续详细阐述“见见非见”的法义。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留言,边读边聊,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