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 第117篇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第三卷之二 原文

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违顺二相,亦复如是。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则汝身知,元无自性。必于空出,空自知觉,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若从灭有,生即灭无,谁知生者。若从根出寤寐二相随身开合,离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华,毕竟无性。若从空生,自是空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汝且观此只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口是。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汝更听此只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阿难。若复此声,来于耳边,如我乞食室罗筏城。在只陀林,则无有我。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若复汝耳,往彼声边。如我归住只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若无来往,亦复无闻。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第三卷之二 白话大意

阿难!比如有人,用一只冷手接触一只热手,如果冷的势力较大,热的那只手就会变冷,如果热的势力较大,冷的那只手就会变热。像这样两手相合,就能知道冷热的碰触,两手分开的时候,仍然能感觉冷热,因为冷热势力的交涉,就产生了身根的劳相。能知冷热的身根和所知的冷热劳相,都是本有菩提真心显现的瞪发劳相。因为离、合两种妄尘的引发,使菩提真心发起虚妄触觉,居于离、合妄尘之中,虚妄触觉吸取离、合两种尘象,就叫做“知觉性”。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知觉性离开了离、合两种妄尘,根本没有自己的体性。你要知道,这个知觉性,不是从离合而产生,不是从违顺而产生,不是从身根而产生,不是从虚空而产生,为什么呢?

如果是从相合而产生,那么,相离的时候,知觉性应该消失了,又怎么能知道是相离呢?如果是从违逆、和顺两种相产生,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是从身根而产生,就没有离、合、违、顺四种虚妄尘相,但是,你的身体离了尘相根本没有自己的体性,又怎么能单独从身根生起呢?如果说是从虚空产生的,虚空自我知觉,又关你的“身入”什么事呢?

所以,你应该明白,“身入”,是虚妄的,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阿难!比如有个人,疲劳困倦了就睡觉,睡好了就醒了,醒来看到什么景象就想起什么,如果回忆不起来,就是遗忘了,就以睡觉为例,将发生的、正在住的、将变异的、已消灭的,都是意根的颠倒之相,意根吸取生、住、异、灭四种相,归入意根之中,前念灭、后念生,后念刚起、前念就灭,念念相续、生灭不停,次序不乱,叫做“意知根”。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能知的意根,和生住异灭的劳相,都是本有菩提真心显现的瞪发劳相。因为生、灭两种妄尘,集能知之性,居于意根之中,吸取内尘。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向外,叫做顺流,只有意根向内缘法尘,叫做逆流,而法尘似是而非,本就没有实质,眼耳鼻舌身五根即便逆流也不可及,能及的只有意知根,这就叫做“觉知性”。这个觉知性,离开了寤寐、生灭两种妄尘,没有自己的体性。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你要知道,意根的觉知之性,不是由醒和睡而产生,不是由生灭而产生,不是从意根产生,也不是从虚空产生,为什么呢?如果是从醒的时候来,睡着的时候就应该消失了,那又是谁陷入沉睡呢?而且,睡着了,那个能做梦的又是谁呢?如果说是从生的时候有,灭的时候就会随着生而消失,那么,又是谁来领受灭尘法呢?如果是从灭的时候有,生的时候就会随着灭而消失,那么,又是谁知道是生法尘呢?如果说是从意根而生,醒和睡两种相,是随着身根而有开有合的,开的时候就醒,合的时候就睡,意根离了醒和睡这两种相,那么,意知根的觉知性,就如同虚空中的幻现的花一样,没有自己体性。如果说是从虚空产生,虚空如果有觉知性,也是自觉自知,又关你的“意入”什么事呢?

所以,你应该明白,“意入”,是虚妄的,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还有啊,阿难!为什么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身香味触法“六尘”这“十二处”,它们也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呢?

阿难!你看看这祇陀园的树林、泉水、池子,你觉得怎么样?这些景象,是色尘能生眼见,还是眼的见性能生色相呢?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阿难,如果说是眼根生的外境色相,那么,见到虚空的时候,虚空没有色相,既然没有所生的色相,能生的见性,也应该会消失的,如果见性消失了,又怎么知道是虚空呢?所生的色相既然也没有了,又怎么能显出虚空的性质呢?如果说眼根,能生虚空,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是色尘能生眼的见性,色尘是能生,见性是所生,那么,看见虚空的时候,是没有色尘的,既然没有能生的色尘,也就没有所生的见性,能见、所见都没有了,又是谁来分明虚空和色尘?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所以,你要明白,能见的见性,和所见的虚空、色尘,都没有一定的处所,所见的色尘和能见的见性,都是虚妄的,而如来藏性,常住不动,所以不是因缘而生;周遍圆满,所以也不是自然所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六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