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并没有观念中那么伟大超前

女性《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崔莺莺算不上是觉醒。

《西厢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来自唐代传奇《莺莺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只不过实根据其在流传中得到的改进而进行的二次创作。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并没有观念中那么伟大超前

《西厢记》的主旨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真正要说情与理,还是要到《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但是这也不是女性觉醒,勉强可以算作人物自我觉醒。

《西厢记》的崔莺莺虽然出身高贵,是崔相国的女儿,而张生只不过是一个穷书生,在红娘的帮助下与张生私定终身。但是在张生进京赴考之前,长亭送别一折中,崔莺莺曾担忧张生:“[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并没有观念中那么伟大超前

崔莺莺担心高中状元后的张生始乱终弃,从整体上,崔莺莺依旧是处在女子对男性依附的位置上。

女性觉醒首先要是创作者是女性。“女性意识相对于男性意识而言,在文学作品中主要: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女性生活以及女性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与把握,是女性作家自我意识的流露和表现。”而除了中国古代有一些较为杰出的女性词人之外,几乎很少出现女性作家,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女性觉醒。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并没有观念中那么伟大超前

《牡丹亭》中《闺塾》一折可以算作杜丽娘的自我觉醒。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杜丽娘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诗经》中的爱情诗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埋怨父亲在婚姻问题上太讲究门第,以致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春天的明媚风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终于,她在梦中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

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并没有观念中那么伟大超前

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是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运动思想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产物,女性主义运动反映了女性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