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聯想賣的是米格29,中國爲何要堅持選擇蘇27?

蘇27和米格29實際上都源自上世紀60年代後期的蘇聯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該計劃以美國FX戰鬥機項目為參考對象。美國FX戰鬥機計劃催生了後來的F15戰鬥機,而蘇聯的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則一分為二,發展出後來的蘇霍伊蘇27戰鬥機和米高揚米格29戰鬥機。

當年蘇聯想賣的是米格29,中國為何要堅持選擇蘇27?

雖然源於同一戰鬥機開發計劃,但是蘇27和米格29的性能定位卻是截然不同的。米格29屬於中型多用途空中優勢戰鬥機,而蘇27則是重型戰機。中國當年要引進蘇聯軍事技術的時候,蘇聯方面是極力推薦米格29戰鬥機的,這種戰鬥機於1983年投入使用。而1985年才入役的蘇27戰鬥機則非常神秘,蘇聯方面也不願多提蘇27戰鬥機的信息。

由此可見,在蘇聯的角度看,蘇27戰鬥機的價值也是高於米格29的,米格29可以外銷,蘇27則不一定輕易外銷。但是中國也很明智地看到了蘇27作為一種重型戰機在未來即將發揮的重要作用,而這種作用是米格29所無法比擬的。因此中國提出了引進蘇27的要求。蘇聯方面在權衡再三之後,終於答應了提供蘇27戰機成品及技術。

當年蘇聯想賣的是米格29,中國為何要堅持選擇蘇27?

如果當年中國引進的是米格29,那麼殲10系列戰鬥機的發展將會受到影響,因為殲10的定位和米格29是相接近的。因此引進蘇27,實際上也相當於保證了殲10戰鬥機的正常發展。而且蘇27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款重型多用途戰鬥機,蘇27的引進,為後面殲11系列戰鬥機、殲15艦載機、殲16戰鬥機,乃至殲20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以引進蘇27戰鬥機是一項超前、明智的決策,即使僅從設計的角度看,蘇27的潛力也是要大於米格29戰鬥機的。米格29戰鬥機的機身沒有蘇27戰鬥機那麼大,其改裝升級空間,相應的航電雷達設備也沒有蘇27那麼強大,載荷能力、續航能力均不如蘇27戰鬥機。

當年蘇聯想賣的是米格29,中國為何要堅持選擇蘇27?

如今蘇27戰鬥機雖然已經開始被更多新機型所取代,但是這一機型發揮的重要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蘇27的引進,也讓國產戰鬥機的發展全面調整了方向。現在我們的主力戰機,基本上都是重型多用途戰機,這是得到蘇27系戰鬥機影響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