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讀者。

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

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日中,指春分。日永,指夏至。宵中,指秋分。日短,指冬至。《左傳·昭公十七年》載:“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用玄鳥、伯趙、青鳥、丹鳥,代表四季。《呂氏春秋》中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長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10個節氣。先秦時期,諸侯混戰,天下動亂,科研條件有限,二十四節氣的體系和名稱尚未確立,屬於前期研究階段。

漢朝的建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天下安定,經濟恢復,文化繁榮,學術發展,百家爭鳴。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二十四節氣的研究,才能得以進行,最終在西漢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2年)的《淮南子·天文訓》中得以完成,並流傳至今。

根據《淮南子》的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主要有:

1、北斗運行與二十四節氣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淮南子·天文訓》中確定二十四節氣的標準,是北斗的運行方向。北斗的運行,同月亮、太陽、五星、二十八宿相配合,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歷法、天象體系:

兩維之間,九十一度(也)十六分度之五,而(升)[鬥]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

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音比南呂。……

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音比夾鍾。……

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黃鐘。……

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音比夾鍾。……

加十五日指酉,中繩,故曰秋分。雷戒,蟄蟲北鄉,音比蕤賓。……

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音比南呂。……

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

二十四節氣,構成了一個天象、曆法、氣溫、降雨、降雪、物候、農事、音律、干支等的綜合體系,成為古代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從事農業生產,順應自然規律,和諧“天人”關係的理論基礎。

2、月亮運行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同月亮的運行密切相關。月亮的運行是陰曆。設置閏年,就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而設立的。這樣,根據太陽和月亮的運行規律,陰陽合曆就制定出來了。《淮南子·天文訓》中說:

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為月,而以十二月為歲。歲有餘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歲而七閏。

這段的意思是:月亮每天進行13 26/76度,29 499/940日而為一月,而把十二個月作為一歲。每年尚差10 827/940日,不夠365 1/4 日。因而十九年有七次閏年。

比如:2014年閏9月,2017年閏6月。

3、太陽運行與二十四節氣

《淮南子·天文訓》中運用太陽的運行規律,來劃分二十四節氣。主要有兩種方法:

①,圭表測量。圭表,是中國古代觀測天象的儀器。可以用來定方向、測時間和制定曆法等。《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測量“冬至”“夏至”的方法:

日冬至,八尺之脩,日中而景丈三尺。

日夏至,八尺之景,脩徑尺五寸。

②,利用太陽與二十八宿的關係。《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太陽正月處於二十八宿中的營室的位置,……十二月處在虛星的位置。

比如:“營室”,正月中,雨水。“虛星”,十二月節,冬至。

4、二十八宿度數與二十四節氣

《淮南子·天文訓》中說:二十八宿與天球赤道的夾角可以分為不同的度數:角宿十二度,亢宿九度,……軫星十七度。總共二十八宿365 1/4 度。

二十八宿與北斗、太陽運行度數相同。比如:立春,在“危十七度”(今測十六度)。立秋,“翼十八度”(今測十五度)。

5、十二律長度與二十四節氣

《淮南子·天文訓》用十二律度數,來表示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變化,其中說:黃鐘處在十二地支子位,它的長度數是八十一分,主管十一月之氣,下生林鐘。……無射的管長四十五,主管九月之氣,上生仲呂。

比如:“冬至”的時候,與十二律相配的為林鐘,逐漸降為最低音;“夏至”的時候,與十二律配合的為黃鐘,逐漸上升為最高音。

6、十二月令和二十四節氣

《淮南子·時則訓》中記載了十二個月與斗柄、二十八宿、二十四節氣等的相互關係。

孟春之月,招搖指寅,昏參中,旦尾中。其位東方。立春之日……

孟夏之月,招搖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立夏之日……

孟秋之月,招搖指申,昏鬥中,旦畢中。其位西方。立秋之日……

孟冬之月,招搖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立冬之日……

二十四節氣與中國氣候分界線

秦淮一線,是中國南北氣候、地理自然分界線。西漢前期,位於淮河中游的淮南國,成為當時重要的文化學術中心。而它的倡導者,就是淮南王劉安。

淮南王劉安“好讀書鼓琴”,博學多才,著述宏富。劉安的著作大多已經失傳,而被胡適稱為“絕代奇書”的《淮南子》,卻得以倖存。《漢書·淮南王傳》記載:“初,安入朝,獻所作《內篇》,新出,上愛秘之。”淮南王劉安和門客研製成功的二十四節氣,收在《淮南子·天文訓》之中,在漢武帝即位第三年,獻給了朝廷,並且得到了皇帝的喜愛。那麼,二十四節氣體系的完成和發佈,至今已有2155年。

淮南王劉安為王42年,都城為“壽春”,即今安徽省淮南市的壽縣,正是位於分界線的中點線上。在我國冬季一月份等溫線圖零度的走向上,江蘇洪澤、安徽蚌埠、河南桐柏,一月份平均溫度為一攝氏度。 淮河—秦嶺一線,四季分明。春季:洪澤、蚌埠、桐柏,平均59天。夏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61天;冬季,平均133天。這就說明,春季時間短;夏季時間長;秋季和春季相仿;冬季時間長。正好體現了二十四節氣兩“分”兩“至”的特點。

春秋齊國晏嬰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2500年前人們就發現了淮河具有南北分界線的特點。所以,淮南王劉安在天時、地利、人傑等條件齊備之下,成功研製了二十四節氣。

◎本文原載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陳廣忠,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