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讲好客山东故事,守齐鲁文化根脉——第二届“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详情请点击约稿函: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天穷人厄总莫问,微尘大地俱荒唐。

客散境变灭,半山还夕阳。

醉归却听暮潮上,浩浩天风吹面凉。

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小说故事

作者 / 孙慧铭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三岁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岁升正五品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相信如果不是在二十八岁时被革职,这位九岁便“语文名俊,一座皆惊”青州府益都人赵执信的仕途一定是前途无量,当然,也就不会有了他此后漫游江湖、徜徉林壑三十余年的经历。

史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八月,赵执信因在“国恤”期间受好友、著名戏曲作家洪升的邀请观看戏剧《长生殿》,遭仇人弹劾,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被革职,“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结束了他在京城十年的仕宦生涯,回归故里,终身不再仕。

终不是平常之人,回乡后的赵执信虽常与王渔洋等诸友诗歌往来,却因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四年闲居后,心中仍块垒难消,产生了强烈的出世之想,并有了出游的想法。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秋,赵执信决定东游观海,后行至掖县沙河店,就兴尽而返,是为其第一次东游。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秋,三十三岁的赵执信开始了第二次东游,经临淄、诸城、高密,过平度、莱州、莱阳、栖霞后,到达福山、蓬莱等地。每至一处,赵执信都会与当地旧友新朋游玩揽胜、赋诗唱和。前后两次东游,共作诗词八十二首,都收录在《观海集》中,其中有几首是咏烟台芝罘山的。

从那首《雪晴过海上,适海市见之罘下,自亭午至晡,快睹有述,时十月十日》中我们可得知,赵执信登芝罘山的确切日期是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十月十日。此诗描写的是作者在一个雪乍晴的清晨,东行至海边拟登芝罘山,有幸见到海市蜃楼奇观的事。全诗如下:

今晨雪乍晴,寒日升扶桑。出门邀河伯,东向同盳洋。昨日之罘山,紫翠点水如鸳鸯。未至二三里,见人欲飞翔。坐来忽复不相识。迥峰叠嶂皆摧藏。赫然烟霭中,城郭连帆樯。疑是秦楼船,归来阅千霜。又疑瑶宫与贝阙,神山倒影沧流长。飞仙骖虎豹,晃漾淩波光。招招不得语,目极天苍黄。同游竞指是海市,对之使我神扬扬。岁序闭冰雪,鱼龙走颠僵。非时出瑰丽,此遇超寻常。当年苏夫子,雄词自炫惊海王。惭予本凡才,未敢纵笔相颉颃。不请亦得睹,失喜欲发狂。巨川细流两无拒,信知大海真难量。准拟还家诧乡党,讵肯此地辞杯觞。天穷人厄总莫问,微尘大地俱荒唐。客散境变灭,半山还夕阳。醉归却听暮潮上,浩浩天风吹面凉。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这首诗前半部分首先点明了当天的天气,可见当时农历十月初便下了雪。在登芝罘山途中“未至二三里”时,忽见海市,接下来的部分,作者就着重描写了海市景观的变幻及自己“神扬扬”“失喜欲发狂”的激动心情,并由此想到了苏东坡当年在蓬莱也因有幸见到了令人神往的海市奇观,而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海市诗》,又感慨自己才能平凡,不能与之相比。最后作者写海市消失,在暮色中醉归。

从题记“自亭午至晡”中可得知,赵执信见到的这次芝罘山海市,是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午后四五点,时间之长,可谓难得。其实作为旧“福山八景”之一的“烟台海市”,虽不比自古有名的“登州海市”为人所知,但也在古时、特别是清代的诗词中多有出现,例如后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进士、福山人萧劼就写过一首《眺烟台海市》:“登高临海上,一望郁云烟。波浪兼天涌,鱼龙伏地眠。蜃楼惊变幻,雉堞忽连延。异境开生面,奇观破俗缘。依稀如画里,掩映入台前。玄妙谁能测,欲寻水底天。”而康熙版《福山县志》的纂修者之一的萧文蔚,也曾写过几首“烟台海市”诗。不过这些多是写烟台山海市,关于芝罘山海市的,除了赵执信这首,目前得知的,也就只有萧文蔚的那首

“阳主洞东惊海市,仙楼十二烟中紫。莫从湮际忆君房,纵有船归人不是”了。

海市多发生在春夏之际,而芝罘山历来以“朝日”闻名,海市并不多见,赵执信能在十月份初登芝罘山便见到海市,可谓幸运。这也该是他想到苏东坡的原因——据当日六百一十年前的元丰八年(1085年),时“知登州军州事”的苏轼,也是在十月很幸运地见到了海市,很激动地写下了那首有名的《海市诗》——如苏轼自己所言:余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余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祠,明日见焉,乃作是诗。同时苏东坡一生仕途艰难,几次遭诬被贬,相信对赵执信来说,也有“同病相怜”之感吧。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赵执信早年仕途顺遂,突遭变故后当然郁闷不得解,浪迹江湖开始不过是他排忧解闷的一种方式,不过因此也让他有机会深入社会,接近人民,认识到现实境况,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细品这首《雪晴过海上》,虽是他半生游历中的前期作品,其实作者也是通过海市的虚幻流露了自己反对虚无、形式主义的思想。而结尾那句“浩浩天风吹面凉”,则更是意喻深刻。其实他在芝罘海边写的那首五言绝句《题海岸小溪》,就更明显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叹:

沙岸坼远海,微涓先见容。

为怜江汉水,万里始朝宗。

沙岸上的一条极小的溪流能优先入海,而江汉水却要历经万里才能达到。寓情于物,以物喻人,这里的“微涓”“江汉”实指现实中的“庸才”和“贤才”,更是借此表达对自己在仕途遭遇不公平和朝廷用人之道不合理的愤慨。

除了《雪晴过海上》,赵执信期间还写有两首咏芝罘山的诗,叫做《望之罘二绝句》:

谁临青镜袅烟鬟,夕照遥分海面山。

传语蛟龙守宫阙,暂令仙侣住人间。

屈指秦皇勒石年,雄文二十字流传。

当时总遣山为碣,谁向沧溟护一拳。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按照在《观海集》中的排序,这两首诗应是写在《雪晴过海上》前几日。赵执信这次东游是在重阳后离开莱阳经栖霞到达福山,按照时间算,他在福山逗留的时间应在半个月到一个月间,在这段时间里,他由当地旧友、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的福山八角人陈汝弼接待,并通过陈汝弼结识了不少福山当地的文人,曾作《久滯福山贈邑中諸君子》诗,诗中有句

“尚想昆仑颠,一候蓬莱市”,于是在离开福山后,赵执信便往登州去了,游览了蓬莱阁、苏东坡祠、海镜亭等名胜。

赵执信在这次东游后,除断续家居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浪迹江湖,先后又西游到嵩山,南游到广州,北游到天津。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六十三岁时,才彻底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返回故里,退居故居“因园”,直至以八十三岁高龄离世。

烟台芝罘山,素以阳主庙、秦皇刻石而闻名,而以诗咏者不多,赵执信的这几首诗,特别是其中的“芝罘海市”,相信会让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多一些。

end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文章作者

  • 孙慧铭

  • 成人组

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出品

……

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

如果您喜欢本文,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烟台旅游头条”上线啦~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讲好山东故事·烟台故事展播17丨小说故事「赵执信诗咏芝罘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