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鈣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

骨骼和牙齒是由它構成的;

肌肉和神經的正常活動也離不了它,缺乏可能會手足痙攣,多了可能會心臟和呼吸衰竭;

它參與血凝,還參與各種酶的調節和激活。

缺了它,兒童容易患佝僂病,成人可能得骨質疏鬆症。身體裡足量的鈣能更好的抑制食慾,讓人不容易長胖。

中國成年人每日鈣的推薦攝入量為800mg

日常,我們可以從牛奶中獲得充足的鈣,100ml牛奶的鈣含量在100~120mg之間。

但很多亞洲人都會乳糖不耐受,一喝奶就腹瀉、腹脹、胃腸道不適。我們可以轉而尋求其他的食物,比如:豆製品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我們常常聽說,喝豆漿補鈣,吃豆腐補鈣,到底它們含有多少鈣?是否真的補鈣呢?

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什麼是優質的豆製品?

很多豆都可以做成豆製品,而能稱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的豆腐,一定得是大豆為原材料。

(可以排除掉以紅豆 綠豆 扁豆 蠶豆等,它們都是雜豆,作為主食更合適)

大豆包括:青豆 黃豆 黑豆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 三種大豆孰優孰劣?

以黑豆為原料的豆製品,蛋白質和鈣含量略高於黃豆、青豆,但差距不大。

很多市售的以黑豆為原材料的豆製品,主打高營養,價格昂貴,其實,黃豆、青豆也不遜色。

  • 大豆泡發、磨製再煮沸,感覺會損失很多營養,直接煮熟了吃,不是更方便嗎?

沒那麼簡單。

我們人體的腸道里含有胰腺分泌的酶---胰蛋白酶,它能協助蛋白質在腸道的分解。

但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的因子,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使大豆難以分解為人體可吸收利用的各種氨基酸,可能會產生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

想要消滅這種因子很簡單,加熱煮熟即可,因子受熱變性,大豆的消化率會隨之提高。

整粒熟大豆的蛋白質消化率只有65.3%,而豆漿有84.9%,豆腐可以提高到92%~96%

想要通過攝入豆製品達到補充優質蛋白質的目的,豆腐、豆漿會是更好的選擇。

豆製品的衍生過程是這樣的:

  • 大豆泡發,加水打磨,過濾,煮開,成品就是-----豆漿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實際上,100g豆漿的鈣含量是10mg,遠遠低於牛奶的100mg

10杯豆漿提供的鈣才能與一杯牛奶相當。豆漿,不補鈣。

  • 豆漿煮沸,經過一段時間保溫,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膜,撩出的這層薄膜,晾乾,就是傳說中的腐竹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它是一種由大豆蛋白膜和脂肪組合成、有一定結構的產物。

有人常常說,腐竹是油炸食物,通通是誤會。腐竹是幹品,食用時需要泡發,泡發後的腐竹,同等分量下,熱量降低不少。

  • 這層薄膜晾乾,然後用水泡軟,瀝乾水分,一層一層疊起來,用紗布捆綁成長條,蒸煮,成品就是素雞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素雞很多人作為零食來吃,但它脂肪含量高,熱量不低,鈣含量是牛奶的近3倍,是需要限量食用的好食材。

  • 除了豆漿,過濾剩下的部分,就是豆渣了。

早些年,豆渣的歸宿很簡單,就是家飼動物的食物。現在,豆渣被做成各種菜餚,來給習慣精細飲食的人補充膳食纖維。

  • 接著,對豆漿進行第二次處理,選擇的凝固劑不同,會養成不同的豆腐。

  1. ·加鹽滷(氯化鎂)凝固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別名:北豆腐 老豆腐

口感:質地密實,有彈性和韌性,切面粗糙

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高 含量高

鹽滷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氯化鈉等,北方常用這樣的方式製作豆腐,所以稱為北豆腐,又叫做老豆腐。

它的鈣鎂比例高,因此成品中鈣含量也不低,100g北豆腐鈣含量達到138mg,比牛奶略高。

常用烹飪方式:因為質地密實,大部分的烹飪方式都適用,煎、燜、炒、釀,完全不挑。

把北豆腐放入冰箱冷凍,再取出,這份豆腐就變成了凍豆腐。

凍豆腐孔隙多、有彈性,咬下去很有層次感,是很多人的火鍋必備。但也正是因為空隙多,容易吸收湯汁中的脂肪,所以重口烹飪的凍豆腐,食用時應適量。

2. 加石膏(硫酸鈣)凝固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別名:南豆腐 嫩豆腐

口感:質地細嫩,富有彈性,綿軟嫩滑

營養特點:含量高

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硫酸鈣微溶於水,成品鈣含量比北豆腐略低,與牛奶相當。

常用烹飪方式:適合火鍋、燒湯、蒸等,較軟嫩,翻炒的方式並不適合。

3.加葡萄糖酸內酯凝固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別名:內酯豆腐 絹豆腐 木棉豆腐

口感:柔軟細嫩、剖面光亮

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在所有豆腐中最低,相應熱量最低,

鈣含量低

常用烹飪方式:涼拌、清蒸,強度較差,不適合需要翻動的烹飪方式。

想要簡單區分這幾種豆腐,可以看熱量:

內酯豆腐最細嫩,熱量最低,約50kcal;

南豆腐相對內酯豆腐略粗,熱量居中,約60kcal;

北豆腐最緊實,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相應熱量最高,約90kcal。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到此為止,豆腐就完工了。

  • 再往下,可以對製成的豆腐做進一步處理。比豆腐營養價值更高一個級別---豆腐乾

將製成的豆腐切塊後再次加壓,排除水分,成品是無色的白豆腐乾;

通過各種工藝,添色、熏製、滷製等等,可以製成各種各樣的豆腐乾。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將豆腐平鋪壓制,成品就是千張(百頁,百葉),由於含水量少,熱量更高。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不要小瞧豆腐乾,它的熱量,有些比純瘦的豬牛羊肉還要高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豆製品到這裡,就結束啦。

給我們身體提供優質蛋白質的豆製品,每天吃多少更合適呢?請看下圖: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根據2016年最新發布的膳食指南,每日大豆及堅果的推薦攝入量是25~35g。

除去10g堅果,正常膳食的人,一天吃多少

15-25g大豆(以這個分量為原材料)最為合適: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50g大豆按照蛋白質含量,換算如下: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總結:

  • · 豆漿不補鈣;

  • · 豆腐越緊實,蛋白質和鈣含量越高,熱量也越高;

  • · 豆腐乾含鈣高,尤其是小香乾,50g就能提供近500mg的鈣,但熱量比肉還高,普通人群每餐50g為佳;

  • · 休閒零食中的小包裝小香乾,100g的熱量在200-300kcal不等,3包的熱量與兩碗米飯相當,食用需謹慎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關於豆製品的謠言,你聽過幾個?

豆腐嘌呤高,痛風不能吃?

100g豆類嘌呤含量與100g瘦肉類相當,但是100g的大豆可以製成220g豆腐乾、560g南豆腐, 一次實在沒辦法攝入這麼多的豆製品;

大豆製品加工、製作、烹飪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嘌呤會溶解於水中而被去除;

有研究表明,大豆製品等攝入量高與痛風發作並沒有明顯的相關關係。

所以,痛風病人可以吃豆製品。

女人不能吃豆製品,植物雌激素很可怕?

現存觀點:豆製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過多的植物雌激素在體內蓄積,造成人體內雌激素偏高,增加罹患乳腺方面疾病的概率。

真相是: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體內雌激素不足,它能補充,體內雌激素過高,它能阻止合成,起到抑制作用。

目前有明確結果證明,吃豆製品可顯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豆製品,女性完全可以放心大膽的吃。

這些都不是豆製品:

魚豆腐(原料為魚肉)、奶豆腐(原料為牛奶)、血豆腐(原料為動物血)、玉子豆腐(原料為雞蛋)都不是真正的豆腐;

市售素雞有些也不是豆製品,而是麵筋製品,區分很簡單,看配料表即可。

想要通過豆製品補鈣:

首選:豆腐乾

次選:北豆腐 百葉 腐竹 素雞

末選:南豆腐

豆漿、內酯豆腐鈣含量很低,並不補鈣

如果不喝牛奶,不如多吃點豆製品來補鈣吧。

吃豆腐補鈣?也得吃對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