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沒滿1個月,我居然經歷了這些

裸辭一直是跳槽方式上經久不衰的話題:一方面看起來非常灑脫——“說走就走,說不幹就不幹”,似乎撂下這句話就能從前東家輕鬆抽身,開始尋找下一個值得為之效命的公司;另一方面又似乎隱含著一些酸楚和無奈——“能在職找到下家,誰不想!沒時間也沒精力啊!”,在職找工作請假難、怕被發現、容易錯過急招人的好機會等現實問題,也是確確實實擺在眼前的。

“選擇裸辭,不要隨意!!!”這是某網友在“無憂求職錦囊”公眾號下的一條留言,而這條留言被贊到了第一位,足見不少人對裸辭這種跳槽方式是充滿了畏懼之心的。究其原因,也許是在瀟灑的離職之後可能會面對的一系列現實困境所導致的。對此,前程無憂最近進行的“2018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就對職場人發出了一連串的靈魂拷問——“多久找不到工作你會妥協?”、“長時間找不到工作,你會在哪些方面做出妥協?”,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的真心話。

裸辭沒滿1個月,我居然經歷了這些

裸辭的“心魔”:超6成人半年內找不到工作就慌了

根據無憂精英網的“2018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4%的受訪者表示半年內找不到工作會考慮妥協自己對工作的要求,其中更有15%的人“1個月內”找不到合適的下家就開始慌了。

為何大家對裸辭空白期的時間長短那麼敏感呢?裸辭難道不是為了找到更好的下家嗎?因為時間長就妥協,到底值不值得呢?其實裸辭產生的困境,也許比你想得要多:

1.經濟和生存壓力。裸辭意味著在空白期內是沒有固定工資來源的,有存款有外快底氣會充足不少,但如果連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讓人繼續堅持下去是不是太強人所難了?特別是身負重任的貸款一族,一旦斷了資金來源,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2.招聘方的質疑。一旦產生不短的空白期,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面試時各式各樣的質疑:讓你裸辭的原因已經解決了嗎?為什麼會產生這段空白期?空白期內你都做了些什麼?經歷了這段空白期後,你還能熟練運用工作技能、迅速投入工作狀態嗎?……這些問題都讓人想要更快地結束空白期。

3.自我懷疑。試想原本你躊躇滿志,想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結果找了不短的一段時間,還是沒有找到“看對眼”的下家,這種落差確實會給人造成不小的影響,甚至是打擊,從而產生自我懷疑。尤其當週圍的人也開始給你施加壓力時,這種情緒很可能促使你放棄掉自己原本的一些堅持。

由此可見,一旦你有裸辭的念頭,並且有時間給自己做好前期準備,有決心、耐心不找到滿意的下家不罷休,三方面的支持是不可少的:能支撐你度過空白期經濟壓力的“裸辭準備金”;空白期內對於職業的規劃,如職業進修、培訓、考證、自主學習等,瞭解自己的工作需求是否在合理範圍內,確定自己的價值所在,保持自信心;做好可能會碰壁的心理準備,如果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事先做好充分的溝通,爭取取得他們的理解。

即使裸辭久了,也想找離家近的工作

根據無憂精英網的“2018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長時間找不到工作,“作息制度(如單雙休,做6休1)”、“薪資福利”、“公司規模、性質”是可以妥協的前三甲選項。這樣的選擇其實也不難理解:考慮到空白期等劣勢,可以增加自身競爭力的一個方向就是提高聘用自己的“性價比”,那麼增加工作時間和降低期望薪資則是最直觀的方式。而“工作內容”和“職位頭銜”這類直接影響到職業規劃的內容,願意妥協的人就相對而言比較少了。

值得注意的是,願意妥協“通勤時間”的人也僅佔21.7%,排名第四,遠低於前三甲的比例。前程無憂曾經做過關於上班族通勤成本的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多受訪者上下班(單程)時間在1小時之內;有22%的上班族比較辛苦,單程時間在1-2小時,也就是每天在上下班路上所花的時間是2-4小時。可見,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工作時,通勤時間也成為了重要的考量標準之一。

通勤時間長,到底有多苦?——據《每日郵報》報道,研究人員對英國26000名上班族在5年內的通勤狀況及工作滿意度進行了持續跟蹤,他們發現,過長的通勤時間不僅會降低工作和休閒滿意度,還會增加精神負擔,影響健康狀況。通過數據分析,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每增加20分鐘的通勤時間,那種生無可戀的體感就好像工資被砍了19%。

通勤時間短,又有多幸福?——網友“飯是鋼”表示:“我寧願一個月多花一點錢,比如租房住在離公司近一些的地方,當別人還在路上的時候,我已經吃好晚飯準備散步了,當別人八點鐘到家吃飯時,我已經帶娃上床講故事了。時間多了,生活就更靈活,可以看看新聞或者自己學習,可以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安排自由時間。”

以上這些內容是不是讓你覺得裸辭特別“喪”?那麼裸辭前請務必謹慎一點,切忌衝動行事。但是一旦決定,那就迅速調整好自己,“好工作”看重的是你的“好狀態”,別輕易被裸辭的“心魔”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