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作為父母,在花費時間和精力搞好自己孩子學習的同時,更應該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因此,要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包辦太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以鍛鍊的機會。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有一個孩子帶了一個煮雞蛋到學校,但又原封不動地帶了回來,因為他不知道怎樣剝掉雞蛋外面的殼。可見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會給孩子帶來何等的難堪。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也不可能一輩子拄著柺杖行走,他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走向獨立自主的生活。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為孩子提供的不應該是囊中的美食、身上的衣服、溫暖的房間,而是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應付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能力――學會自己去生活,這是“開啟世界之門的鑰匙”。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能替代孩子一時,卻無法替代一世,早日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腳走路是正確的選擇。孩子生活在一個被賦予一切的時代,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深沉、高尚、科學、藝術,對孩子真正的愛要藏起一半。合格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最美好的東西就是教會他們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滿足、嬌慣或溺愛、放縱,這樣才能給予他們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才是真正地愛他們。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憐子之心人人都有,但是愛憐不能缺乏理智,不能愛得太盲目,不能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無條件地滿足,更不能剝奪孩子獨立生活的權利。剛剛學步的孩子面對著陌生的世界會感到束手無策,但初生牛犢不畏虎,他們有勇氣去嘗試,儘管他們的嘗試很少成功。面對孩子的失敗,父母不要冷言冷語,這樣會使孩子失去信心,明智的父母會及時鼓勵孩子,讓他們在失敗中成長起來,並最終走向獨立生活之路。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凡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這是一句符合教育規律的至理名言。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為了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1.能放手的就不要包辦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父母要轉變觀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自立、自主的精神,孩子的生活起居,能放手的就不要包辦。父母們不妨嘗試一下美國家庭的做法:美國的嬰兒從一出生就單獨睡覺;孩子會捧奶瓶了,母親讓他自己捧奶瓶吃奶,吃完奶就把孩子放在大便椅上讓他自己大便,之後讓孩子在有圍欄的床上自己玩;孩子學步的時候,也是自己扶著學步車走;孩子長大後不僅要完全自己照顧自己,還得幫忙幹一些家務活;孩子在7歲的時候就開始學著自己掙錢;13歲的女孩包攬全家衣服的洗滌,並按社會價格向父母收費;18歲以後完全獨立。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2.提出的要求應該與實際情況相符

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時候,要按孩子的年齡、能力的發展程度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如果要求過高、難度過大,會使孩子產生畏難情緒、自卑心理,要求過低又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事實上伴隨著孩子生理的發展,他們的肢體活動能力增強,相應的自主性也開始發展,獨立性逐漸增強,這時是父母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適當時期。父母要堅持給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讓他們自己完成,當孩子看到自己雙手完成了許多事,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便會增強,從而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心理。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3.對於進步要鼓勵

孩子在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後,哪怕在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父母一定要給予鼓勵,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如孩子自己洗了髒衣服,作為從未洗過衣服的孩子,儘管他洗得並不乾淨,但父母也應說:“會自己洗衣服了,真不錯。”同時,不失時機地教孩子洗衣服要注意哪些問題。而面對孩子其他做得不好的一些事情,也同樣不要指責他笨手笨腳,或當眾挫傷他的自尊心,而應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就會促進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四、(七)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