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請回答:世界上還需要又一個造車新勢力嗎?

在經過8個多月的厲兵秣馬之後,老汽車人丁磊首次攜10位重量級人士組成的華人運通高管團隊集體亮相。

對於這樣一家新公司,不禁有人會問,這個世界上,還需要又一家造車新勢力嗎?

“百年汽車產業正在進入一個鉅變的轉折點,但很多人存在一種誤解,以為這個變化就是新勢力造車,新能源、互聯網進入汽車產業,產生一些新勢力來造車,產生一些跨界發展的業務和企業,這個就是現在汽車變革的一個主要聲音——我認為把這個事情看窄了。”丁磊對於華人運通的規劃,遠不止是造車。

在丁磊看來,今天傳統汽車產業的變革正從垂直到橫向,技術革命將帶來這個行業根本性的變化,而這個根本性的變化實際上還沒有真正地全面展開。

顯然,經歷過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的初創期,也踏過造車新勢力火坑的丁磊,對於這一次的創業,他比任何人都更加勢在必得。

丁磊请回答:世界上还需要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吗?

媒體:對於目前大多數造車新勢力,您如何評價?華人運通與他們的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丁磊:所有參與到這場變革當中的企業和人,無論從哪個角度,從新能源變革角度,還是從智能化角度來參與這場變革,我認為都應該得到尊重。不管他們過去背景怎麼樣,不管業務方向怎麼樣,我覺得都應該尊重。

至於華人運通跟他們的差別,也請大家繼續關注,從理念、團隊,和我們的指導思想。華人運通想追求的是以創領新能源汽車及智能交通核心技術的研發為堅實基礎,由智能汽車的研發與產業化,逐步走向智捷交通的佈局與運營,最後從智捷交通建設為入口構建未來智慧城市,實現人類未來更清潔、高效、舒適的出行方式。這個是我們認為的、應該可以代表變革的、更寬泛的定義。

大家看到今天我們的團隊,一個CTO帶三個技術VP一起搞開發的,業內也是很少見,包括今天看到的一部分中堅力量,我們還有很多年輕優秀的天才工程師。

我們感到非常振奮,整個中國社會還是比較關注智能新能源汽車,你到美國去,到歐洲去,好像沒有多少人說這個事,咱們國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很熱,反映出大家想參與到這場變革當中,至於方式方法,路還很長,這兩年剛剛開始,整個汽車產業如果要來這樣一次變革的話,沒有二十年也不可能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

丁磊请回答:世界上还需要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吗?

媒體:華人運通提出“三智戰略”:智能汽車,智捷交通、智慧城市,出於怎樣的考慮?

丁磊:我認為智能汽車到智捷交通,包括智慧城市交通運行管理,實際上是一個技術的滲透和外延。

華人運通的主力業務板塊中有自動駕駛和車聯網,車聯網當然要和雲計算等技術連接,同時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實際上不是單單針對車輛,也包括車輛對道路交通信號結合,這些技術很快可以延展到智捷交通業務領域當中。

我們也和一些政府簽訂了意向,可以在他們的道路上、他們的城區裡面試驗我們的技術,所以說,毫無疑問我們有智捷交通管理技術開發的團隊,但是同時這個團隊又和整車自動駕駛開發緊密聯繫在一起。

智慧城市是我們物聯網和互聯網一個非常好的最終的應用對象。因為人是生活在城市當中,我們和臨港、鹽城有這方面的戰略合作,通過在智捷交通這個領域作為切入點,幫助他們對於園區的一些智慧城市實踐提供幫助。

通過這樣的合作,我們的邏輯是,光在一部車上開發這些技術很單一,而是應該能強力地推向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否則某個技術每家都在開發,從整個社會資源投放地角度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把它推廣到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才能使得這個技術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我們也在研發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但我們同時主張,應該是V2X,通過道路自動化,使得車輛具備基本的智能化技術層級,幫助整個道路效率提升。所以我們堅持兩個道路,一個是整車本身智能化,另外一個道路就是智捷交通和智能汽車能不能結合在一起,這個是我們的哲學。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智捷交通,智捷交通的核心是道路和車之間的最高的融合,因為光有道路智慧,車不智慧沒有用。前面是紅綠燈,車本身跟紅綠燈沒有感應,沒有用。如果車是智能的,交通不是智能的,也沒有用。所以說,智能汽車是一個局部的概念,到智捷交通才是一個廣泛概念,只有智捷交通能夠支持整個智慧城市真正的理想運營。

大家可能覺得華人運通好像遲遲沒有公佈產品什麼時候發佈,或者投資,這個對我們來說不是事情。大家查一下我的歷史,在我的職業生涯的歷史上,重大發布起碼有十部年產量超過十萬臺的新車,這個不是問題。當然造車是我們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這個不是大的問題,而大的問題是汽車產業變革到今天,變革應該是怎麼樣的範疇,大家在發力,應該發在哪裡,全社會那麼多的資金,應該往哪裡發力,這個是大家應該思考的。

媒體:如何去定義華人運通的汽車品牌?您如何看待時間窗口的問題,到時候車出來會不會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丁磊:華人運通我們出發就是瞄著改變未來出行方式,所以說不是簡單地造車,Moder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是我們一個暫時的英文名字,我們大概在第四季度會宣佈我們華人運通的英文名稱。

談到汽車品牌,汽車是我們業務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說我們還會宣佈我們汽車品牌,它會遵循品牌發展的規律,我們也不會把它搞成虛無縹渺的品牌,我們還會尊重品牌發展規律,當然這個品牌會更與時俱進,更互聯網化,這個是我們品牌打造的戰略。

所以說,現在很著急拿出產品車來過渡,不是一個上策,電池技術本身還有很大的突破,市場規模還有很大的突破,不到一定的程度,市場能夠反應多少問題不清楚。

這個市場需要新產品,總需要創新,在商業的世界裡,總需要有好的公司,沒有什麼早和晚的問題。市場總是在的,只要你有創新的產品,機會總是有的,只要你是一個好公司。

媒體:華人運通的資金狀況如何?為何沒有公佈融資計劃?

丁磊: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通過東海岸基金組織,不是募集而是組織產業投資,這些產業投資因為是產業原始投資,現在還不能公佈。同時在這個裡面也有政府的國有企業投資,再有是我們和政府達成的約定,我們組建產業基金來支持我們後續的投資發展。我們現在還沒有啟動的是,向社會募資的計劃,因為我們覺得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面資金計劃是完全紮實的,沒有這樣紮實的資金計劃我們是不會啟動的。我們知道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弄,不會先搞一下,然後就開始融資,做一段,然後再融資,這樣的話戰略和動作都會走形的。再回到剛才第一個說法,三條線在業務上面,我們一定是關聯的,所以我們同時佈局,資本、資金是完全分開的。

媒體:作為汽車人,您每段的經歷有什麼不同,現在開始創業,您覺得最後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丁磊:成功永遠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並且成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這個企業本身的成功,還有一個是這個企業它發展的過程中對於社會的貢獻。

回顧我的生涯,我覺得在每個階段,我不把我的工作看成僅僅是一個工作,而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有意義的這樣一份事業。

在大眾這個階段,實際上通過國產化對中國汽車工業整個的零部件水平,包括製造水平,桑塔納貢獻很大。在上海大眾桑塔納國產化的初期,因為完全按照德國標準來做,要求供應商設備也是德國的,包括測試方法都是德國的,這樣對於我們零部件一下子提高了。

上海通用我認為我們的貢獻是在於理解了一個現代的汽車工業,所有的從開發到最後生產包括銷售整個業務環節,我們能夠製造出世界水平的車,同時也開發出世界水平的車,同時也有很好的營銷。實際上我們的營銷,不謙虛地說是超過通用的,因為別克在美國不算什麼,但是在中國所有品牌當中,別克當時是非常強的。我們的製造在整個通用體系當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包括我們的零部件也是從中國為通用全球配套。

我在浦東新區當副區長兩年半,在主要領導得領導下,把兩個“三合一”工作做好了,一個是把市場監管局、質監局和食藥監局併成一個局,他們三個局長是廳級幹部,三個廳級幹部要併成一個廳級幹部,你看這個工作難度應該是非常大,然後又把知識產權、版權和文化執法這三個又並在一起,還有國資國企的改革。

綜合起來,我沒有其他優點,我不比在座的我的同伴們聰明,他們智商比我高得多,他們表達能力也比我強,但是我總想把一個工作當做一個事業來看,讓這個事業能夠發揮出最大的社會價值,這個社會價值有對員工的,也有對社會的。

丁磊请回答:世界上还需要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吗?

關於造車,華人運通的團隊有過太多的經驗和積累。多重的經歷讓丁磊對於變革和創新有了更加宏觀的思考方式。真正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只靠造車是無法做到的。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美好出行看起來才更踏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5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