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趣談:汕頭各街道名稱雜談;見證了歷史變化的痕跡

筆者退休後無事常與一幫老友閒談,老人喜歡懷舊,經常聊起汕頭老市區的舊街巷。有時候把街名一一羅列出來看,覺得很有意思,那些街巷名有的是以祠堂廟宇名稱為名,有的是以作坊行業為名,有的是以姓氏為名,而有些路名則明顯是時代的產物,但更多的是以吉祥、康泰、福壽、仁安、和合等字眼命名。這些可看出潮汕人對人文地理環境美的憧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祈求,更體現出當地一批名賢彥士的聰明才智,他們為汕頭街道嵌鑄了一張張亮麗的名片。把道路名稱收集、對比、聯想起來,就不難看出很多有趣的東西和城市面貌、歷史變化的痕跡。

潮汕民俗趣談:汕頭各街道名稱雜談;見證了歷史變化的痕跡

汕頭舊時街道

有體現好合和祥之氣的,如:三讓巷、五愛裡、三睦巷、八合裡、五福路、萬福裡、太安街、太和街、仁和街、仁壽裡、永和街、永寧裡、永順街、永壽裡、永德街、加德里等。

有表達興慶安寧之意的,如:安平路、安寧裡、永興街、永安街、興安路、興和裡、至平路、至安街、吉祥街、吉安裡、同平路、同安裡、同益巷、同濟裡、永平路、昇平路、懷安街、懷福裡、集祥裡、集安裡等。

有表達福壽仁愛之心的,如:延壽街、壽山裡、利生路、利群裡、怡安街、怡德里、居平路、居仁裡、居安裡、埠安街、振安裡、益安街、榮隆街、榮德里、瑞平路、瑞安裡、鎮邦街、鎮安裡、德志巷、德壽裡、睦鄰巷、友鄰後巷。

還有以用意非常好的字冠首命名的一系列街名,如用福字為冠首的有福長路、福民巷、福平路、福里巷、福興街、福德里、福壽街、福祥裡、福隆裡、福華街、福安街、福合路、福海街等。

也有以一地點的名字為中心輻射周圍道路名稱的,如以金砂鄉為點,四周的道路有金砂路、金新路、金園路、金湖路、金陵路、金仁路、金韓路、金港路、金埕路、金豐路、金江路、金鳳路等。

潮汕民俗趣談:汕頭各街道名稱雜談;見證了歷史變化的痕跡

汕頭舊時小公園路

有以姓氏命名的巷道,如:丁厝巷、馬厝巷、張厝巷、石厝巷、李厝巷、陸厝巷、邱厝巷、陳厝巷、鄭厝巷、林厝巷、徐厝巷、柳厝巷、郭厝巷、洪厝巷等。

有以祠堂廟宇為名的街道,如:孔廟巷、王爺宮巷、水仙宮巷、龍尾宮巷、金砂宮巷、華塢媽宮巷、真君芒爺宮巷、林家祠前、洪厝祠前街、黃厝祠後、亨祠直巷、紅字祠巷。

以其它地方名稱命名的街道如:廣州街、福建巷、長安街、西寧巷、西安巷、蘇州街、南京巷、潮安街、南雄巷、南海路(原名:招商路)、臺灣巷、五華街、東隴路、饒平路、興寧路、黃崗路、河南里。

有以作坊行業名稱命名的,如:商業街、杉排路、鹽埕街、打錫街、打索街、打石街、銀珠街、雨傘街、鑄鼎巷、當鋪巷、糖房巷、布袋巷、青窗巷、牛屠地。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街道名所反映的行業,有些已失去原內涵,如打索街、打石街、杉排路等,這些地方早已沒有打索、打石、賣杉排的行當了。

有以建築物或單位名稱命名的,如:二中前、四中巷、大學路、海關內、公園路、舊公園路、張園內街、石炮臺巷、石獅巷、德記(洋行)巷、振球巷、元興(棧)巷、元盛棧巷、陶昌棧巷、東豐棧巷、明發棧巷、誠敬右巷、新華前巷、新觀街、廠前街、火車路、麵粉廠旁、冰霜廠後、南商(公會)前、鑄鋼廠旁、運輸新村、十座厝前巷、人民會堂後巷、金府旁路、漁港路、古井直街等。

以花木為名的街道有:石榴巷、杏花街、百花路、春梅里、桂香裡、棉慶裡、茭萣巷、松園裡、桃李園、梅厝後巷等。

以時代概念命名的街道有:中山路、中華路、共和路、博愛路、民生路、民主巷、民權路、民族路、解放巷、翻身巷、愛華街、愛群巷、群眾巷、頌平裡、新民裡、同志裡、友愛裡、紅星裡、維新街、新中華巷、新風巷、樂觀巷、躍進路(原名審判路)、興業路、工業路、迎賓路、報功路、衛工路、黨校路、公信路、科技路。

還有些稀奇、古僻的特殊名稱,如:古巷口巷、石門斗巷、石丁巷、性能裡、一本里、將軍窖、西天巷、破較巷、七星裡、九如巷、騎龍巷、蛇針路、霜降巷、田下巷、田心路、膠廊路、門口田巷、灰路媽、米安街、鹹水池巷、水池巷、烏暗池、風圍內、別有村、勤力巷、海仔底巷。

街道名稱對稱的有:外馬路、內馬路;內新巷(原名:內新鄉)、外新巷;老潮興街、新潮興街;上塗坪巷、下塗坪巷;竟長新村、竟長老村;五愛裡東巷、五愛裡西巷;德記前路、德記後路。

還保留北方稱謂的街名有:文選衚衕、文星衚衕、衣錦坊、啟元坊、慶餘坊。

由於城市的發展,城區東移,東區新建許多樓房住宅形成很多道路,但新建街道名也有個特點:以江河名字為名,如黃河路、長江路、珠江路、韓江路、榕江路、練江路、江路、龍江路等。以山川為名的有泰山路、黃山路、華山路、嵩山路、廬山路、天山路、衡山路。還有以本地名山為名的,如大北山路、大南山路、鳳凰山路等。而且縱向多以河流為名,橫向多以山脈為名。

汕頭最早的街巷是行街與順昌街。汕頭最長道路過去為外馬路,現為中山路。

汕頭道路名稱的變換不少有政治因素在內,如外馬路抗戰勝利後曾改名為“中正路”,“文革”期間曾改為“東方紅大道”,五福路也被改為“五星路”,同平路則改為“勝利路”……但都未被群眾認可而叫法上還是“老書照讀”。

解放前有一怪現象,外馬路拐入新興路至共和路口路面一半為水泥路,另一半是塗路。何故?原來當時潮汕“剿總”司令喻英奇有豪宅在共和路,為方便他的汽車出入,揚言要“為民造福”修建新興路,結果這一小段路面只修了一半夠他的汽車行駛就打住了,上演了一出沽名釣譽的鬧劇。至於解放前很多斷頭路如舊公園前路本應與杉排路貫通,但礙於太古南記的住居、書齋而未能打通;五福路與舊公園內街、國平二橫、福平路本應連貫向東與同益路接壤,卻礙於天主教堂和晨星女中(現二中)的勢力和利益也只好打住;福平路北段本應向南接通國平路,礙於郭厝內權勢而未能實現;中山一橫與利安路未能打通,同益路南北各一段皆因分別礙於天主教堂及晨星女中、青年會而造成。

潮汕民俗趣談:汕頭各街道名稱雜談;見證了歷史變化的痕跡

須說明的是,本文所述的街道名稱,大體只限於老市區(含達濠)、老馬路、老地方、老名稱。隨著時代變遷,社會前進,城市的建設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房屋改造、道路改建、成片的規劃、整體的重建,有些地方已是面目全非,舊貌變新顏,在老地方上已建起新樓大廈,舊建築物不再存在,舊名稱也不復存在,舊街道也廢除而代以新名堂,如萬安街已連片改建成萬安花園,聯韓裡一帶則改建成聯韓花園……凡此種種,恕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