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讓我的孩子待人和善,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欺人太甚嗎?


我可以讓我的孩子待人和善,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欺人太甚嗎?

生活中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操碎了心,恨不得可以把孩子隨時隨地的帶在身邊照顧,但是這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也是身為父母不能這麼做的一件事情。孩子終究是要脫離父母的懷抱,去探索去學習,去創造屬於一個他們的未來,我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但是孩子一旦脫離我們的保護,就有可能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傷害,比如外面世界的暴力行為

騰訊新聞近日推送了這麼一則新聞:

6月24 日下午,浙江寧波兩名小孩子在銀億都會國際遊樂園裡爭搶玩具,其中一名女孩的媽媽對另一個小女孩又是甩巴掌又是掐,當另一個孩子的媽媽趕到時,還對她破口大罵。此後更是在朋友圈發文稱“狗小孩抓破半邊臉”,並打電話所要賠償。

我可以讓我的孩子待人和善,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欺人太甚嗎?

被打的孩子,當時縮在角落裡,不聽的哭泣嘴裡一直說: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孩子當時內心是多麼的恐慌、多麼的無助。

這件事讓我知道比起“熊孩子”,“熊家長”更加的讓人擔心,熊孩子只是會犯些生活中的小錯誤,但是熊家長卻是在犯原則上的錯誤。

護犢是每個父母都會有的心理,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但是上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卻是令人失望,本該是一個讓孩子開心玩樂的場所,卻被這位失去理智的媽媽給破壞。對一個和自己女兒一般大小的孩子掌摑、掐臉,這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行為嗎?自己的孩子是寶貝,別人的孩子也不是草根啊。如果你的孩子被一個大人這樣對待,你自己的心裡又會是什麼滋味呢?

在孩子們產生矛盾、產生摩擦、產生肢體衝突的時候,父母更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教育孩子正確的對待“暴力”行為,而不是家長來作為另一個施暴者插入孩子們的事,這對兩個孩子的心理都會產生極大的不好影響。

首先,對被打的孩子,她會因為這件事產生很大的心理陰影,從此可能會害怕和別的小朋友玩耍,害怕去遊樂場。

其次,是自己的孩子,因為在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的時候,看到媽媽為她大打出手。那以後和其他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她會更加的肆無忌憚、自私自利。

我可以讓我的孩子待人和善,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欺人太甚嗎?

我們在處理孩子之間的“暴力事件”,以輔助的方式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在孩子沒有錯的情況下:我們站在孩子身後,鼓勵孩子通過正當的方式去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們不鼓勵孩子用武力去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我們要跟孩子們傳達一種當你沒有錯的情況下,就要勇於去向“暴力”行為說“不”的思想。

在孩子有錯的情況下:我們蹲下來,教孩子什麼是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然後鼓勵孩子去向那個被他欺負的小朋友說聲:對不起。

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錯在哪裡,比這更可怕的是知道錯在哪還不去改正。

在我高中同學微信群中,曾經就討論過這個問題。

小雅的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有一次上體育課因為打籃球的事,和同學產生矛盾被同學打了。因為小雅一直都是跟她家的孩子說:在學校不要和同學打架,要和同學和睦相處。

但是有時候不是說你的孩子不欺負別人,別人的孩子就不會欺負你。所以在小雅的孩子被打的時候,他並沒有反手,而是站在那捱打,因為他心中一直牢記媽媽的話。雖然老師即時制止,但小雅的孩子還是受到了一些傷害,鼻子被打的出血。雙方家長都被老師叫來學校,小雅本來也是說小孩子難免會有點摩擦,所以也不想怎麼樣,就是想讓對方的孩子給自己的孩子道個歉。

可是對方的爸爸卻是說:小孩子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下,都是在開玩笑,不要這麼認真會影響孩子之間的同學關係。

小雅跟我們說最可氣的是他在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還笑著摸摸他兒子的頭,好像是在對兒子這場“戰役”的勝利表示得意。雖然最後在小雅的一再要求以及老師的開導下,他的兒子道了歉。可是那種無所謂的態度實在是讓小雅氣不過。

小雅在群裡說了這件事後,有幾個老同學也是說孩子在學校也有這樣受欺負的情況。小雅很自責覺得是自己教會孩子善良,卻讓孩子受到傷害。小雅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讓小孩去打別人吧,他怕孩子從此會學壞,可是如果繼續這樣怕孩子以後還是會受到欺負。

我可以讓我的孩子待人和善,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欺人太甚嗎?

我可以讓我的孩子待人和善,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欺人太甚嗎

這就是大多數的家長比較煩惱的問題。

當時我給小雅的建議是:

要給孩子傳達勇於向“暴力”行為說“不”的思想,我們不欺負別人,但是我們要保護好自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在該進行防衛的時候,絕對要進行防衛不要退讓,否則他會認為你是一個好欺負的人,將來就會受到更多的傷害。

我可以讓我的孩子待人和善,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欺人太甚嗎?

正確的對待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不要讓身為家長的你成為施暴者,也不要讓你的無所謂,助長孩子的暴力行為。

教會孩子正當的防衛,敢於反抗暴力行為。不要讓孩子一味的去忍讓,否則會讓孩子越來越軟弱,孩子長大之後也會非常的缺乏自信,遇事怕事不敢勇於承擔大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