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湛咖啡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一家咖啡馆。

藏在明发商业广场二楼,推开门的瞬间,有种走错地的错觉——没有大众印象中咖啡馆标配的舒适座椅、精致装潢和悦耳音乐,只有简陋铁架,上面堆满各种咖啡豆和手冲器具。

里头坐着一位中年大叔,头戴深蓝棒球帽,挺着中年发福的大肚腩,优哉游哉地嘬着烟斗。

这是主理人老曾,一位咖啡高手。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老曾是台湾人,重度咖啡爱好者。

二十一世纪之前,台湾的咖啡业已算得上发达。一有闲暇,他最爱钻进各种咖啡小馆,品各路咖啡。

2000年,他被公司派往厦门。当时的厦门,找遍全岛,几乎找不到一杯精品好咖啡。

唯一能解馋的,只有公司的咖啡机。用咖啡粉冲泡,勉强能过嘴瘾。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喝不到好的,没能让老曾戒掉咖啡,反而让他做精品的想法更加坚定。

2010年,老曾选择中年辞职,和几个朋友在瑞景牛庄开了家咖啡馆「咖啡农庄」,和那时大多数咖啡馆一样,不止卖咖啡,也卖简餐、调酒、甜品、果汁。

一边开店,一边研究怎么做出一杯好咖啡。

老曾没能找到系统学习咖啡的方式,只能用最笨的方式:看书,然后实践。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所谓实践,就是烧钱。

最初的头半年,老曾几乎是懵逼的。

烘焙咖啡豆在不同阶段中传出的不同香气,在他看来并无差别。

只能靠一锅一锅地“烧”,来训练嗅觉和观察力。

烘好豆子,还要冲成咖啡,细品口感和香气,以此鉴定烘豆成果。

他发挥理工男的逻辑优势,记录每一锅豆子烘焙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温度、香气、结果和冲制口感,做成分析表,找出规律。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三年时间,耗费上万公斤咖啡豆,老曾终于找到一套自己的咖啡做法。

他做的咖啡渐渐小有名气。老曾开始想拥有一家纯粹的咖啡小馆,只做咖啡。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这个想法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合伙人甚至预言:“半年之内一定会倒闭。”

合伙人的预言不是没有道理。

湛咖啡开业的头两年,极度冷清。最惨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一位客人。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但老曾不以为然。

到了这个年纪,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没有客人,他就专心研究咖啡技艺,乐得清闲。

他的咖啡越做越好,「咖啡农庄」的老客也千方百计寻来,名声慢慢传开。宁愿在明发迷宫里绕上三圈,也要找到老曾品一杯好咖啡。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对客人来说,湛咖啡更像是个咖啡小据点。

他们跟老曾学手冲,听老曾讲咖啡,亦师亦友。

这个风趣的大叔,总能把专业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津津有味。

大多数时候,客人都是买老曾烘好的咖啡豆,放在店里,自冲自饮。

就算一言不发呆一下午,也没人会说什么。

即使老曾有事不在,他们也会自己取钥匙开门,像回家一般。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湛咖啡也许不符合大多数人对咖啡馆的期待,却是老曾梦想中的小店。

房租便宜,没有只想找个地方打发时间的路人,只有真正的咖啡爱好者。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二楼是咖啡豆烘焙室,老曾上午烘豆,下午陪客人聊咖啡侃大山,悠闲自在。

也曾有人建议他重新装修,老曾反问得理直气壮:“为什么要呢?”

在他心里,只有咖啡,美观舒适,不值一提。

藏在明发迷宫里的湛,有颗赤诚咖啡魂|美铺

现在的老曾,一个月能接到几百公斤咖啡豆订单。但烘豆过程需要全神贯注,出锅时机稍纵即逝,他一天只能烘二十锅,再多,注意力就不够集中了。

这些年常有人登门,想和老曾合作,他一概拒绝。

不是为了什么初心。他只是觉得,年近半百,不做点热爱之事,白来人世一遭。

湛咖啡

地址:明发商业广场中区303号

------- --------- ---------

记者/余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