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的春天!有望成为带编制的公务员?多地已实行改革!

数据统计,我国辅警的人数差不多是在编警察的两倍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于警察的编制没有设置那么多,在编警察平时执法办案警力又不够,需要大量的人员来辅助,所以才会大量招辅警,作为警察辅助力量,来帮助在编警察执法办案;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支出有限,正式在编警察的薪资福利,要付出更多的财政支出,往往高于同地区辅警很多,所以才会大量招聘辅警,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辅警的春天!有望成为带编制的公务员?多地已实行改革!

辅警的工作辛苦,从事的工作危险性稍微小一点,但是待遇却不高,甚至达不到正式编制一半的薪资待遇。辅警虽然也带有一个“警”字,但他们和正式编制的警察的待遇还是有不小差别的,不管是薪资还是保险等待遇。

辅警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警力不足才应运而生,属于合同制,他们没有列入公务员序列的,因此要每3年要考核一次,然后优胜劣汰,做的不好的辅警只能说拜拜。因此辅警的工作压力也是十分大的。目前这个岗位既没有好的待遇又没有稳定性,这可怎么办?因此很多辅警的小伙伴总是将希望放在“辅警改革”中,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可以一夜变成在编人员,薪资待遇翻一倍,但是目前辅警想要转正是比较难的,他们只能参加正规的招录考试,比如公务员和招警考试。

为什么难?

因为公务员的考核难度大!很多辅警的小伙伴学历不高,公务员考试必须要本科以上才能参加,招警考试还需要专业对口,这无非是难上加难,从而大大的减少了辅警变成在编人员的可能性,也加大了难度。

不过辅警改革虽然缓慢,但一直在进行,在今年的4月8日,发布了通知称警务辅助人员在从事警务辅助工作期间:

警务辅助人员从事警务辅助工作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本人申请,所在部门审核,县(市、区)公安(分)据党委集体讨论,可予以免考。免考人员考前应公示,并同意报市局政治部备案。

辅警的春天!有望成为带编制的公务员?多地已实行改革!

虽然多地已经参与辅警改革,但是辅警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沉淀,但是有总是好的,最起码在改革,我们的春天在慢慢的到来,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梦想都在。

以上是否有你符合的条件呢?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在辅警改革之路前进了一大步,所以小伙伴们别气馁,希望还是很大的呢!希望就在前方,等待你的到来,冬天都要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最后,祝所有的辅警人员,可以早日成为在编人员。

行测答题技巧:平均速度问题

在考试中行测问题非常受考官青睐,而平均速度问题又是行测问题中的一个易错小考点,在此总结,望给广大考生朋友学习借鉴。

一.核心展示

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分段走几段路,每一小段的速度均不相同,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易错点在于很多考生习惯性的思维定势,误以为速度直接求平均就是平均速度,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正确的求解方式为总路程÷总时间。

二.例题展示

例1:小强骑车从甲到乙,去时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回时的速度为30千米每小时,求小强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A.20 B.21 C.22 D.22.5

【答案】A 。解析:D为(15+30)/2求得为干扰选项。平均速度为总路程÷总时间。都不知道,所以可以用特值法。设来回路程均为30,则去时用时30/15=2,回时用时30/30=1,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30)/(2+1)=60/3=20千米每小时,选择A。

例2: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下坡和平路的路程相等。刘老师骑车过桥时上坡、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每秒4米、6米和8米,求刘老师过桥的平均速度(米每秒)?

A.5 B.5(4/13) C.5(7/13) D.6

【答案】C 。解析:总路程不知道,总时间也就不知道,可以考虑使用特值法进行求解。设每一段的路程均为48。那么上坡用时12,平路用时8,下坡用时6,故平均速度为(48*3)/(12+8+6)=72/13=5(7/13),答案选择C。

例3:一辆货车从甲地出发开往300公里外的乙地,在一开始的120千米以4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要想使这辆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50千米每小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千米每小时)?

A.57 B.58 C.59 D.60

【答案】D。解析:采用逆推的思维,全程300,平均速度为50,那么总共用时间300/50=6小时,开始120千米用时120/40=3小时,那么剩下180千米的路程用时3小时,故而剩下路程的速度应控制在180/3=60千米每小时,选择D。

二.总结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在考场之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设特值的方式,明确路程进而通过速度的已知条件算到时间。设特值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设单位1,而应该设一个公倍数的关系,避免通分的复杂运算。

在近几年的笔试考试中,排列组合类的题目是一类高频考点,很多考生对这类型的题目比较头疼,不知道如何着手。其实要想快速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要掌握这类题型的特征和方法,那么这类问题就不再是难题了。在排列组合类的考题中,常用的方法有优限法、捆绑法以及插孔法。这几种方法各有用处,但是都比较简单。

一、优限法:优先考虑有条件限制的元素或者位置

例1:从8位候选人中选出两人担任班长,已知在8人中,小明不能当正班长,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

A.47 B.48 C.49 D.50

【答案】C

【解析】对于8位候选人,有特殊要求的是小明,所一在排列组合时优先考虑小明的分类情况有两种:1,小明不当班长,则可以从剩下的7位候选人中选出两位来担任正负班长,有A72=7×6=42种选法;2;小明当班长,且当副班长,则有C71=7种选法。所共有7+42=49种不同的选择。

二、捆绑法:解决相邻问题,对于要求相邻的元素,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当作一个整体,再进行排列组合。

例2:ABCDE五个人要站成一排,其中AB必须相邻而站的站法共有多少种?

A.47 B.48 C.49 D.50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相邻问题,应用捆绑法,把AB捆绑在一起当作一个大元素,则相当于有4个元素进行排列,共有A44=24种站法,再考虑大元素AB间的顺序A22=2,所以共有24×2=48种站法。

三、插空法:解决的是不相邻问题,先把要求不相邻的元素放在一边,把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再把要求不相邻的元素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的空隙及两端的位置。

例3:例2中的五个人ABCDE,若AB此时要求不能站在一起,则共有多少中不同的站法?

A.70 B.71 C.72 D.73

【答案】C

【解析】要求不相邻,则可以用插孔法,先把CDE排列好,有A33=6种站法,此时形成2个空位以及两端的位置,共4个,再将AB分别插入这4个位置,有A42=12种站法,所以共有6×12=72种不同的站法。

对于数学运算里的排列组合类问题,只要掌握了方法,解题的时候就可以事半功倍,关键在于掌握方法后能不能熟练的去使用。所以,在笔试备考当中,排列组合类的问题一定要多做练习,灵活并熟练的运用各种方法。

在有些行测考试的数量关系里会出现这样一种题:有一群人排队取水,每个人取水的时间各不相同,最后让我们计算排队等待和取水时间总和的最小值是多少。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排队取水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个题目来初步了解一下:

例1:甲乙丙丁戊5个人去水房打水,分别需要2、4、7、10、13分钟,若只有一个水龙头,想5人打水和等待的时间之和最短,则最短时间为多少?

分析:5个人打水的总时间是不变的为2+4+7+10+13=36分钟,而等待时间受打水者的时间限制,只有打水者时间短,才能使等待时间短。所以让打水者速度从快到慢排队打水,则按照甲乙丙丁戊的顺序打水。甲先打2分钟,其他四人一共等待了2×4=8分钟,乙打水4分钟,剩下三人打水共等待了4×3=12分钟,丙打水7分钟,剩下两人打水共等待了7×2=14分钟,丁打水10分钟,最后一人等待10分钟,所以合计等待时间8+12+14+10=44分钟。则所求最短时间为36+44=80分钟。

总结:若只有一个水龙头,只需要按照打水时间从小到大排列,即可求出最短时间。

思考:若是两个水龙头应该怎么做呢?

例2:有7个人打水,分别需要2、5、7、9、13、15、19分钟,若有两个水龙头,想7人打水和等待的时间之和最短,则最短时间为多少?

分析:要想时间最短,两个水龙头就必须都充分利用起来,同时进行打水,那么最优化的情况就是打水时间尽可能平均分配到两个水龙头。则通过计算,打水总时间为2+5+7+9+13+15+19=70分钟,平均每个水龙头35分钟。则分配为2、5、13、15和7、9、19两组。然后根据上一题的分析,第一个水龙头最短时间为2×4+5×3+13×2+15=64分钟,第二个水龙头最短时间为7×3+9×2+19=58分钟,总最短时间为64+58=122分钟。

思考:若将例2的水龙头数量再加一个,变成三个水龙头,则打水和等待的时间之和最短,则最短时间为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