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壞脾氣,怎麼當領導

生就壞脾氣,怎麼當領導

行走職場,性情溫和、圓融無礙普遍受到待見,性情急躁、難以自控則會處處碰壁。古今中外,因為壞脾氣吃了大虧甚至丟了性命的例子,不勝枚舉。

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知老。”一個人如果兒時性格少受約束,成年後很難“樹大自直”。帶著壞脾氣踏入社會、進入職場,註定會經受漫長而殘酷的磨礪,想要成為一名領導者,遇到的挑戰和煩惱就會更多。

世界豐富多彩,溫潤如玉、千人一面也顯單調乏味。成功領導者的個性並非千篇一律,生就壞脾氣,並不意味著不能在職場中生存和發展。有幾個關鍵點至關重要:

1、正視性格缺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智的領導既要會欣賞、吸收他人性格中的長處,更要正視個人性格缺陷,對自我個性弱點缺乏認知是不成熟的。不管一個領導者能力多強、位置多高,脾氣急、火氣大、喜批評、愛放炮都不是什麼優點,只會讓管理系統中人際關係變得敏感、脆弱甚至緊張,對於領導行為和領導結果來說是存百害而少一利。對自己脾氣不加控制的結果註定會很悲催,吃虧是註定的,懸念在於吃多大的虧。

2、學會及時溝通

溝通是管理工作常態環節,包括向上溝通、平級溝通和向下溝通。對於一個脾氣不好的領導者來說,只要是自己脾氣導致的矛盾衝突,不論過錯在誰,不論理由多麼正當,都要及時、主動、有效進行溝通以化解分歧。只要溝通本意是善良的,一定會緩和緊張的人際關係,管理工作才會愈加順遂。對自己上司說“對不起”並不難,難的是向平級和下級,它體現一名領導者的胸襟、氣度和格局。勇於承擔過失的領導,一般會得到別人理解和包容,只是“對不起”的話說多了,那就是對不起自己而非他人。

3、調低做人重心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或者情緒完全失控,沒有人願意和上司發生衝突,這就說明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一個在上司面前唯唯諾諾、在下屬面前頤指氣使的人,是不可能獲得群眾威信的。懂得人格平等、尊重別人的領導,做人的重心就是找到了。反之,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認為自己總是對的,那就是重心失衡。領導者一旦做人定位出了問題,好脾氣也會變成壞脾氣。做官一時,做人一世,敬畏權力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4、堅守品質底線

脾氣是一名領導者的個性特徵。領導者的人格魅力中原本就包含性格因素。從本質上說,性格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人們只是容不得壞脾氣成為權力的衍生品。領導者的道德品質比性格脾氣更為重要。所謂“知性者同居”,家人、同學、親友能夠容忍你的壞脾氣,那是因為存在血緣、親情和友情關係。與此同理,如果友善真誠、敬業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得到認同,同僚、下屬也會接納你的秉性,與你真誠合作、和諧共事。假如一名領導者品行不端、心胸狹窄,哪怕脾氣再好、性格再溫和,也不會贏得別人的擁戴。

5、不斷自我修煉

情緒管理是領導者的基本功。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寫過“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說的就是一名領導者要情緒穩定。人們把某些個性鮮明的領導習慣稱為“性情中人”“個性官員”,大抵算是個中性詞而非褒獎之語。領導者掌握一定的權力資源,甚至可以左右下屬的榮辱進退,被領導者對其心有畏懼是正常的。但如果領導者肆意揮霍,對下屬、對群眾聲色俱厲,經常無端發脾氣,無限張揚任意妄為,個人威信降低不說,不出問題倒是不正常的。脾氣不僅是個人小節,它體現一名領導者的綜合素養,更不能職位升高、脾氣見長。從這個意義上說,磨鍊心性、提高修為是領導者的一生功課。

有志做領導或正在做領導的人,不妨體會一段順口溜:本事小、脾氣大,這樣領導很可怕;本事大,脾氣大,這樣領導當不大;本事大,脾氣小,這樣領導不得了。

生就壞脾氣,怎麼當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