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有調查機構統計過,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行人佔了25%,更注重行人保護的歐洲這一數據為14%,美國為12%。行人安全保護技術也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

而汽車引擎蓋上暗藏的許多玄機,其實是為保護行人而設計的。

引擎蓋凸起的輪廓線

汽車引擎蓋上基本都有凸起的輪廓線,除了有利於降低風阻,還可以提高引擎蓋的剛度,在發生碰撞時減輕彎折幅度,從而給行人預留更多的緩衝空間。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引擎蓋彈起功能

在絕大多數汽車與行人的碰撞事故中,一般行人下半身與車輛碰撞後,隨之而來的是頭部與發動機蓋甚至前擋風玻璃的激烈碰撞,而且往往頭部的撞擊最為致命。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因此,越來越多的車增加了彈起式發動機蓋,在車輛發生碰撞的瞬間,車輛會啟動發動機蓋彈升控制模塊,將發動機蓋的高度提升,尤其是靠近前擋風玻璃的地方。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通過這種方式,給行人的頭部撞擊提供一個緩衝的彈力,減少碰撞瞬間的傷害,同時避免以較大的衝擊力撞向擋風玻璃造成二次傷害。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這一技術在最新一代君威、皇冠以及沃爾沃的部分車型上都得到了應用。

行人安全氣囊

2012年日內瓦車展上市的新沃爾沃V40就已經首先配置了行人安全氣囊。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行人與車輛碰撞除了頭部與引擎蓋的重擊外,還可能與風擋下端邊緣以及A柱部分產生碰撞,彈起式引擎蓋能緩衝頭部與發動機罩下端堅硬部分的碰撞,卻不能降低其他位置碰撞的風險。

所以許多車型在車輛行人保護測試結果中,發動機蓋邊緣、A柱,擋風玻璃前沿都是高風險區。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而沃爾沃的這套行人安全氣囊能通過車身前部的7個傳感器將信號傳輸到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將對信號進行評估,若信號分析顯示碰撞到人的腿部,氣囊將自動張開。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從系統激活到完成充氣僅需幾十毫秒。而且在充氣狀態下,可覆蓋整個風擋的1/3以及A柱的1/2區域以保護行人的軀幹與頭部。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行人安全氣囊技術是發動機蓋緩衝技術的延伸,作為一次性的安全裝置,更換維修價格自然不低,不過配備了這種裝置的車型價格也不會低,買得起的也應該會買全險,產生的費用自然有保險公司承擔。

谷歌專利:粘性發動機蓋

如果說行人安全氣囊技術還不足以保護行人,比如行人被撞飛後容易造成二次傷害,那麼谷歌申請的這項專利或許能消除這個顧慮。

能讓行人被撞後不被撞飛,只有兩個可能:

一是撞進車裡了,不過顯然這種可能性在如今的夾層玻璃面前不太可能。

第二種可能就是不讓被撞的行人離開引擎蓋,而谷歌恰恰是這麼想的。

▼谷歌的粘性發動機蓋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谷歌公司在專利中這樣描述:

“理想的狀態時,汽車和行人發生碰撞時,能夠激活車輛引擎蓋上的粘合層,且幾近能夠立即粘附住被撞擊的行人,減少對行人造成的傷害。

行人在受到汽車撞擊後可能會一直貼在引擎蓋上,直到汽車司機(或無人駕駛的汽車本身)對事故作出反應後緊急制動,而這種瞬間或者說幾近瞬間激活的粘性技術將幫助限制行人的移動,防止因摔落產生的二次傷害。”

原來引擎蓋上隱藏這麼多安全功能!很多人把車開到報廢都不知道!

當然,谷歌的粘性發動機蓋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商用,到底有沒有用也沒確切的案例證明,想法雖好,但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

不管是彈起式發動機蓋,行人安全氣囊技術還是粘性發動機蓋,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就是觸發的精確性,否則撞個雞、鴨、狗什麼的就觸發了系統,成本高的同時還增加維修費用,這麼一來這些配置就顯得過於雞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