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国庆长假第二天

高速车车车车

景点人人人人

你在去____的路上?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还在犹豫的

给你推荐个好地方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老板!二两锅贴,要热的!”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南京人的一天

从二两牛肉锅贴和一碗牛肉汤开始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细长如月牙,

口感上下酥脆,

中间细腻绵软,

牛肉馅儿鲜嫩,

还有金黄欲滴的菜籽油……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师傅倾斜一定的角度,

不断地旋转铁盘,

时刻用小铲调整好锅贴的间隙。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被油浸润的锅贴,

镀上了一层金黄,

跟抹了颜料似的。

在重油的作用下,

锅贴的外皮变得酥脆。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吃牛肉锅贴的时候别玩手机!

牛肉锅贴里的汤汁饱满,

一不留神,

汁水就会顺着下巴流下来。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在南京没吃过七家湾锅贴,

有如在北京没看过升旗,

是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拖油瓶表现。

七家湾,

一个提起就让人不自觉咽口水的地方。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七家湾,东起红土桥与打钉巷口,跨鼎新路,西到仓巷与丁家巷口。七家湾已不再是老城南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子,两侧布满低矮的民房。

七家湾特色是熏牛肉、扁食、牛肉汤、牛肉煎包,还有那金陵盐水鸭。

但这里的故事,绝不止于美食,这里的文化有根有魂有灵性。

来历

七家湾的名字来源众说纷纭。

说法一:宰牛七姓。相传明初时,有陶、马、丁、姚、哈、莫、白七家回民在七家湾地区聚居,彼此以宰牛为业,后发展为巷,因巷形弯曲如环,故称“湾”。

南京地方志文献《元江宁乡土志》载:“七家湾者,指七家回教牵牛者而居。”

说法二:从龙七姓。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从其有功的七位回族将领集中安置在运渎河沿岸,以此七姓为基础建立了回回街,即今日七家湾。

这七姓,一说是哈、麻(马)、达、沈、帅、金、沙,另一说是:沙、火、沈、哈、米、李、金。

说法三:回地七姓。相传明永乐十一年,南京户部主事张班(又名简贵信),奉旨到宁夏镇压当地叛乱。得胜班师回朝时,他将当地的回民贵族带到南京安置,回民中有七大姓:陶、马、丁、姚、哈、莫、白,“七家湾”因此得名。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南京地方志文献《元江宁乡土志》

说法四:幸存七姓。民间传说明初时,现七家湾地区的居民们用“隐语刺君”,大为恼火,下令锦衣卫“屠其里”,仅存七家。

南京地方志文献《运渎桥道小志》载:“相传明太祖于上元夜,微行至此,见有画‘不缠足妇女怀抱西瓜’以刺马皇后者,大怒,令屠其里,门有张灯者,尽杀之,仅馀七户云。”但正史研究者对此一般一笑了之。

说法五:七家转弯。自东吴筑冶城始,朝天宫之南街巷密布,至元明时渐定形。时人常说,到这里街巷如迷宫,每过七户人家,就要转入另一条街巷,而此里东南西北又全是河(运渎河、内秦淮河、外秦淮河),故有“七家湾”之说。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七家湾历史悠久

延伸

解放前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卖鸡鸭,宰牛羊,跑经纪,窜五洋。”说的就是七家湾。

唐宋时期

随着“番客”、“胡商”到金陵经商,陆续有回民定居,成为南京回族“先民”。

元代

元代户籍制度,确立有“回回户”,不少“回回”人来到集庆路(辖今南京),逐渐居住在城南一带,为后来七家湾地区回民聚居奠定了基础。

明朝初年

朱元璋迁徙国内10万熟练手工业者聚集京师,其中,众多从事制革技艺的匠户多集中在七家湾一带,形成明代南京皮革制作中心,如皮市街(今评事街)、牛皮街(甘雨巷北段)、牛首巷等。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朱元璋

南京五中初中部冶城校区西围墙外的一条小巷,称狗皮山,南起安品街,北至酱棚营。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包是疏通运渎、挖泥堆砌而成。明代起,当地人多在此晒狗皮,渐渐地,这个小山包就有了自己的名字——狗皮山

如今在狗皮山还有一棵古银杏傲然挺立,保护牌上标有011号,揭示树龄超过150岁了,默默守护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同样南起安品街,北至红土桥菜场后门,原称常巷,后称大常巷。

传说明初,朱元璋把常遇春的精兵部队安扎在水西门内(车儿巷、糯米巷来历即此),常遇春也在大常巷建有府邸,因此得名。

牛首巷,有所谓“大小牛首巷”的说法。大牛首巷,东起鼎新桥,西至仓巷。相传明代起这里为南京的重要宰牛场,宰牛的师傅技术特别好,民间有“七家湾的牛——众人分了”的传说。后又分出一条小巷,称小牛首巷。

辉复巷,也有大小之分,初名就是“回回巷”,传久了变至现名。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大辉昨巷,相传明代起这里也是回民街

美食

下面是吃货关心的话题了。

大小牛首巷不仅宰牛出名,而且金陵盐水鸭也大有名头,“王厨”鸭子就位于此地。1993年拓宽建邺路时,大(小)牛首巷消失。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薛晓红 摄

这里还有个地名叫韩家苑,传清末一韩姓富户在此建房居住,因而得名。这韩姓大户是何人,史料没有确切说明。但清真韩复兴板鸭,南京却无人不晓。韩复兴板鸭店由韩连登创办,他祖籍河南,清同治元年前后因灾携家眷逃难至水西门,以给别人挑送鸭子为生。

经过几年打拼,在仓巷等处亮起“清真韩复兴板鸭店”招牌,声名远扬。

七家湾,

一个吃货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越是时间久远,

吃的越是情怀。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第八期

素材来源 | 美丽朝天宫、《周末》报、南京有个号

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