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名人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萌萌哒小柴柴


《笑傲江湖》里,君子剑岳不群在打败任我行之后,说了一句很屌的话:“谁是天下第一?是我!”

岳不群的虚伪,江湖人有目共睹,但想称第一,恐怕还嫩了点。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绝对颠覆你认知的伪君子。

一、三国影帝—刘备

“吾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刘备是也。”对,就是他,东汉末年演技最好的表演艺术家。

与敢作敢当的曹操比起来,刘备却恰恰相反,他到表现出一副“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的圣人姿态。

刘备的前半生可谓颠沛流离,为了寻找创业逆袭的机会,他几乎投靠过当时所有有名的大军阀,比如刘焉、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刘璋…这些人,都是刘备的老领导。

如果说吕布是三姓家奴,那么刘备应该是六姓嘉宾(算好,有三个同姓的),在刘天王面前,我们近代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也得自愧不如。

吕布对于刘备来说,是有恩的,但正是因为刘备背后的一句话,让曹操一狠心把吕布给杀了。

鲁迅先生对刘备的评价很到位:用一副不作恶的样子去作恶。

刘备打着仁义之师的旗号,说坚决不夺宗亲的地盘,结果不但抢了刘璋的地盘,还没收了人家的嫂子。

刘备凭着声情并茂的表演,说哭就哭的能耐,俘获了不少的追随者和粉丝,举着“兴复汉室”的招牌,最后做了蜀汉的开国皇帝。

但话说回来,在那样一个乱世,作为一个穷苦屌丝,要成功,就得会演。刘备仗着六七个人七八条枪,最后称霸一方,绝对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真豪杰。

如此功业,刘皇叔,奥斯卡欠你一座小金人。



二、南海圣人——康有为

毫无疑问,康有为是开眼看世界,最早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中国人。

对,就是那个戊戌变法失败后,闪跑的那个人。其他的六个真君子慷慨赴义时,而他,正在日本逍遥快活。

一边声色俱厉的反对一夫多妻制,一边却搂着六个小妾风流快活。

康老师专注于老牛吃嫩草,50岁高龄时,在美国娶了17岁的何小姐,那是他的第二个妾;后来又在日本娶了16岁的市冈鹤子,那是他的第三个小妾。

紧接着,康老师在玩小姑娘的道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57岁时,娶了17岁的廖氏;61岁时,娶了16岁的张氏。直到62岁那年,在湖上泛舟时,又看上了19岁的船娘,下半身一颤抖,又将她收入房中。

后来听说,由于小妾太美,康老师被他儿子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

就这德性,还敢自称圣人,这脸皮真不是一般的厚。

还是章太炎先生的那副对联写得好,

上联:国之将亡必有;

下联:老而不死是为。



三、大唐一帅——宋之问

虽然长得帅,写得一手好诗,却别想掩盖渣男伪君子的本质。

宋之问虚伪恶俗的事迹比较丰满,我们就只聊几个有趣的。

为了巴结一代女皇武则天,宋大诗人各种明示、暗示,愿意牺牲色相,做天后的男宠。

这家伙,不仅对自己的笔上功夫自信,对自己的床上功夫也是相当自信的。

而此时已60多岁的天后,势如猛虎,对仪表堂堂的宋大诗人还是有点感觉的,她曾感慨说: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

原来,因为口臭,宋之问被拒绝了,最终没能成为女神武则天的闺床密友,挺遗憾的。

宋之问见取悦武则天不成功,转身就去抱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的大腿。

朝堂上拍张易之兄弟马屁的人多了去,可我们的宋大诗人,愣是用他标新立异的手法,将马屁拍出了新高度,一个有权有势的大老爷们,亲手给张易之捧尿壶,真给诗人朋友们丢丑。

虽然长得帅,虽然有才,但是没有人格,结果就是个渣渣。

面对宋之问的这一系列反常表现,脑中不禁闪过一句话:垃圾食品一般都挺好吃,人渣一般也都挺好看。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伪君子的杀伤力比真小人可大多了。

每次看到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君子们在台上装B时,我总会低下头,不是我玩深沉,我是在看地上有没有板砖。

最后还是用《笑傲江湖》里的一句台词收尾吧:

大丈夫行事,行云流水,任意所至。


南宫寻欢


和大家说说历史上有名的两大“圣人”吧!第一位是打着实为“灭他人之欲,存自恃之理”,而美其名曰“灭人欲,存天理”旗号的大圣人朱熹;第二位自然是有着“南海圣人”之称的康有为。

朱熹的那些黑历史

单从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得承认朱熹的伟大与杰出,确实有值得我们敬佩之处。然而说到伦理道德,对朱熹还真是不敢恭维!虽然他打着“灭人欲,存天理”的响亮旗号,但却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不免令人叹息。

  1. 屈打妓女,陷害政敌。朱熹在任提举浙东刑狱的时候曾与知州唐仲友起了纠纷,一时间双方竟闹到了朝堂之上,由于双方僵持不下,为了能“击败”唐仲友,朱熹便开始从唐仲友的私事入手,他打听到唐仲友非常倾慕当时的江南名妓严蕊,于是他偷偷派人把严蕊抓来,对其用刑,希望严蕊能帮他做些伪证,没想到这个严蕊还真是个烈女子,尽管惨遭朱熹严刑,但宁死不从。朱熹的这件事,乃真小人之所为。后来朱熹和唐仲友也都因此事被孝宗皇帝而免职。
  2. 倡行缠足,轻视女性。现代有些人为朱熹变白,说缠足这一陋习不能让朱熹背锅,原因是女子裹脚的现象在宋代之前便曾出现,这一点固然不错,但真正使得这一陋习广泛发展的罪魁祸首非朱熹莫属。朱熹主张缠足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得很清楚:“朱文公守漳时,立法命之缠足极小,使不良于行,藉革其浇俗,故成今日之现象也。”,而且朱熹很多主张都有明显歧视女性之意,像“有所谓叛逃者,不待媒聘而潜相奔诱。”,这话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说就是女人没有恋爱的权利,不通过媒聘而私自嫁人的都是叛逃者,女人在朱子眼中显然成了财物罢了,虽说中国古代是“男尊女卑”不错,但作为一个传道治学之人,尽公然歧视女性,也实属不该。
  3. 纳妾尼姑。这事记载于《四朝闻见录》,该书杂叙了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作者是朱熹的同乡叶绍翁。此书中对于朱熹纳尼姑为妾的事有明确记载,在宋庆元二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列举了大量事实,揭露朱熹言行不一,其中就有指出朱熹曾带着两个漂亮尼姑外出旅游,并用甜言蜜语引诱她们,最后二人还俗做了朱熹的小妾。
  4. 迷信风水,毁人坟墓。朱熹对风水的“山环水抱,藏气聚风”之说深信不疑,他坚信祖宗坟墓的风水好了,后人才能福泽绵延,为此曾三次其父之坟,其母,其妻之坟也是他亲自选定,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不惜挖了他人的祖坟来安葬自己的亲人,全然不顾别人的祖宗曝尸荒野。和他所提倡的重义轻利的理学是自相违背的。
  5. 贪财好色。前面说到监察御史沈继祖指出了朱熹言行不一的大量事实,除了纳尼姑为妾外,还有说道朱熹的大儿媳在丈夫死后却怀了孕,至于为什么,大家自行脑补,再有便是以儿女婚嫁喜庆的机会,大肆收受红包礼金;以知名学者的招牌,开门办学并擅自提价,收取高额学费等等。

如果朱熹真是一股清流,想必不会惹来这一身骚!监察御史并不是好糊弄的,无凭无据不存在冤枉朱熹,而《四朝闻见录》的作者更是朱熹的同乡,没必要诽谤乡里名人,据清朝纪晓岚对《四朝闻见录》的评价,也多认为该书所记之事为事实,加之朱熹后来被贬官,主动上表谢罪来看,确有不端之行。

南海圣人康有为

这位被看做是开眼看世界,接受西方科学先进思想最早的中国人,其很多行径确实令人叹服。

  1. 戊戌变法失败,闪现逃跑。友人慷慨赴义,他却在日本逍遥快活。
  2. 自称自己为圣人,脸皮啊。。。。。。
  3. 提倡反对一夫多妻制,自己却拥有一妻六妾!特别是专注于老牛吃嫩草,50岁的康有为在美国娶了第二个小妾,17岁的何小姐,后来又在日本娶了第三个小妾,市冈鹤子16岁。57岁时,娶了年芳17岁的廖氏,61岁时,娶了第五位小妾张氏,张氏才16岁!60多岁的康有为在泛舟时又看上了19岁的船娘,又收到家中!哎

还是章太炎先生的那副对联写得好,上联:“国之将亡必有”,下联:“老而不死是为”!

你还知道那些“道貌岸然”的名人呢?记得留言分享哦!~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伪君子这个概念实在是有点模糊,想知道什么是伪君子,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君子?《诗经丨秦风》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这句话流传更广的说法是,君子温如玉,这大概就是古人对君子最好的阐释了吧。玉又有什么样的品德,能让古人如此赞美呢?

夫昔者,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队,礼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所以呢,古人眼中的君子,必须要仁、义、礼、智、信。如果符合这些要求,那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如果与这些条件相违背,那就是伪君子。

看到其他答主有说刘备、康有为、宋之问、朱熹等等,这些人固然自称是君子,可史书上对他们的鞭挞,依然是罄竹难书了。比如说鲁迅就这样形容过刘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说白了,连鲁迅都觉得刘备太假。

古往今来,所有人都把三皇五帝当成圣人,他们就是道德的标杆,就是君子的代言人。可惜人无完人,三皇五帝里边也有君子里的败类—伪君子,这个人就算舜帝。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帝便是舜。舜本出身贫寒,在上古时期,穷即原罪,是没有资格掌握部落的。可是舜有野心,他想主宰天下,他的野心被他爹发现了,怕连累家族,他爹几次想弄死他,可惜都没成功。

事情如果一直这样发展,我们也看不出舜帝的人渣属性。

后来,舜又是打鱼、又是种地、又是经商、又是制陶,渐渐的富有起来,同时也引起了尧帝的注意。由此,舜开始步步高升,渐渐接近部落的核心圈,最终掌握了部落大权。

掌握大权的舜帝,通过自己积攒的积蓄,买通尧帝身边的人。然后组织自己的力量,将尧帝的儿子丹朱杀死,又把尧帝囚禁起来,强迫尧帝禅让给他。除此以外,舜帝还接管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强娶做自己的老婆。

这样的人,怎么能称作天下明德?简直就是伪君子的典范!想必是舜帝的后人篡改了历史,强行为自己洗白。













山鬼祗树


有南海圣人之称的康有为就是最大的伪君子。

为什么说康有为是最大的伪君子呢,以史为鉴就从下面几点聊聊。

一,公车上书造假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康有为自称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在松筠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著名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也被认为是康有为最光彩的时刻。

可是事实上,这次行动康有为仅有众弟子支持,而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者均为其他人。

茅海建等不少学者则根据许多文献认为康有为所谓的组织举人联名上书,事实上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但是被康有为的派系不断地涂抹,篡改了历史,并被之前许多历史学家所接受。公车上书实则是由当时的翁同和、李鸿藻、汪鸣銮等京城高官发动组织,目的是阻挠《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戊戌变法胡闹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候提出许多不可思议的政策,比如将国家大权交给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和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伊藤与李提摩太向康有为提议建立“中美英日合邦”。康有为同意了!于是在康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1897年9月20日(八月初五)上书光绪皇帝:“

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另一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9月21日(八月初六)上书言道:“渠(李提摩太)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

打算将中国军事、财税、外交的国家大权,全部交给日本人和英国人手里。

更不用说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而康有为此时早已经跑到日本躲起来了。

三、篡改遗诏,反对革命


光绪皇帝曾经给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一份诏书,上面有“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等语。

戊戌变法失败后,遗诏上面的人都死于变法,康有为于是伪造遗诏,自称持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要求大家组织捐款,组织保皇会,反对孙中山革命。

康有为拿着莫须有的遗诏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1898年至1913年的16年间,康有为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美、英、法、意、加拿大、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日本、新加坡、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康有为骗取了大量金钱财物,康有为先后开办了十余家企业。1904年,康有为还在瑞典买下了一个小岛,并在岛上搭建了中国式的园林建筑“北海草堂”。

康有为的骗局直到杨锐之子杨庆昶将密诏上缴光绪帝的弟弟摄政王载沣,康有为篡改密诏敛财的事情才真相大白。

四、私德混乱


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康有为此时落魄上海,不思悔改,反而天天狎妓,却无钱偿嫖资。被群妓联合到康有为所住的客栈讨债,康有为竟然偷偷躲到船上打算往广东逃。

上船之日,得到消息的各妓家都到船上来找,结果搜了半天找不到。等到开船后,有水手看见船板内有人,大惊,呼众人来看,正是康有为先生。后来,有人写诗讽之:“

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

另外野史中还传说康有为在七十岁时为了宝刀不老,竟然移植黑猩猩睾丸,结果发生排异反应,最终暴毙身亡。

此事暂且不论真假,但是花甲之年的康有为强娶十八岁的小妾一事却是千真万确。

所以说,康有为这样的人算是最大的伪君子吧!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好玩的历史知识!


以史为鉴


要说历史上最称得上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那么接下来我要讲解的这几个人可以说是最当之无愧的伪君子!

“ 南海圣人”~康有为

康有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组织过公车上书,这样的大型政治运动。这是他有关“南海圣人”的称号的来源。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举办过如此大型的政治运动的头号人物,也曾一直主张一夫一妻制的制度!但是自从维新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他便开始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海外拥有妻妾六人,其中还有一人是日本女人!因此他获得了“风流圣人”的称号。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生梁启超从此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并且呢,在后来梁启超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的老师!

下面这句话是在康有为死后。他的弟子好不避讳的用以评价其老师的言语。

——“先生日美戒杀,而日食肉;亦称一夫一妻之公,而以无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独立;日言人类平等,而好役婢仆……凡此皆若甚相反者。”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如此一来,请看康有为的为人,实际上是有非常严重的问题。之前的人们或许仅仅只是看到了其在维新运动中的巨大作用!故曰康乃伪君子 也!

“一代明君康熙大帝”

话说这康熙大帝,被后人成为一代明君!是康熙带领清朝结束了明清之际的混乱与动荡,带着大清子民走向了和平与安定!



但是在这过程中,康熙大帝的做法却令人不耻。原本的康熙大帝在建立清王朝之后,本来想要灭绝是皇室后裔,但是没有找到他们!于是他下达了有关不杀明朝后裔的命令。借此手段引出了明朝后是皇室后裔,但是为了斩草除根,他将这些人几乎斩尽杀绝!面对康熙大帝的这样的做法,着实 与其一朝皇帝的身份不符。

故曰康熙大帝乃伪君子也!

大家好,我是究史鸟🐦!喜欢关注历史细节,欢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问题哦(⊙o⊙)哦!有兴趣的朋友,点击右上角关注,与我共聊历史哦😜😜😜


趣闻鸟


关于历史上的道貌岸然之人,私德小恶一般为众人记挂,大奸大恶却少有人知。

一、曹操。可能有人好奇,曹操不就是大家熟知的奸雄吗?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直广为流传,不过说到曹操的·道貌岸然,是针对于他的具体言行。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直被视为曹操对于民众悲悯之心的体现,然而曹操一边写诗句中流露出对饱受战祸的民众的悲悯,另一边却在大肆屠城,最典型的一例则是徐州屠城。据《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彭城之战,曹操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之不留,陶谦据武原,曹操不能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二、陆逊。一些网友称陆逊为贤相良臣,陆逊被孙权活活气死一事,更是给陆逊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却无视陆逊因残虐而为史官特意批判之事。嘉禾五年,孙权北征不利,然而孙权已经退还,陆逊下令,吴军攻击魏国未设防城市石阳,石阳市盛,民众猝不及防,闻吴军至,惊骇之下欲逃入城中不得,魏守军关门不止,不得不砍杀已民,以关城门,而未来得及进城的民众,受到吴军屠戮,仅千余人获生。石阳民众无辜受戮,陆逊遂下令抚恤生还民众,因而史官批判其既失用兵之道,远不如诸葛亮用兵,横使无辜民众遭祸,即使有所抚恤,与残林覆巢保全遗留幼鸟有什么区别,“曲惠小仁,何补大虐”,无怪乎三代而亡,正是此次杀戮的报应。

三、孙立人。孙立人堪称抗日名将,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然而孙立人虽然战功卓著,治军之道却不敢苟同,军纪败坏,劫掠民众。抗战胜利之后,孙立人纵容新一军在广州横行霸道,明抢暗劫,致使全市风声鹤唳,鸡犬不宁,人怨沸腾,市民对于新一军的恐惧更甚于日军,人皆呼之为新日军。对于现象,孙立人不但不思改悔,约束军士,竟厚颜无耻道:“广东人分外刻薄,我军过去驻暹缅时,当地华侨对我们非常客气,解衣推食,我们士兵要什么,就拿什么,随便取用,来到广州要些东西,就说我们军纪不好,岂有此理。”反而受害民众亏待了新一军一般,颇有几分“老子劳苦功高,在外面吃饭从不给钱,拿你三瓜两枣怎么了”的流氓味道。


娱之视界


不能忘记这位老兄——唐朝著名诗人宋之问。

↑多少游子都有有这样的感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小编远离家乡多年,每年回去看望父母亲戚的时候,走进村子里,就会情不自禁生出一种感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一千古名句,就是宋之问写的。

宋之问不但诗写得好,还长得一表人才,堂堂君子之风,可惜他的人品,完全可以归类为最渣的那一类。

那么,宋之问做了哪些卑鄙龌龊,甚至不知廉耻,凶残阴刻的事迹呢?

1、他杀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

↑刘希夷,是宋之问的外甥↑

刘希夷,公元651年出生在河南汝州,他只比宋之问小五岁,但按辈分来说,是宋之问的外甥。

刘希夷年纪轻轻就显露出杰出的才华,公元675年,24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但刘希夷不喜为官,只乐意当一个文艺青年,他独自一人入巴蜀,游三峡,下扬州,体验着人生的美好。

公元679年,刘希夷写下了一首《代悲白头翁》,并把这首诗给他舅舅宋之问过目,其中有一句堪称千古名句,无人不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得知这首诗尚不为外人所知,于是让刘希夷把这句诗给他用,刘希夷起初答应了,但后来又反悔,并且此事闹到了外面,让别人知道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宋之问恼羞成怒,于是他唆使仆人用土袋压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韦绚的《宾客嘉话录》记载:“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

当然,此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毕竟为了两句诗就活活把外甥闷死,这简直禽兽不如。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实锤了——

2、宋之问做官的年代,正是武则天在位,宋之问就去巴结武则天,各种明示暗示想当武则天的男宠,看来宋之问对自己的床上功夫还是挺自信的。

宋之问还特别写了一首诗送给武则天,《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指的就是武则天,当时武则天已经六十多岁了。

↑因为口臭,宋之问没能成为武则天的闺床密友↑

武则天收到这首诗后,和崇文馆学士崔融谈到宋之问,武则天感慨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原来,武则天不是不想亲近宋之问,而是因为宋之问有严重的口臭毛病,让武则天不敢亲近,此事成为宋之问一生的耻辱,但也是自取其辱啊。

3、宋之问眼见不能取悦武则天,就转而取悦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当时朝堂之上给张易之兄弟拍马屁的人多了去了,可宋之问愣是用他的特立独行,拍马屁拍出了新境界——他亲手给张易之捧尿壶!“天下丑其行”。

4、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三月,张仲之与王同皎等人密谋暗杀武三思。宋之问为了立功,派侄子和外甥赶到武三思那里报信,暗杀事遂败露。宋之问不久就以功升为鸿胪丞,官至考工员外郎,修文馆学士。

偷风报信,踩着别人尸体往上爬,对政治墙头草宋之问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唐睿宗最终赐死了政治墙头草宋之问↑

可宋之问终有失算的时候,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派中,站到了太平公主这一边,站错了队伍,后果自然是严重的,他先是以知贡举时贪贿,被人告发,景龙三年(公元709年),被贬为岳州长史。唐睿宗李旦继位后,宋之问被流放到钦州,很快被赐死于桂州。

这位诗才不凡,人品极烂的大诗人,当年写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时候,并不是出自对家乡的复杂情感,更多是因为他在由贬嫡地返回京城途中,路过他年轻时隐居的家乡——陆浑山庄,感慨起他人生的跌落起伏,

诗确实是好诗,但我们不能忘记,他这个人的确是个渣渣。


我见青史多妩媚


这个不太好举,说谁都行。一般用来指责别人,而别人也不好辩驳(最适合扣帽子)。下面解释一下:

先要定义什么是伪君子。顾名思义外表是君子实际不是君子。那么问题来了,外表是君子,你又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所以伪君子不得而知。

一般认为原来看似一个君子,后来成了小人。所以往前推,那么以前也非出自真心,所以叫伪君子。但是,这只是推测不能知道他以前是否出自真心。

综上,君子是出自真心而有德行。伪君子是有德行不出自真心。小人是无德行亦不出自真心。

如此说来,凡为君子者都可能是伪君子。一存真心就是诚,一失真心就是伪。七十子之徒,颜渊可以三个月不违仁,其余日月至焉而已矣。可见,其为伪君子时候多,为君子的时候少。

我们说君子,伪君子,小人。只是从其人表现出来的德行判断。伪君子是对小人偶尔的君子之行的否定。因为,伪君子求全责备,所以比小人更等而下之。

总结,我们只就当下其人德行判断其为君子或者小人。不必臆测以往,所谓既往不咎。

所以依此定义,就可以举例了。

一,清朝大兴文字狱,是小人。同时也做了些好事,是君子。据事实可以合理推测,历代清帝王为伪君子。

二,三代以下的统治者都可以推测为伪君子。皆假仁义者也。

三,个人就很难说了。君子可能无仁心,小人也可能一时有仁心。所以见孺子将入井,人皆生恻隐之心。所以,只看他德行为君子就视其当时为君子,为小人亦然。不必求全责备,否定其有一时的仁心。

四,确实有没真心而有德行,求好处的人。这种人不容易知道,假如推测可靠,那其当时就是伪君子。比如对自己父母不孝,而能孝顺别人的父母,如是可推断其为伪也。


天有恒道


白居易。一方面他同情穷人,曾经写下《卖炭翁》、《观刈麦》等等脍炙人口的诗,一方面他非常好色,买来十几岁的女孩当玩物(连小妾的地位都没有),过十年八年就连同家里的老马一起卖掉,并恬不知耻地写诗记下来。


海上清风8070


王莽,道貌岸然到了极致,甚至不惜杀了自己的2个儿子,简直叹为观止。

王莽出身外戚世家,可以说是喊着金汤勺出生的,标准的官二代,不过,他的表现和一般的王家人不一样。

其他外企身居高位,趾高气扬,为非作歹;可王莽不,他的亲和力很强,总是礼贤下士、善待百姓、行为谨慎。

这王莽在西汉晚期简直清流般的存在,对内,精心侍奉母亲和寡嫂,照顾各位叔伯和侄子,礼数周到。对外,积极接济穷人,经常搞一些慈善事业。

时间一久,王莽就成为街头巷尾、朝堂内外、田间地头的达官贵人和平头百姓争相议论和称颂的道德模范了。他的道德感召力甚至超过了朝堂那些大员们。

王家的叔叔辈里有很多王侯将相,自然对这个出类拔萃的晚辈也很欣赏,和皇帝一起,好好栽培他,从此王莽一路扶摇直上,在38岁就做了大司马

虽然做了大官,王莽还是很低调,工作上很努力,生活上很低调,王莽的夫人衣着简朴,让官员甚至误认为是王家的奴仆。

不过后来汉成帝去世了,新帝继位,王家不再是得势的外戚家族了,王莽也退回自己的封地,谨慎地隐居起来。

不过,好巧不巧,他的次子王获失手杀了一个家奴,本来嘛,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在古代,家奴的命都不值钱,最多影响一些家族声誉吧,赔点钱就完了。

可王莽对这件事很重视,这名声是王莽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啊,对此,一点瑕疵都不能有。

于是,王莽逼儿子自杀,然后大肆传播这件“大义灭亲”的好人好事,王莽的名声再次扬名民间。

在民意的影响下和大臣们的推动下,连汉哀帝都不得不重新征召王莽回长安,虽然也没给什么实权,但至少王莽有了再次崛起的可能。

汉哀帝当了7年皇帝就死了,王家再次得势,王莽再次被封为大司马,掌控禁军,他拥立7岁的汉平帝登基,并代理政务,一时间得到朝野拥护和称赞。

此时,王莽已经开始显露自己的真面目,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权力悄悄地排除异己,另一方面继续收买人心,继续扮演“圣人”的角色。

汉平帝登基,他的母亲所属的卫氏外戚家族也想扩大权势,王莽就把卫氏家族封到了中山国,并禁止他们回京,以免他们染指权力。

王莽的长子王宇不理解,觉得老爹这么做,不是明摆着得罪汉平帝么?老爹在儿子心目中一直是“圣人”啊。

王宇屡次劝解,可老爹不听,这王宇居然想了个狗血的办法,他找人把狗血泼在王莽的大门上,想以这个作为凶兆,来劝解王莽,甚至劝老爹把权力还给卫氏家族,毕竟父亲一直是道德表率。

但办事的人不靠谱,泼狗血的时候被王家人发现了,王莽心一狠,杀了自己的儿子,随后把此事嫁祸给卫氏家族,把卫氏灭族,并连带着消灭了大批自己的政敌。

王莽杀子,还嫁祸于人,他不以为耻,反而把这事写成称颂文章,描绘成王莽“大义灭亲”的伟大壮举,并把此文章发往全国各地,让地方官员频繁宣传

渐渐地,王莽在一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最终篡夺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