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起到一定正面效果,但長期作用還很難界定。
技術手段被證實可以用於自閉症的治療。斯坦福大學 8 月 2 日的一項研究認為,智能眼鏡 Google Glass 能夠幫助自閉症兒童緩解症狀。耶魯大學 8 月 22日的一篇文章也說,機器人可以提高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所謂的技術方式,其實是通過遊戲使兒童更容易識別表情、理解情緒。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又叫“孤獨症”。患者在社交、溝通、興趣以及行為模式方面存在障礙,表現為患者在和外界的交往時深感無力。當他們身處社會,很難保持與他人目光接觸,也無法通過視覺或聽覺直接識別他人的情緒、判斷對方表情的含義。
“他們很難進行面對面的接觸,也並不能真正理解表情所代表的情感差異,這也是現今許多行為療法所關注的兩個主要缺陷。”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兒科和生物醫學數據科學教授 Dennis Wall 說。因此一旦自閉症患者能夠讀懂對方的表情含義,也就等於向痊癒邁出一大步。
這樣的干預治療越早開始越好。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儘早開始治療(5 歲之前)和高強度治療(每週 30-40 小時)可獲得最佳結果。華盛頓大學的另一項研究更是將干預的最佳時期向前推進,甚至提早至 18 個月大,結果表明,這時的干預對於提高智商、語言能力和社交互動是有效的。
不過傳統治療方法消耗時間、資源和人力,給家庭和護理人員帶來巨大壓力。比如較為常見的強化行為療法,患者要接受治療師一對一輔導。“問題在於自閉症患兒太多,而受過訓練的治療師太少,導致許多孩子長期在等待治療的候補名單之上,病情日益加重。” Dennis Wall 解釋說。
技術手段能起到的正面作用就在這。
比如 Google Glass,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應用,將自閉症兒童看到的面孔與表情簡化為表情符號,傳遞出表情背後的真實含義。Google Glass 是一種增強顯示設備,將虛擬圖像和現實圖像疊加,患者戴上眼鏡,一方面可在正常環境中進行互動,另一方面可以即時看到被簡化的表情符號。
當鏡頭捕捉到人臉後,眼鏡就會顯示出一個綠色的盒子說,“你找到了一張臉。”一會兒之後,代表著含義的表情符號就彈了出來。
斯坦福的應用還有遊戲模式——“猜測我的情感”。父母露出一個微笑,孩子來進行猜測,或是孩子們給父母描述自己的情緒,父母要成功地表現出來。這也是增強表情理解的過程。
耶魯大學的社交機器人也是基於類似的模式,他們用到 Jibo 公司生產的桌面互動機器人,它的“臉”是一個黑色的屏幕,一雙眼睛在上面閃爍,指示著快樂和悲傷。它可以響應聲音命令, 360 度旋轉身體和頭部,總之它能將複雜的表情信息轉化為簡單直接的圖像符號。
兩項研究均被證明有所成效,參與者在接受治療後或多或少都有了起色。Google Glass 的14名參與者中,有 4 名兒童的自閉症程度從“嚴重”降至“中度”,1 名從“中度”到“輕度”,但 Dennis Wall 說,由於該研究沒有控制組,因此效果仍待考量。
而與社交機器人互動的 12 名小朋友在沒有機器人的情況下,也能順利地與外界溝通。不過在實驗結束一個月後,兒童又需要更多提示才能溝通,效果逐漸減弱。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機器人治療”這一方式新穎簡潔,而實際溝通並非如此容易。
瞭解人工智能☟☟☟☟戳
閱讀更多 優就業花花老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