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風險傳導——當下企業加速衰退的催化劑(原創)

反向風險傳導——當下企業加速衰退的催化劑(原創)

總體而言,企業風險可以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大類。除此之外,還有稅務風險、法律風險等一系列衍生風險。

經營風險是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不為市場接受所產生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無法按時償付到期債務所產生的風險。兩者緊密聯繫、相互轉換。

從風險產生的途徑分析,可分為正向風險傳導途徑反向風險傳導途徑兩類。時下很多企業正面臨著由反向風險傳導途徑引發的災難性風險。

正向風險傳導引發的風險和應對辦法

反向風險傳導——當下企業加速衰退的催化劑(原創)

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因質量、功能、消費需求升級、或競爭對手擠壓等各種原因,無法再為市場接受時,即意味著企業面臨經營風險。一方面,企業大量的資金被庫存佔用,沒有足夠的資金用於產品的研發、升級換代。有的企業甚至陷入到連日常的運營都難以維持的境地。要突破這樣的被動局面,唯有對外融資;另一方面,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債務、稅款,需要按時償還、繳納。但由於現金流嚴重不足,企業根本無力償付。進而引發財務風險、稅務風險、法律風險等一系列風險。當企業同時面臨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時,通常很難獲得外部融資。其風險傳導途徑表現為:

從最務實的角度考慮,要想快速解決由經營風險引發的資金短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對部分資產進行變現。如存貨的大幅降價,變賣部分非核心資產,迅速回籠資金解困;與此同時,與債權人就債務償還時間、條件、利息重新進行談判,爭取債務和解。當然,這些辦法只能使企業暫時渡過危機,要想徹底扭轉局面,還得對企業戰略、管理、經營進行深度的調整。

反向風險傳導——當下企業加速衰退的催化劑(原創)

反向風險傳導——由獨立於企業基本面的財務風險強行引發的經營風險、系列衍生風險

反向風險傳導——當下企業加速衰退的催化劑(原創)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一夜暴富,身家暴漲的信息令人眼花繚亂。這也是考驗企業家定力的時代。實體制造業從產品的研發、試產、正式投入、市場接受、產品盈利、資金回籠,需要較長的週期。部分企業家耐不住寂寞,在沒有冷靜思考的情況下,轉而熱衷於房地產、或其它能能迅速暴富的行當。忽視主業,除了把大量的主業資金用於其它業務外,還以主業的名義進行大量的債務性融資。其規模遠遠超出了主業資金的承受能力、及資產規模。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這些融資中有很多是短期的債務性融資,進而出現了債務與資產的錯配。在主業由於缺少後續資金的持續投入,早已羸弱不堪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將

強行引發經營風險,及系列衍生風險。對企業的傷害,極可能是致命的。為了不至於崩盤、讓神話續寫。唯一的辦法就是“借新還舊”。因為這時主業產生的現金流,恐怕早已連債務利息都無法覆蓋了。很多企業為此患上了“債務依賴症”,主業徹底荒廢。債務的雪球越滾越大,直至把企業和企業家徹底拖垮。

反向風險傳導——當下企業加速衰退的催化劑(原創)

區別與傷害

這兩種風險傳導途徑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企業正常的經營邏輯。決策者立足於主業的經營,但由於戰略、決策、管理等原因,使得產品失去了市場的認可。更準確地說,是失去了主流市場的認可。但不代表其產品完全沒有市場;另一方面,專注於主業的企業,通常擁有完整的技術、人才團隊,一旦挺過危機,重新調整戰略,增強管理,企業重生的機率比較大。

而後者恰恰與此相反。當決策者忽視主業,轉而尋求更高回報的業務時,變化的不僅是業務的內涵,更是決策者的經營邏輯。主業的盈利能力、市場份額、需求變化,已不再是決策者最為關心的。什麼業務回報更高、收益更快、投資多少、錢從哪裡來,現有業務與回報更高的業務如何捆綁經營進而獲得更多的融資?才是決策者真正關心的。正是這種經營邏輯的轉變,導致決策者隨後作出了一系列足以致命的決策。因為決策者在浮躁的心態下,很難看清事實的真相,很容易進行盲目的決策。

當然,在正常的經營邏輯和風險傳導途徑下,也同樣有很多的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但問題在於,企業自正式成立的時刻起,就已經不完全是個人的了。除了滿足經營者個人的財富需求外,企業更多的還承擔了社會的功能與使命。

就這點而言,後者於經營者個人、於社會造成的傷害,都要比前者大得多。

反向風險傳導——當下企業加速衰退的催化劑(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