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疫苗如何預防疾病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有精闢論述:“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中醫經典對治未病的認識是何等深刻。

古代沒有疫苗如何預防疾病

可見民間習俗與疾病的預防在古代就十分盛行,認識到治未發之病的積極意義。最早疾病預防應是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在端午插艾草,懸菖蒲,燃點艾蒿和松柏枝等,使其薰香驅蚊避疫,為夏日驅病防病,促進人們身體健康。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夏季毒蟲及有毒動物活動十分頻繁,古人視蛇、蜈蚣、全蠍、壁虎、蟾蜍為侵襲人的害蟲毒物,有“五毒”之說。為了避“五毒”在房前屋角有灑雄黃酒的習俗;並將雄黃酒泡獨蒜塗搽小孩頭額、手腳部位,使毒蟲不會近身,遠離時疫及惡瘡等。

古代沒有疫苗如何預防疾病

古代傳染病流行肆虐,故在五月購回以辛香類中藥如:公丁香、甘松、良姜、肉桂、冰片、雄黃、菖蒲、艾絨、白芷等藥共為細末,做成香囊,給小孩佩戴。香囊香氣撲鼻,小孩十分喜愛,故做得很精緻,其實是為了避疫,減少傳染病的侵襲,因為這些藥都具有殺菌作用。

在夏季為了提高身體素質,人們開展了一系列體育比賽活動,如劃龍船、比武、擊球、盪鞦韆、摔跤、登山、游泳等項目,也是一種增強體質;防禦疾病的好習慣。

古代沒有疫苗如何預防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