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国家战略之十一:石原式狂堵

石原还预见到“最终兵器”的即将出现。这种兵器的速度极快,打击范围带有洲际性,能在瞬间形成难以想象的巨大破坏,是唯一可以将现代战争从持久战形态转变为速决战的手段。到时候,太平洋和西伯利亚的穿越都将不再是难事。战争将真正带有全球性。因而,石原主张,半工业化的日本应在“最终兵器”诞生前,尽量扩张势力,完成向“国防国家”的转型,做好最终决战的准备,在扩张的方向上,他特别注重东亚大陆。他认为,必须控制住“满洲”,才能将中、蒙、苏势力分割开来,进而整合大陆资源,实现“国防国家”的建设大计。但在控制了“满洲”之后,则应适可而止,充分吸收消化扩张成果,等待有利时机,再冲出苏美包围圈。

二战中日本国家战略之十一:石原式狂堵

美国援华飞虎队战斗机,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

然而,石原终究只是一个“半现代”的人物。他一生未能实现战略直觉向科学化、学理化、系统化的现代战略思维的转变,这使得他的思想中存在巨大的盲区。

二战中日本国家战略之十一:石原式狂堵

盟军在异国他乡勇猛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作为一个虔诚的日莲宗信徒,石原显然未能协调好宗教信仰与战略理性之间的关系。他从未能洞悉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客观实质及其微妙影响。他总是将国际博弈简化为宗教战争式的善恶大决战,将战争看作促成人类大一统的机运。用他的话说,人类的最终命运将由东洋王道与西洋霸道的总决战来决定。战场就在太平洋上,时间是1970年前后,届时,日本将代表王道精神,对战代表西洋霸道的美国。如果日本胜利,就可以“让日本的天皇成为世界的天皇”。可是,究竟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石原从来没有进行过解释,不仅从未形成准确的定义,连较清晰的概念都未形成。

二战中日本国家战略之十一:石原式狂堵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投入中国战场的坦克,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威胁

此外,何以日美会分别成为这两种精神的代表,决战又为什么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太平洋上,更关键的是,所谓“最终兵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其建立在何种科学原理基础之上,日本又该如何发展?所有这些,虽然同样从未解释,而是充斥着“我认为”“我觉得”“我相信”“我预感”-------其思维与其说像一个现代战略家,不如说更像一个穿越自农业文明时代的宗教领袖。这就是其在世界战略界中始终处于边缘人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彻底的怪胎。

二战中日本国家战略之十一:石原式狂堵

日本在中国战场使用的装甲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