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百姓在明朝敢抗税到了清朝就怂了

为什么老百姓在明朝敢抗税到了清朝就怂了

明末清初一代文豪金圣叹说,在明末时老百姓抗税成习惯了,过的极舒坦,入清以后继续抗税,立刻被抓了砍头。至于乾隆驾崩时还闹的欢的白莲教大起义,导火索也是清朝催“缓征”,把老百姓活活催反了。

如万历二十七年四月,临清市民一万多人揪打税使马堂,烧税署,残忍的杀死了三十七名国家税务人员。万历三十年,云南暴民把矿税太监杨荣丢入烈火中焚烧,还杀死了二百余名直接受皇帝指派的税务人员。

可到了清朝顺治十七年,苏州吴县县令任维初对百姓严刑催交赋税,当场杖毙一人。畏于清朝的屠城手段 ,吴县百姓无力反抗。于是求文人牵头,作《卷堂文》到文庙中哭诉。清政府将起草人文豪金圣叹拘捕和倪用宾、沈琅、顾伟业、张韩、束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章培、周江、徐玠、叶琪、薛尔张、姚刚、丁子伟、王仲儒、唐尧治、冯郅等十七人一同处死,是为清初著名的“哭庙案”。

经过这场震慑朝野的“哭庙案”,清朝在税收上再也没有遇到稍有反抗的现象了。此后清朝在征收指捐、借捐、亩捐、房捐、铺捐、船捐、盐捐、米捐、饷捐、卡捐、炮船捐、堤工捐、板厘捐、活厘捐、草捐、芦荡捐、落地捐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时,老百姓们已经跟奴隶一样完全麻木任打任杀了。

有意思的是杀害文豪金圣叹的就是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哪个‘’宁死不屈‘’的朱国治。朱国治,清朝汉军正黄旗人,顺治十六年,任江苏巡抚,在任时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顺治十八年疏言苏、松、常、镇四府欠赋绅衿万余,均为抗粮,后全部褫革是为“奏销案”。

又在哭庙案中,罗织罪名杀害苏州金圣叹、倪用宾等人。朱国治将哭庙文的起草人金圣叹作做为首犯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被判死罪,在南京三山街执刑。康熙十二年在云南被吴三桂起兵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