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我是大醫生,和我一起學健康,漲姿勢~


冠心病又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性狹窄,而導致心肌缺血的一類疾病。在手術治療方面,主要包括心臟支架植入手術和搭橋手術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心臟搭橋手術和支架手術相比,其預後效果和病變的類型、手術的操作和術者的技術等因素密切相關。換言之,在術者水平技術一致的前提下,其預後好壞與否,主要是和病變的類型相關。

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心臟支架植入手術是由心內科完成的,是一種微創手術,不需要開胸,而搭橋手術是由心外科醫生完成的,是一種需要開胸的有創手術。不難理解,從患者層面,很多患者願意選擇微創的心臟支架手術,因為創傷較小。

然而,對於一些複雜的特殊情況的血管病變來說,心臟支架手術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如說,嚴重的左主幹+三支病變,多支鈣化性病變等,如果行心臟支架手術的話,可能會出現支架數量過多、支架貼壁不良等問題。

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所以,在專業層面,醫生會根據特殊的評分系統來評估,哪一種手術方式對患者來說,能更加獲益,包括費用方面。

總而言之,冠心病患者應該選擇哪一種術式,應該由醫生根據病變情況而定。一些搭橋手術患者的預後很好,效果並不亞於心臟支架手術,所以,也不必恐懼開胸手術。

搭橋和支架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俗稱“搭橋”

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冠脈搭橋是取患者自身的大隱靜脈、橈動脈或乳內動脈等,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重新建立一條血管通道,使血液繞過狹窄部位到達遠端,從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

1、搭大隱靜脈橋:先從腿上取靜脈血管,一頭連在主動脈上,一頭連在冠狀動脈上,哪段冠脈缺血,就連到哪段上。一般搭橋的病人要搭2-3根靜脈橋。所以要求腿上的靜脈血管要好,才能有材料可取。另外此種橋搭完後,5年閉塞率達到50%。

2、搭乳內動脈橋:從自身胸骨下游離出一根動脈,叫左乳內動脈。遠端搭到冠狀動脈的前降支(人體最重要的冠狀動脈,負責給心肌供血50~70%)的中遠段。這種橋10年通暢率90%,但是每個人只能搭一根。

3、橈動脈橋:取左手橈動脈,當做靜脈樣用,搭到冠狀動脈上。此種橋應用較少。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俗稱“支架”

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通過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導入球囊,擴張冠狀動脈的狹窄處,然後植入支架,把病變部位的血管撐起來,以此來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

到底如何選擇?

1、搭橋和支架的優缺點

搭 橋

優點:一般而言,外科搭橋手術療效確切、費用低廉,技術成熟。在國內大的心臟中心,手術成功率超過99%,動脈橋的血管十年通暢率能達到90%,此治療方法堪稱經典。

缺點:手術時需要打開胸腔,病人痛苦大,住院時間長,尤其是對高齡病人或者合併其他器官問題的時候,依然存在出現併發症的可能

支 架

優點:支架手術創傷小,病人恢復快,立竿見影,往往植入支架第三天病人就可出院,住院時間較短。

缺點:費用比較高,而且存在一定比例再狹窄的可能,出院後若不改變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仍然存在疾病“復發”的可能。

2、看血管條件

這也是核心所在。舉例子而言,如果只是一根血管相對簡單的病變,那麼毋庸置疑,支架植入術肯定是第一選擇,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預後好;當然,針對單獨前降支病變,目前也可選擇不開胸機器人搭橋的,但目前不是主流。

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相反,如果患者的冠脈病變呈嚴重瀰漫鈣化、扭曲,合併支架術式複雜(左主幹、分叉、慢性閉塞等),(Syntax評分33分以上),指南傾向於搭橋治療,但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目前支架手術技術進展迅猛,複雜術式(左主幹、分叉、慢性閉塞)成功率、安全性均非常之高,也可以選擇支架治療。

3、看患者自身情況

外科搭橋手術術前要充分評估患者的手術風險,如EuroScore評分,高風險因素包括高齡、腎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臟外科手術病史、心衰、陳舊心梗病史、手術複雜程度等等,高風險的患者外科手術是禁忌的,所以很多患者本身就不具備外科手術的條件。

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支架植入術創傷小,對上述高風險的患者均可以安全的實施。另外,針對一些老老年(80歲以上)、腫瘤晚期、亟待非心臟外科手術等患者,他們需要改善生活質量,保證手術麻醉,所以非完全性血運重建是可取的,也就是說存在瀰漫、多處冠脈狹窄,挑選最重的狹窄處(罪犯病變)放置短支架,就能有效緩解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承受非心臟外科手術。

4、看預後

支架植入術與搭橋手術相比,再次手術比例明顯升高,這往往與支架術後再狹窄相關,藥物支架時代支架內再狹窄的比例大概是10%以內,需要再次介入手術,在這一點上搭橋手術是有優勢的。

但目前國內常規的搭橋手術採用一根動脈橋與兩根靜脈橋,據統計靜脈橋的10年通暢率僅為50%,也就是說搭橋術後10年有大約一半的病人需要再次再血管化治療,而二次搭橋手術風險較首次搭橋也明顯增加,所以針對較年輕的冠心病患者(<60歲),建議儘量選擇支架植入治療,即使後面出現不能放置支架的情況,也可以再施行搭橋手術。

關於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據說80%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總結:

支架還是搭橋?這個答案有時不是明確的,需要個體化的考慮患者的具體病情、綜合情況及心理因素。值得提醒的是, 不管那種方法,都不是一勞永逸的,術後若不進行心臟康復治療,都存在較高復發或者再狹窄的幾率。

它們如同一個“管道修理工”,通過“清淤”或者“架橋”,暫時疏通了血管,恢復了血液供應,改善了病人的症狀。若手術後仍未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重視後期的康復治療,就如“炸彈製造廠”還在,新的炸彈還會不斷產生,管道還會淤積,我們的心臟還將出現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